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6011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0.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9鱼我所欲也练习3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9. 鱼我所欲也检测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 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 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 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 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 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患 有所不辟也() (2)由是则可以辟 患而有不为也() 2. 把下面的

2、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_ 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 _ 3.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 4.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 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 _ _ _ 5. 孟子提倡的 “舍生取义” 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 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 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_ _ _ 二、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屈而不信 孟子曰: “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

3、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 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此之谓不知类也。” 【注】选自孟子告子上。信,同“伸” 。不远秦楚之路:不以去秦国、楚国的 路途为远。恶:厌恶。此之谓:这就叫作。类:轻重主次。 1. 下列各项中,“则”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B如有能信之者,则 不远秦楚之路 C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 翻译句子。 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_ _ 3. “此之谓不知类也”中的“此”指代什么?“不知类”应该怎样理解? _ _ _ (二) (陕西中考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

4、题。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 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 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 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 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节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贾(g):做买卖。召(sh o)忽:齐人。与管仲一起侍奉公子纠,公子纠 被杀后召忽也自杀。 1. 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1)吾始困 时() (2)吾尝为鲍叔谋 事而更穷困() (3)知时 有利不利也() (4)吾

5、尝三战三走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A分财利多自与吾与 汝毕力平险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 君至于负者歌于途 C召忽死之辍耕之 垄上 D生我者 父母所识穷乏者 得我与 3.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_ _ 4. 选文中的鲍叔是一个怎样的人? _ _ 三、自主探究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 出的文学形式。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 指降职贬官, 因为中国古代以 “右” 为尊。 C “令”是一种

6、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 “令堂” 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训练 1. (1)祸患,灾难(2)同“避”,躲避 2. (1)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于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 的事。 (2)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3. 舍生取义。 4. 示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一一取义成仁今日事,人 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 5

7、. 示例: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 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 尽量避免对自己造成损害,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威胁。 解析:言之成理,观点鲜明即可。 二、课外阅读 (一) 1. C 解析:此项中的“则”是“竟然,却”的意思;其他三项中的“则”的 意思都是“就” 。 2. 如果有人能使它伸直,那么(这个人)即使赶到秦国、楚国去(医治),也不会嫌路 远,因为手指不如别人。 3. “此”指代“指不若人,则知恶之;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不知类”的意思是“不 知轻重主次” 。 【文言文大意】 孟子说: “现

8、在有个人无名指弯曲了不能伸直,(虽然)既不疼痛又不妨碍做事,如果有 人能使它伸直,那么(这个人)即使赶到秦国、楚国去(医治),也不会嫌路远,因为手指 不如别人。手指不如别人,知道厌恶它;心不如别人,却不知道厌恶,这就叫作不懂轻重主 次。 ” (二) 1. (1)贫困(2)谋划(3)时机(4)逃跑 2. D 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 前者为动词, 相当于“要”, 后者为连词,可解释为“和”。B项,前者为介词, “被”,后者为介词, “在” 。C项,前者为 代词,后者为动词, “去、往”。D项, “者”的意思都是“的人”。 3.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

9、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 感到耻辱。 4. 鲍叔是一个轻利重才、知人识人的贤士。 【文言文大意】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 并不认为我贪财,他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鲍叔 不认为我愚笨, 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被国君驱逐,鲍叔 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 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也跟随着自杀,而我宁愿囚于牢中受辱, 鲍叔不认为我没有羞愧之心,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羞耻,而以功名不能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 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三、自主探究 C 解析:“令”是一种敬辞,只可用于称呼对方的家人,称呼自己的父 母时应说“家父” “家母”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