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62097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0.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四(教案)(20201005220419)(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语文园地四 教 学 目 标 1. 阅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结合课文内容探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 特点及好处。 2. 欣赏诗句,感受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3. 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 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 的作用。 4. 积累含义深刻的民谚名句, 理解句子的意思, 感受其中蕴含的道 理。 重 点 难 点 1. 学习写好开头和结尾的方法,领会和掌握托物言志 的写法。 2. 积累民谚名句,了解大意,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 记忆和运用。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1. 交流所学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的特点,学习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2. 读诗句,体会诗句中被赋予了人的品格和志向的事

2、物,学习托物言志的写 法。 体会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并掌握写法;了解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一、交流平台 1. 谈话导入。 导语:古人说写文章要讲究“凤头猪肚豹尾”,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奇句夺 目,引人入胜,如同凤头一样俊美精彩; 文章的主体要言之有物, 紧凑而有气势, 如同猪肚一样充实丰满; 文章的结尾要铿锵有力, 洒脱而自然, 如同豹尾一样雄 劲有力。由此可见,在一篇文章中,开头和结尾所占的篇幅虽然很少,但是作用 却不容小觑。 不信,同学们去读一读我们学过的课文,看一看好的开头和结尾在 2 一篇文章中到底有什么作用。 2. 学生仔细阅读课本上的内容, 回顾学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体会这样写

3、的 好处。 (1)读课本上所列的开头和结尾,结合所学的课文与同桌交流。 预设: 分析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的作用,一般需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2)指名汇报交流内容,注意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情况来说。 交流示例: 生:十六年前的回忆的开头采用倒叙的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使 文章产生悬念,更能引人入胜,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相呼应, 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强调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日 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 生:藏戏开头前三个自然段连用三个反问句构成排比段,概括强调了藏 戏戴着面具演出等三个突出特点,表达方法新颖独特。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通过加 强语气来激发读

4、者的兴趣,表达对藏戏的强烈推崇之情。 生:草原开头点题, 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只用一个简洁的短句 “这次, 我看到了草原”即抒发了老舍先生为终于能看到草原的奇美风光而感到自豪的感 情。接着通过景物描写融情于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 天空明朗的特点,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生:那个星期天结尾用融情于景的方法,把自己的主观感情融入客观景 物的描写之中,达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效果。“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 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生动地表现出了“我”内心的无奈和失望。 (3)教师出示匆匆一课的开头和结尾,引导学生采用上面的方法来讨 论交流。 (4)教师总结。 小结:文章开

5、头的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做铺 垫;渲染气氛,奠定情感基调。文章结尾的作用:总结全文,点明主旨;呼应 开头,首尾圆润,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的情感,升 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 3. 指导学生掌握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3 过渡:一个好的开头,可以统领全文,激发阅读兴趣;一个好的结尾,可以 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令人回味无穷。因此好的开头和结尾对文章的成败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好的开头和结尾呢? (1)指名说说写好文章开头的方法。 (2)教师总结。 示例:文章的开头技巧:开门见山, 直接入题; 多

6、用修辞, 展示文采; 巧设题记,揭示主旨;描写环境,烘托背景;直抒胸臆,引起共鸣;设 计悬念,扣人心弦;引用故事,倍感新鲜。 过渡:结尾同样重要, 锤炼一个精当的结尾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文章结 尾有哪些技巧呢? (3)学生结合所学课文的结尾自由交流写好结尾的方法。 预设:“豹尾”的标准是笔法简洁、明快,气势上干净利落、响亮有力,表 达效果上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来结尾: 首尾呼应,凸显主旨;言为心声,呼唤号召;巧妙发问,引人深思;引用 佳句,多姿多彩;抒情议论,气势不凡;景物烘托,情景合一。 4. 教师出示作文开头和结尾歌,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诵,并尝试 运

7、用。 开头方法有五条,一条一条都有效。开门见山点题式,时间地点有分晓。 渲染气氛描写式,写景开头定格调。抒情开头方法好,激发读者感情高。 先叙结局悬念式,扣人心弦求根底。设问反问作开头,引人入胜添气氛。 结尾也有好方法,每种方法都奇妙。自然结尾收束式,干脆利索废话少。 总结结尾点题式,画龙点睛笔法妙。抒情议论做结局,突出中心让人明。 结尾利用反问式,引人深思受启迪。首尾呼应照应式,结构完整好文稿。 5. 教师总结。 小结:开头是文章的起句之笔, 结尾是画龙点睛之笔, 都是一篇文章的机要 所在。古人云: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又曰: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绘 凤,妙在点睛。开头开得有趣,能引人入

8、胜;结尾结得好,能使文章尽显其妙。 二、词句段运用( 1) 过渡:刚刚我们结合所学的课文了解了文章中好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通过 4 交流讨论初步掌握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现在, 我们再来读一组诗句, 看看它们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1. 学生读诗句,体会这些诗句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小组内交流。 (1)学生分组读诗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体会写法上的特点。 (2)全班交流。 交流示例: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出自郑板桥的竹石。赞美了立 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 不屈不挠的风骨, 实际上展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 直不屈的骨气。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出自元代诗人王

9、冕的墨梅。诗 句盛赞了墨梅的高风亮节, 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妍, 但具有神清骨秀、 高洁端庄的内在气质; 实际上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 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 赠刘景文 。 诗句中“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现了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诗人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高傲世的高洁品格。“菊残犹有傲霜 枝”后来被人借用比喻坚贞不屈的人。 (3)教师总结。 小结:这三句诗分别赋予竹、梅、菊人的品格和志向,赞美了竹子的坚忍顽 强、梅花的高风亮节和菊花的孤高傲世。诗人写这些事物的目的是写人,通过赞 美这些事物的美好品

10、质来赞美具有这些品质的人。 2. 教师出示古诗中常见的意象, 引导学生填写诗句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 或品质。 (1) 春蚕: (填诗句)_ ,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 。 (2) 石灰: (填诗句)_ ,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 。 (3) 梅花: (填诗句)_ ,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 。 (4) 青松: (填诗句)_ ,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 。 (5) 小草: (填诗句)_ , 表达诗人(志向或品质)_ 。 明确: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 5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不怕牺牲、不同流合污,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思想

11、 (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即使环境恶劣,也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4)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对于前途或者志向始终如一、坚韧不拔的品质 (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品质 3. 教师总结方法。 过渡:古诗词中除了上面我们了解到的事物,还有很多特殊意象被诗人赋予 了人的品格和志向,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方法拓展:托物言志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所谓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 是指诗人运用象征等手法, 通过描绘客观上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的特征来表达诗人 的情感或揭示作品的主旨。 采用托物言志法的古诗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 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4. 引导学生积

12、累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句。 三、课堂回顾 1.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交流体会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作用,并 且掌握了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尝试运用这些技 巧,为习作增色添彩。 我们还品读了诗句, 深入理解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在古 诗中的运用,既丰富了我们的古诗词知识积累,又掌握了一项重要的表现手法。 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反思自己以前在写作文时存在的问题,在今后改正提高。 (2)搜集更多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诗句。 1. 品读描写人物的句子,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6 2. 读民谚名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感受

13、其中蕴含的哲理。 1. 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积累蕴含哲理的民谚名句。 一、词句段运用( 2) 1. 谈话导入。 导语: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与你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无 数多彩的花瓣一般在我们面前闪现。同学们会如何将这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定格, 化为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绘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摄, 而我们 可以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品读一些精彩的描写人物的句子, 进而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2. 引导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1)教师出示知识卡,学生了解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 知 识 卡 外貌描写即对

14、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体型、姿态等)进 行描写。神态描写即对人物的脸部表情进行描写。描写好人物的外貌和神态可以 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情感,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 (2)阅读课本上出示的三个语段,体会外貌描写和神态描写的作用。 预设: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交流示例: 生:第一个句子通过对李大钊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明显看出李大钊受过酷 刑,但是从“乱蓬蓬的长头发”与“平静而慈祥的脸”的描写中则表现出李大钊 临危不惧、把生死置之度外的高尚品质。 生:第二个句子通过对“扁鼻子军官”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突出表现了敌 人凶狠、残暴的本性。 生:第三个句子通过对祥子外貌

15、的描写,揭示其相貌普通、淳朴可爱、体格 7 健壮、充满生气、出身平凡等特点,加深了读者对祥子的印象。 3. 教师指导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过渡:恰如其分的外貌和神态描写, 可以突出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 形象更鲜明, 性格更突出, 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充分, 也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 想。那么,怎样抓住人物的特点来进行描写呢? (1)抓住主要特征。人的外貌千差万别,抓住特征就是要写出这些千差万 别。 (2)突出变化。人物的神态是其内心活动的直接反映,并随着情感的变化 而变化,突出人物神态的变化能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特点。 (3)符合人物身份。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在外貌等方面有独特的

16、呈现,抓住能表现人物特征的地方加以描绘,是我们写出独特的人物形象的重要 方法。 (4)展示人物性格。对人物的描写归根结底是要服务于塑造独特的人物形 象,所以,在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时要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精神 气质的特征来写。 (5)做到细致描绘。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特征,做具体细致的描绘, 就像电影特写镜头一样把人物呈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教师总结。 小结:俄国作家果戈里曾说过: “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所以,生动的 外貌和神态描写一定要抓住人物特征,凸显其神韵, 这样才能真正塑造一个有血 有肉、完整的人,而读者也才能真正进入人物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日积月累 1. 出示句子,学生读一读,把句子读通顺。 2. 指名读一读,教师纠正字音。 提示: 荫(y n)逆(n)难(n n) 3. 再读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