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

上传人:啧**** 文档编号:147862110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9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最新)(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1995 年 10 月 30 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2004 年 12 月 29 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第一次修 订根据 2013 年 6 月 29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关 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 2015 年 4 月 24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等七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6 年 11 月 7 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对外

2、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第三次修正2020 年 4 月 29 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次修订)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三章工业固体废物 第四章生活垃圾 第五章建筑垃圾、农业固体废物等 第六章危险废物 第七章保障措施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保障公众健康, 维护 生态安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本法。 固体废物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和放射性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不适用本法。 第三条国家推行绿色发展方式,促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

3、展。 - - 国家倡导简约适度、 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 第四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原则。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采取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 促进固体废物的综合 利用,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第五条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坚持污染担责的原则。 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采取措施, 防止或者减少固体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对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法承担责任。 第六条国家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 生活垃圾分类坚持政府推动、 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简便易行的原则。 第七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固体

4、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负责。 国家实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目标责任制和考核评价制度,将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目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评价的内容。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的领导,组织、 协调、 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行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监督管理职责。 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可以协商建立跨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联防联控 机制,统筹规划制定、设施建设、固体废物转移等工作。 第九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全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 督管理。国务院发展改革、 工业和信息化、 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设、 交通运输、 农业农村、 商务、卫生健康、 海关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

5、内负责固体废物污 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 统一监督管理。地方人民政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自然资源、住房城乡建 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商务、卫生健康等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固 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条国家鼓励、 支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 先进技术 推广和科学普及,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科技支撑。 - - 第十一条国家机关、 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新闻媒体 应当加强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宣传教育和科学普及,增强公众固体废物污染环 境防治意识。 学校

6、应当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知识普及和教育。 第十二条各级人民政府对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以及相关的综合利用活 动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促 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 降低固体废物的危害性, 最大限度降低固体废物填埋量。 第十四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环境质量 标准和国家经济、 技术条件, 制定固体废物鉴别标准、 鉴别程序和国家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

7、技术标准。 第十五条国务院标准化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 生态 环境、农业农村等主管部门,制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标准。 综合利用固体废物应当遵守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技术 标准。使用固体废物综合利用产物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用途、标准。 第十六条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全国危险废物 等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平台,推进固体废物收集、 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 控和信息化追溯。 第十七条建设产生、贮存、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 评价,并遵守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的规定。 第十八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确定需要

8、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 防治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建设项目的初 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内容纳入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落实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措施以及固体废物 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投资概算。 建设单位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配套建设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设 施进行验收,编制验收报告,并向社会公开。 - - 第十九条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 当加强对相关设施、设备和场所的管理和维护,保证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第二十条产生、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的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 者,应当采取防扬散、防流失、防渗漏或者其他防止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擅自 倾倒、堆放、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