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851539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超重与失重》测试(2)(沪科版必修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4超重与失重 同步练习1关于超重和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其重力增加了B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减小了C物体处于完全失重时,其重力为零D不论物体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2木箱内装一球,木箱的内宽恰与球的直径相等,如图5-4-3所示,当木箱以初速v0竖直上抛时,上升过程中 ( )A空气阻力不汁,则球对下壁b有压力B空气阻力不计,则球对上壁a无压力C有空气阻力,则球对上壁a有压力D有空气阻力,则球对下壁b有压力3如图5-4-4所示,A为电磁铁,C为胶木秤盘,A和C(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B为铁块,质量为m,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在O点,在

2、电磁铁通电后,铁块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的大小为 ( )AF=mg BMgF(M+m)g4如图5-4-5所示,台秤上放有盛水的杯,杯底用细绳系一木质的小球,若细线突然断裂,则在小木球上浮到水面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将 ( )A变小 B变大 C不变 D无法确定5如图5-4-6所示,浸在水中的木球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且固定在轻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容器底部,当整个系统自由下落时,弹簧将 ( )A变长 B不变C恢复原长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6如图5-4-7所示,用力F提用细绳连在一起的A、B两物体,以49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竖直上升,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1 kg和2 kg,绳子所能

3、承受的最大拉力为35 N,则(1)力F的大小是_N(2)为使绳不被拉断,加速上升的最大加速度是_ms27升降机里静置一弹簧测力计,挂一质量m=10 kg的物体,当升降机以a=2.0 m/s2的加速度竖直上升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当升降机以a=2.0 m/s2的加速度减速上升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N(g取10 ms2)8一个质量是50 kg的人,站在竖直向上运动着的升降机的地板上,他看到升降机顶板上悬吊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40 N,而所挂重物的质量为10 kg,如图5-4-8所示,则这时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为多大?(g取10 ms2)9如图5-4-9所示,升降机中的斜面上静止着一个质量为

4、m的物体,斜面倾角为,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匀加速上升时,物体仍未滑动,求斜面给物体的摩擦力和弹力的大小10质量是60 kg的人站在升降机中的测力计上,如图5-4-10所示,当测力计的读数为下列各值时,升降机做什么运动?(g取10 m/s2)(1)600 N;(2)660 N;(3)480 N;(4)0 N11(2006北京崇文一模)为了实现“神舟”六号飞船安全着陆,在飞船距地面约1 m时(即将着陆的瞬间),安装在返回舱底部的四台发动机同时点火工作,使返回舱的速度由8 ms降至2 ms设返回舱质量为35102kg,减速时间为0.2 s设上述减速过程为匀变速直线运动,试回答和计算下列问题:(g取10

5、m/s2)(1)在返回舱减速下降过程中,航天员处于超重还是失重状态?计算减速时间内,航天员承受的载荷值(即航天员所受的支持力与自身重力的比值)(2)计算在减速过程中,返回舱受到四台发动机推力的大小参考答案1【答案】D【解析】判断超重和失重的关键是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当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产生超重现象;当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它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物体产生失重现象;当向下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线的拉力)等于零,物体产生完全失重的现象,不管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都不是物

6、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所以A、B、C都不正确,只有D正确【点拨】在超重、失重和完全失重状态下,物体所受的重力都是不变的.2【答案】BC【解析】若不计空气阻力,抛出去物体的加速度a=g,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球与箱壁间无作用力,若有空气阻力,上升过程中,加速度ag,则球与上壁a有相互作用力.【点拨】快速准确地判断超重、失重类的问题,关键之处在于抓住运动的整个体系(球和木箱)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加速度的方向是定性判断;加速度的大小是定量判断.3.【答案】D【解析】电磁铁通电后,铁块被吸引而加速上升,可以认为A、B、C组成的系统重心加速上移,即整个系统处于超重状态,则轻绳拉力F应大于(M+ m)g

7、.4【答案】A 【解析】本题若用隔离法进行受力分析,再通过对运动过程的分析、定量推理、再比较判断,就太费时、费力.如果从整体思维出发,对系统看是失重的成分大还是超超重的成分大,就比较简捷,起到了化繁为简的效果.将容器和木球看做整体,整体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台秤竖直向上的支持力N,当细线被剪断后,其实际效果是:在本球向上加速运动的同时,木球上方与该木球等体积的水球,将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向下加速流动,从而填补了木球占据的空间,由于水木,水球的质量大于木球的质量,因此木球和水所组成的系统其质心有向下的加速度,整个系统将处于失重状态,故台秤的示数将变小.【点拨】选择合适的方法可以起到化繁为简的效果.5【

8、答案】C【解析】开始时由于浮力大于木球的重力,故弹簧伸长当系统自由下落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水对木球的浮力消失,故弹簧要恢复原状,C正确6【答案】(1)44.1 (2)7.7 【解析】(1)以A、B为整体有F-(mA+mB)g=(mA+mB)a,F=(mA+mB)(g+a)=44.1 N.(2)以B为研究对象:当绳的拉力最大为Fmax=35 N时,有最大加速度,Fmax-mBg=mBa,.7【答案】120 80 【解析】当物体加速上升时有F-mg=ma,F=m(g+a)=120 N,即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20N;当物体减速上升时mg-F=ma,F=m(g-a)=80 N,即弹簧测力计读数为80

9、N.8【答案】200 N【解析】以重物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竖直向下)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拉力F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0 N,而物体重力G=mg=1010 N=100 N,大于F,处于失重状态,因此可推知升降机的加速度a的方向向下,即升降机减速上升,由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得:,再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和升降机地板的支持力的作用(分别用Mg和N来表示),由牛顿第二定律有:Mg-N=Ma.所以N=Mg-Ma=(5010-506)N=200 N.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人对升降机地板的压力与升降机地板对人的支持力N等大、反向,故N方向向下,大小为N=N=200

10、 N.【点拨】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其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二力平衡,故当用弹簧测力计测重时,必须满足的工作条件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否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仅表示物体对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视重),并不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实重).同时,在解题时要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转换研究对象,使解题方便可行.9【答案】F=m(g+a)sin N=m(g+a)cos 【解析】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图5-4-11),设支持力N和摩擦力F的合力F合,则N=F合cos,F=F合sin,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合-mg=ma,得F合=m(g+a),故有N=m(g+a)cos,F=m(g+a)si

11、n.10【答案】(1)升降机静止或做匀速运动;(2)升降机以1 m/s2的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3)升降机以2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4)升降机以10 m/s2的加速度加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解析】对人受力分析如图5-4-12所示,人受测力计的支持力N和重力mg作用,而测力计的示数即为N的大小,取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合=ma分别求解.(1) N1=600 N=mg,故N1-mg=0,a=0,升降机静止或做匀速运动.(2) N2=660Nmg,N2-mg=ma,a=1 m/s2,此时人处于超重状态,升降机以1m/s2的加速度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3) N3=480 Nmg,N3-mg=ma,a=-2 m/s2,此时人处于失重状态,升降机以2 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4) N4=0 N,N4-mg=ma,a=-g,此时人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升降机以10m/s2的加速度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点拨】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求解即可,只是要注意加速度的方向.11【解答】(1)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a=v1-v2/t=-30 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N=ma,载荷比(2)设返回舱受到的推力为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g-F=Ma,a=(v1-v2)/t=-30 m/s2.解得发动机推力F的大小为1.40105N.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