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

上传人:丽*** 文档编号:14785444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6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 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19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_ 姓名:_ 成绩:_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 分) 1. 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商酌 (zho)村寨 (zhi )遵循悲天闵人 B. 遵 嘱(zhn)修葺 (q)毫杰海阔天空 C. 恳 切(kn)恍惚 (f )绎站附之一笑 D. 癖 好(p)默契 (q)蓦然颠沛流离 2. 下列加点字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国庆节期间,哈北京市实行了交通管制,交通拥堵的状况戛然而止 。 B. 每次升旗仪式后,广场上满是果皮,纸屑和痰迹,真令参观者叹为观

2、止 。 C. 李丽同学学习成绩好,在我们学校是叱咤风云 的人物。 D. 海峡两岸的同胞息息相通 ,应共同努力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中国好声音”的举办,不但可以让民族经典音乐艺术得于传承和发展,而且可以检验我国民众整体的 音乐普及水平。 B. 朱军在央视的主持节目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独特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 C.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冬天的济南真的算得上个宝地。 D.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 4. 下面句群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我们虽知道之前的不对,也想尽办法去启发儿童的兴趣。 我们出版这

3、个儿童世界宗旨就在于弥补这个缺憾。 过去的儿童教育是注入式教育,只要把种种的死知识、死教训装入他头脑中,就以为满足。 然而小学校里的教育仍旧不能十分吸引儿童的兴趣,而且各种教育,仍旧是被动的,不是自动的。 特别是儿童自由的读物,实在极少。 A. B. C. D. 5. 为下面段落的空白处补充最恰当的一项是() 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 漂泊的经历,_。 2 / 19 A. 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B. 你的回忆有精彩的瞬间 C. 你的生命有难忘的故事 D. 你的事业有迅猛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 分) 阅读下面古词,完

4、成下列小题。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6. 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题李凝幽居”着的“题”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 “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挨着作伴。 C. “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 “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7.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了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 “僧敲月下门”句以响衬

5、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C. 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写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D. 全诗所写之事虽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负笈从师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 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 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任末:人名。笈(j ):书箱。庵:茅草小屋。麻蒿: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8. 下面句

6、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 的一项是( ) A. 门徒 / 悦其勤学B. 门徒悦 / 其勤学 C. 门徒悦其 / 勤学D. 门/ 徒悦其勤学 9. 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3 / 19 (1)负()(2)题() 10. 说说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 (2)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11. 任末读书时条件十分艰苦,请你摘抄出文中相应的语句。 12. 读了本文后,谈谈你学习或写作上有何收获? 13.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 。 (3)宣室求贤访逐臣,_。 (4)_,我言秋日胜春朝。

7、(5) 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 (6) 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 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 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

8、,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 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 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 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 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 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

9、,“踩 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4 / 19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 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 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 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 缸里; 没钱的人家, 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 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

10、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 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 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 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 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 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 不是吗? (选自 2014 年 2 月 2 日

11、新民晚报 ,有改动) 14. 文章开头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 15. 本文叙述了哪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 16. 第 6 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 17. 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18. 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看戏 叶君健 时间是晚上八点。太阳虽然早已落下,但暑气并没有收敛。没有风,公园里那些屹立着的古树是静 静的。露天的劳动剧场也是静静的。 但剧场里并不是没有人。相反地,人挤得非常满。每个角落里都是人,连

12、过道的石阶上都坐着人: 工人、店员、手艺人、干部、学生,甚至还有近郊来的农民一句话,我们首都的劳动人民。从前面一 排向后面一望,这简直像一个人海。他们所散发出来的热力和空中的暑气凝结在一起,罩在这个人海上面 像一层烟雾。烟雾不散,海在屏住呼吸。 5 / 19 舞台上的幕布分开了,音乐奏起来了,演员们踩着音乐的拍子,以庄重而有节奏的步伐走到脚灯前 面来了。灯光射在他们五颜六色的丝缕和头饰上,激起一片金碧辉煌的彩霞。这个迷蒙的海上顿时出现了 海市蜃楼。那里面有歌,也有舞;有悲欢,也有离合;有忠诚,也有奸谗;有决心,也有疑惧;有大众的 牺牲精神,也有自私的个人打算。但主导这一切的却是一片忠心耿耿、为

13、国为民的热情。这种热情集中地、 具体地在穆桂英身上表现出来。 当这个女主角以轻盈而矫健的步子走出场来的时候,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 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她开始唱了。她圆润的歌喉在夜空中 颤动,听起来似乎辽远而又逼近,似乎柔和而又铿锵。歌词像珠子似的从她的一笑一颦中,从她的优雅的 “水袖”中,从她的婀娜的身段中,一粒一粒地滚下来,滴在地上,溅到空中,落进每一个人的心里,引 起一片深远的回音。这回音听不见,但是它却淹没了刚才涌起的那一股狂暴的掌声。 观众像着了魔一样,忽然变得鸦雀无声。 他们看得入了神,他们的思想情感和舞台上女主角的思想情感

14、交融在一起。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 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 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是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 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 术家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 我们的这位艺术家是谁呢?他就是梅兰芳同志。过了半个世纪的舞台生活以后,现在以 66 岁的高龄, 他仍然能创造出这样富有朝气的美丽形象,仍然能表现出这样充沛的青春活力,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这种奇迹只有在我

15、们的国家才能产生因为我们拥有这样热情的观众和这样热情的艺术家。 19. 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20. 文中划线句从哪几方面具体表现女主角的表演才华? 21 . 第五段和第六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运用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22. 请选择一个角度,对下面语句进行赏析。 这个平静的海面陡然膨胀起来了,它上面卷起了一阵暴风雨,观众像触了电似的对这位女英雄报以雷鸣般 的掌声。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 分) 23. 中国的戏曲源远流长,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全国许多地方都拥有自己的 剧种,可谓是百花齐放、异彩纷呈。每个地方的戏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

16、可以说一方水土 造就一方戏曲。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之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 它悠长的韵味。 6 / 19 (1)请你写出你所知道 的 两种戏曲剧种。 (2)为了宣传这一活动,请你设计一条宣传语。 (3)中国教育部2008 年宣布,将在10 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 15 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广。对“京剧进课堂”这一做法你是如何看的,试 谈一谈。(观点要明确,理由要充分) 24. 写作表达 “爸爸去哪儿了”尽显父亲与子女的亲情之美,时间都去哪儿了唱不尽儿女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生 活中,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如诚信、善良、孝道)就在时光的流逝中渐行渐远,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请将题目“去哪儿了”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