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56038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2.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习作:我的植物朋友【教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习作:我的植物朋友 ?教学目标 1. 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3. 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策略 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选择身边的一种植物留心观察,并用记录卡记录观察所得。可以结合荷 花的学习进行布置,也可以在教学本单元开始,结合本次习作的要求布置。习作时,指导学生借助记 录卡完成习作。习作后,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选择一种植物朋友,细致观察,独立完成观察记录卡。 ?教学课时2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观察一种植物,做简单的记录卡。 2.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导入 ,揭题解题 1. 开门见山,直接开课,板书习作题目。( 板书: 我的植物朋友 ) 2. 学生交流自己最喜欢的植物。 3. 师总结:植物是大自然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们的身边就有很多很多的植物呢!让我们看看大屏 幕, 瞧瞧有哪些植物 ! 课件出示植物图片。(板书:花草树木) 2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展示图片,明确“植物”的含义,激发学生对植物的好奇心,使学生兴趣 浓厚地投入到习作中。 板块二 学习记录卡 , 领会写法 1. 说

3、说你的植物朋友。我们可以把植物朋友的信息记录在记录卡上。 2. 了解记录卡。 (1) 课件出示几份不同的植物记录卡,让学生谈谈发现了什么。 (2)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总结。 记录卡可以从植物的样子、颜色、气味等方面进行分类记录。 可以是图文并茂的形式。 记录的内容有详有略,用关键词或者简短的句子进行记录。 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资料,补充记录在“其他”一栏里。 (3) 以教材“桃花”记录卡为例,引导学生做好记录卡。(课件出示记录卡) 课件出示: 名称:桃花 样子:花骨朵儿胀鼓鼓的。已经绽放的花朵,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围成圆形。 颜色:粉红 气味:淡淡的清香 其他: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

4、桃子。也有只开花不结果的观赏桃花。颜色还有鲜红的、纯白 的。 学生交流记录了桃花的哪些方面,重点讲的是哪个方面。 小结 : 简单地记录植物的名称、颜色、气味三个方面,“样子”部分记录得很细致, 讲了花骨朵 儿、已经绽放的桃花花瓣的特征。 (4)根据“桃花”记录卡,修改完善自己的记录卡。 (5)学生交流展示,生生互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明确如何写植物记录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他们 多角度地观察植物的特点。明确记录卡的记载不需要面面俱到,而要突出重点。学生交流展示也是预习 的延续,意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板块三示范引路,突破难点 3 1. 记录卡变习作之妙招讨论。

5、 (1)引导学生从“朋友”层面来谈。 (2)师:怎样把记录卡上冷冰冰的文字,变成朋友之间的那种温暖和亲密? 2. 例文引路。 (1)课件出示习作例文。 课件出示: 春姑娘来了,山上的桃花也开了。 远远望去,粉红的桃花一片连着一片,就像一朵朵红云。走近一看,桃花开得可真热闹啊!已经绽 放的花朵,一共有五个花瓣儿,一个花瓣儿挨着一个花瓣儿,像小朋友红扑扑的脸蛋,围成一个圆形, 可爱极了!还有的是花骨朵儿,它们胀鼓鼓的,像一个个羞涩的小女孩。空气中满是桃花的清香。一阵 风吹来,花瓣儿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好像下起了花瓣雨,又好像一只只粉色的蝴蝶跳着舞。 桃花在春天开放,结出的果实就是桃子。也有只开花不

6、结果的观赏桃花。桃花的颜色还有鲜红的、 纯白的。这就是我的植物朋友,我很喜欢它。 (2)教师朗读习作例文,并讲解习作例文是如何把桃花的特点说清楚的。 (3)学生交流如何把记录卡的材料转化成习作,需要注意些什么。 (4)师小结:习作时,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还要把我们的感受写进去!这样, 我们写的植物才会有“朋友”的感觉。 3. 尝试写作:学生对照自己的记录卡,写一写“我喜爱的植物朋友”的“样子”部分。(课件出示 写作要求) 写作有序。 突出植物的特点,详略得当。 写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习作例文,示范引领,在对比交流中总结写法,降低写作难度,理清写作思 路。 第

7、2 课时 ?课时目标 1. 组织交流,分享习作的乐趣。 2. 感受植物朋友的美好,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4 板块一 讲故事,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 1. 导语: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很多伟人的著作都是反复修改后才完成的。 2. 讲托尔斯泰修改作品的故事。 列夫托尔斯泰是 19 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 的作品被称为“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代表了俄国文学的广度。托尔斯泰写出优秀作品的秘诀是什么 呢?秘诀就是反复修改。 同学们,你们肯定对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 幸”这句充满生活哲理的名言不陌生,要知道仅仅只是个开头托尔斯泰就

8、修改了12 次。他的小说为克 莱塞尔乐章而作发表时只有五页,可是手稿却有八百页。托尔斯泰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写作真是 个艰难的工作。我不偷懒,可是整整一天只改了五页,还需要再修改。” 在写婀娜小传时,托尔斯泰前后竟修改了上百次。婀娜小传要在报纸上发表了,托尔斯泰 还要亲自校对校样。他时而在文中加标点符号,时而删改字句、段落等。最后,那张校样被改得不可辨 识。幸好他的夫人是个认真细致的人,也习惯了看丈夫写的手稿和惯用的符号,便彻夜不眠地替他誊 清。 第二天早晨,当他的夫人准备把整洁的清样拿去印刷时,托尔斯泰又把清样拿回房间去看“最后一 遍”。到晚间,稿子又几经删改,比原来的校样改得更乱。他的夫

9、人只得再誊写一次。托尔斯泰抱歉地 说:“真对不起,稿子又被我弄糟了,我不再改了,明天一定发出去。”但是明天复明天,有时甚至延 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他总是说还有一处要看一下,每次都要改几个字,他的夫人只好一次次誊写。有 时稿子已经发出去了,他觉得有几个字不妥,便打电报去,嘱咐编辑代他改正。 板块二回顾要求,引导修改 1. 课件出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 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 习作时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并将感受写清楚。 书写认真,字迹工整。 2. 例文点评,引导修改。 (1)师生共评优秀习作,交流借鉴。 5 课件出示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 指名读习作,再全班齐读习作中

10、优美的句子。 交流值得借鉴的地方。先在小组内交流,再选出代表在班内交流。 (2)对照清单,同桌互改。(课件出示清单) 课件出示: 批改清单: 把写清植物的样子、颜色等的句子画上横线。 把写出自己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和感受到的句子画上波浪线。 我不明白的地方: _ 我的建议是: _ (3)学生根据建议修改习作。 3. 学生认真书写,誊写作文。 4. 发表习作,欣赏交流。 (1)择优发布在班级展示栏中。 (2)课下组织欣赏佳作。 (3)鼓励学生将满意的作品发布在班级微信群、QQ 群。 【设计意图】 出示写作要求,让学生写作有据可依。先展示优秀习作,引导学生去学习借鉴,再引 导学生品读修改,培养学

11、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教学反思 1. 关于如何做好记录卡 。 提醒学生在做记录时,一是要及时;二是记录的要点不限于样子、颜色、气味,可以根据植物的特 点灵活安排;三是不要求用完整的句子做记录,可以用关键词或简短的句子;四是可以查找植物的有关 资料,补充记录在记录卡“其他”一栏里,还可以将观察的植物画下来或拍下来。最后,还可以适当记 录自己观察时的感受。 2. 关于记录卡展示。 要重视跟踪反馈指导,可以举行记录卡交流展示活动,在班级开辟记录卡展示专栏,通过展示交 流,提高学生观察记录的质量,为习作做充分准备。 3. 关于习作目标。 6 本次习作要求学生能借助记录卡,写清楚植物的样子、颜色等,并写

12、出自己的感受。三年级习作刚 起步,在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定位教学目标,为保护学生习作的兴趣,不宜拔高要求。 7 8 非雪天不能读书 读书不分四时。春天读书,有杏花春雨,别具一番风情;夏天读书,有接天莲叶相伴,也令人神 往。而我半生读书,都似乎与杏花、春雨、莲叶无缘,飘满记忆中的是山乡茅屋的一天风雪。 我年少时即插队山区,那里地旷人稀,劳动很紧张,每年繁忙的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秋收秋 种,常常是忙得两头摸黑。虽然有时雨天不出工,但能够留给我读书的时间毕竟太少,也太零碎。 只有冬天,对我来说是奢侈(sh ch)的日子,会有整把整把的时日供我闭户读书,我可以在火 炉里煨上几只红薯,让书香伴着苗条。书读

13、足了,就从灰烬里拔出几只又香又烫的红薯香来吃,吃饭后 又翻开喜爱的书来读。这种时日,我往往将平日里想读而无暇读的书堆满一床,逐本读过去,或者将一 年中零零散散读过的书全翻出来,恣意地重读一遍。 雪夜读书在我也是欢乐的事。一炉红火,满室雪光,四野静谧(m )的落雪声,我时而默诵,时 而低吟,一直到雄鸡初啼才恋恋不舍地吹灯睡觉。现在回想起来,我生平所读的书,在那些雪天里读的 最多,也记忆最深。 我常常思忖:为什么我一回忆起读书的生活,总是想到那些苦寒的雪天?难道我就没有杨柳岸边 书相伴的日子吗?难道我今天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读书不值得留恋吗?可是近年来我的读书成了消遣, 早期的锐志没有,更常常禁不住灯红酒绿的诱惑。许多书买来,一堆一堆还没翻过,有些只看了开头的 几页就再也没有碰过。现在我似乎懂了:人的一生,可用来读书的日子数来不少,但真正用在读书上的 时间却不多。读书,是需要一点生存压力的。清人袁枚在黄生借书说里道,年轻时因家贫,他如饥 似渴地借书读,做官后,生活安顺,书也“俸去书来”容易得到了,反而“素蟫灰丝,时蒙卷轴”,读 书的时间反倒不多了。 袁枚说的是书非借不能读,而我则想说书非雪天不能读。寒冬,是时令的雪天;艰难逆境,是人 生的雪天;清静寡欲,是情志的雪天。雪天读书,正如旅人在风雪之夜里对家园的思念,更有一翻神思 的投入和彻骨的深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