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6019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37 大小:8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亲,该文档总共3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教案)(20201005220719)(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古诗词诵读 文 本 分 析 采薇出自诗经小雅,课本中选取的是第六章。这是一首 戍卒返乡诗,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王维。这首诗前两句写 景,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后两句用举杯劝酒来表达深沉的惜 别之情。 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是杜甫在成都所作的名篇之一。诗 人细致地描绘了春夜的雨景,表达了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韩愈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一首描写 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 江上渔者是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 关切与同情,也表达了诗人对“但爱鲈鱼美”的江上人的规劝之意。 泊船瓜洲是一首七言绝

2、句,作者是王安石。这是一首著名的抒 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游园不值是叶绍翁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 的所见所感,写得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王观的一首送别词。词中以活泼的 笔调、巧妙的比喻、 俏皮的语言, 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浣溪沙是一首触景生情,蕴含人生哲理的词,体现了苏轼热爱 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清平乐这首词的作者是黄庭坚。词中以清新细腻的语言,表现 了词人对美好春光的珍惜与热爱,抒写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执着和追求。 教 学 目 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 2. 借助注释,展开想象,读懂诗词,体会诗

3、词描绘的意境。 3. 感知诗词的内容,体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4. 赏析诗词的语言,体会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写法的妙处,并学 会运用。 5. 学习古诗词,感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 学 重 点 有感情地朗读、背 诵诗词;读懂诗词,体 会诗词描绘的意境。 教 学 难 点 感知诗词的内容, 体 会诗词表达的感情; 赏析 诗词的语言,学习写法。 课 时 安 排 机 动 1 采薇(节选) 1.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2. 借助注释把握诗意,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 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自古以来诗歌便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我们常常说的 “唐诗宋词元曲

4、” ,其实就是指诗词曲这三种文学形式的巅峰时期 分别在唐朝、宋朝、元朝。细心的同学可能会问,诗歌起源于哪个朝代?最早的 诗人是谁?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品味采薇中的一个经典片段, 来感受我国最 早的诗歌的魅力。(教师板书诗题:采薇。) 1. 引导学生了解诗经。 预设: 教师出示诗经简介,学生齐读,抓住重点。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诗歌 305 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 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 其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 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 分为风、雅、颂三类。

5、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共160 篇。其中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 篇,小 雅74 篇。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歌颂祖先功业。 2. 释题。 了解“薇”:薇菜,植物名,花紫红色,结长扁荚,其中有五六颗种子,可 吃。 二、多样读诗,感悟诗韵 1. 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 需要注意的字音:雨( y)(这里用作动词)霏(f i ) 读准多音字的音:行( x n)道迟迟载(z i )渴载( z i )饥 2. 教师范读,学生把握节奏。 节奏示例: 昔我/ 往矣,杨柳 / 依依。今我 / 来思,雨雪 / 霏霏。 行道/ 迟迟, 3 载渴/

6、 载饥。我心 / 伤悲,莫知 / 我哀! 3. 指名读,读准字音,读对节奏。师生共同评价。 4. 学生齐读,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 三、研读诗句,精读感悟 过渡: 通过朗读,我们感受到了诗经这部最古老的诗歌总集的韵律美。 如果我们能读懂诗句内容, 就能穿越时空, 欣赏诗歌中的美景, 感受诗歌中的人 物的心情了。 1. 学生自读自悟,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把读懂的诗句讲给同桌听。 (2)分组讨论不理解的诗句,教师相机点拨。 译文示例: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 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没有人 能够体会

7、! (3)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 预设:教师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提示学生在表述时可以使用这样的句式:读 这句诗,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情景:_ 。 2. 师生合作品读诗句,体会情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1)这是什么季节?(春天。)从哪里看出来的?(“杨柳依依。”)“依 依”写出了杨柳怎样的特点?(写出了柳枝的婀娜姿态。) (2)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中,“我”去了哪里? 预设: 教师补充介绍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 采薇是一首戍卒返乡诗, 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这八 句诗抒写了征夫当年出征和此时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 明确: “昔”字表明这是征夫回想当年出

8、征的情景,所以“我”去了战场。 (3)此时,“我”的心情如何?(依依不舍。)从哪里体会到的?(从“杨 柳依依”中体会到的,在古代有离别之时折柳送别的做法。)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这两句诗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征夫归来时的景象。)从哪里 4 看出来的?(“今”。) (2)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征夫归来的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3)“雨雪霏霏”是单纯写景吗?(不是。)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感 受到征夫在征程中经受了许多磨难,还感受到征夫在返家时满怀哀伤悲愤的心 情。)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1)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描绘的是征夫在漫漫的归途中遭遇险 阻,行路艰难;再加上

9、行囊匮乏,又渴又饥,更是雪上加霜。) (2)此时,“我”的心情如何?(眼前的困境又加深了“我”的忧伤。)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1)这两句诗中哪个词语点明了“我”的心情?(“伤悲”。) (2)你怎样理解这种心情?(征夫在经历九死一生之后在漫天飞雪中返回 故乡,无尽的相思和沉重的焦虑萦绕在心头,归途中的饥渴让他倍感孤独和伤 感。) 四、总结全诗,背诵积累 1. 教师总结。 小结: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名篇,表现了征夫在离乡出征的岁月 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读罢 诗句,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 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 走向画面深处, 走

10、向大雪浓重的远方, 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 怨的叹息。 2. 学生背诵古诗,激发学习诗经中经典篇目的兴趣。 5 2 送元二使安西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2.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含义,进而把握古诗大意。 3. 理解诗句,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欣赏歌曲送别,激起学生学习送别诗的兴趣。 导语:同学们,听完了送别这首歌,你们是否感受到友情的珍贵?是否 感受到与友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学生自由发言。)其实,友情是每个人心中 永远的歌。在古人眼里,友情是江上一叶舟,友情是月夜独登楼,友情是庭深小 径幽那么, 在诗人

11、王维眼里, 友情是什么?与好友元二分别时他的感受如何 呢? 2. 导入新课,学生齐读诗题。 过渡: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随诗人王维一起去 阳关送别友人。(板书:送元二使安西。)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1. 理解诗题,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理解诗题的含义。 明确: 送,送别。 元二,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是王维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送元二使安西,即送别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 (2)指名说一说王维的相关知识。 (3)介绍背景知识。 明确: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元二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 6 有乐人

12、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这 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 多在渭城送别。 2. 读准字音,理解重点字词。 (1)这首诗中有两个多音字,在朗读时要注意结合诗句读准字音。 朝( zh o)雨、更( n)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 预设:这首诗中的“浥”和“尽”较难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重点 理解。 明确: 浥,湿润,沾湿。尽,喝完,喝尽。 3. 反复朗读,读出诗味。 (1)学生先自读古诗,再听音频,对照比较,师生共同评议。 (2)根据评议的结果划分节奏。 明确朗读节奏: 渭城/ 朝雨/ 浥/ 轻尘,客舍/

13、青青/ 柳色/ 新。劝君/ 更尽/ 一杯 / 酒,西出 / 阳关/ 无/ 故人。 (3)带着节奏朗读古诗,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4)学生分组朗读古诗,看谁读得又正确又有节奏、有韵味。 4. 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明确: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 一新。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 了。 三、品读赏析,感悟诗情 1. 品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感受送别景。 (1)学生自读自悟,小组交流。 预设:宋代大诗人苏轼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诗,说一说脑海

14、中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学生思考后交流。 明确:清晨一场小雨润湿尘土,尘土不再飞扬,到处是那么干净、清爽,空 气是那么清新,天地是那么明朗。客舍外的一棵棵青翠的柳树经过雨水的冲洗, 绿得更加亮了,直晃人的眼。 7 过渡: 渭城的景色真美啊!这样的良辰美景正适合王维和好友愉快地游玩, 可他们却没有机会再赏美景, 因为好友就要远去安西, 王维的心中不免惆怅、 难 舍,景越优美,情越伤感。渭城里的景物众多, 王维在这里为什么偏偏选了 “柳” 这一景物呢? (3)学生齐读这两句诗,体会写“柳”的作用。 (4)教师介绍古代折柳送行的习俗。 明确:古代有折柳送行的习俗,来到送别的地方,折下柳枝送给

15、行人,表示 折柳赠别。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所以,古人看到柳就会产生离别 之意。非常巧的是,柳树的“柳”跟“留下来”的“留”字音相近,表示停留的 意思。可见,诗人王维把柳写得如此美,透露了其对好友的留恋之情。 (5)教师小结前两句诗的作用。 小结:首句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暗中酝酿送别的气氛。次句紧承 首句,为送别布景设色。 这两句诗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 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2. 品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体会送别情。 过渡: 在渭城早上的美景中,王维是怎样送别元二的? (1)齐读这两句诗,想象画面。 指名说说自己读诗句后想象到的画面。 教师出

16、示课本上的插图,引导学生思考:你感受到什么?从哪儿感受到 的? (2)引导学生了解路途遥远,体会诗人的担忧。 预设:安西距渭城路途遥远,一路上交通不便,元二孤身前往安西,远离朋 友,举目无亲,作为朋友,王维的心中一定充满牵挂和担忧。 (3)教师创设情景导读,引导学生体会依依不舍之情。 师:朋友,还记得我们一起饮酒赋诗,纵马驰骋的快乐时光吗?可现在,我 们就要分别了,怎不让人伤感呢?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 师:朋友,你这一去,路途遥远,千山万水、千难万险都在等着你,你要保 重啊。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师:朋友,我真舍不得你啊,出了阳关,谁陪你喝酒?谁陪你聊天?来,再 饮一杯酒吧。(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朋友,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们就此分别吧。祝你马到成功,早日凯 旋。来,再饮一杯酒吧!(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五年后就病逝了,在这期间,王维和元二 是否重逢过,我们不得而知。现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