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51072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62.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巩固训练题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新教材配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01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提升训练(原卷版) 基本巩固 一、 (2019海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 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2、:“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 点也! ”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鼓瑟希,铿尔 B莫春者,春服既成 C 冠者五六人 D唯求则非邦也与 2下列选项中与其他三个选项句式特

3、点不同的一项是() A不吾知也 B毋吾以也 C则何以哉 D因之以饥馑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A以 吾一日长乎尔以 B非曰能 之能 C吾与 点也与 D是故 哂之 是故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受大国侵略而且遭受饥荒的千乘之国,并保证三年内使人民勇于作战并懂得义理。 “夫子哂之” ,说明孔子并不赞同子路的志向,因而对其表示讥笑。 B冉有的志向是治理一个小国,三年内使人民富足。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高明的君子了,他谨慎小心, 谦虚退让,孔子对其志向非常地赞赏。 C公西华的志向是能在诸侯举行祭祀或会盟时担任一个“小相”,他谦恭有礼,娴于辞令。但孔子并不认 为其志在小。

4、 D曾皙洒脱高雅、从容淡定。他只愿能在暮春时节,脱下冬衣,穿上春衣,和五六个成年人,带着六七个 少年,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孔子对此表示赞赏,因为孔子也向往那种 与世无争的生活。 5翻译下列句子 (1)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二、 (2019上海高一期末)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

5、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

6、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 把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 篇末曾皙与孔子二人的对话存在不同的断句方式,除上面选文所用的方式之外,以下是另一种。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从到可推断,说话者分别是: A曾皙孔子曾皙孔子 B孔子曾皙孔子曾皙 (2)不同的断句方式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你赞成哪一种?简要说明

7、理由。 三、 (2016山东高一期中)阅读文段,完成小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 则曰: 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 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 章甫,愿为小相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

8、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 点也! ”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居 则曰居:闲居,指平时在家的时候摄 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 B夫之晒 之晒:笑加 之以师旅 加:加到上 C端 章甫端:端正舍瑟而作 作:起 D

9、吾与 点也与:赞成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 2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摄乎大国之间。 B加之以师旅。 C夫子哂之。 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以记言的形式记叙了孔子和四个学生谈话的场景,既写出了学生们不同的志趣、性格,又表现了孔 子态度和蔼、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特点。 B文章中孔子对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弟子所言之志的不同评价,表现出他对子路的贬斥,对冉 有、公西华的认同,对曾皙的赞赏有加。 C文章以“言志”为中心组织材料,结构首尾完整,刻画的人物形象鲜明,语言朴素自然,在简约的叙述 中

10、给我们勾勒了一幅先贤论志的图画。 D文章选自论语 ,我们从孔子与弟子的对话中既可以读到孔子的政治、哲学、文化思想,也可以体会 到论语言简义丰、含蓄凝练的特点。 4将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2)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四、 (2019河南高一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

11、比及三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 焉。 ”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

12、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 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B唯求则非邦也/ 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 C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 D唯求则非邦也/ 与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唯赤则非邦也 / 与宗庙会同。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天子、诸侯供

13、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古代届制规定,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 B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较低的大夫这一- 级,文中这也是公西华的谦词。 C莫春也称季春,即阴历三月。一年分四季,一季分三个月,分別为孟、仲、季。 D冠者指成年人,古时男子20 岁行冠礼,一般在宗店内由氏族长辈主持加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志在从政,理想远大。他说自己仅用三年就可治理好一- 个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千乘之国,受到夫 子哂笑。 B冉有为人谦虚,説活谨慎。子路认为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认为自己只能治理一个方圆六 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 C公西华志于礼教,娴于辞令。他

14、委婉地表示在诸侯祭祀和会盟,或者共同朝见天子之时,自己愿意穿着 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相。 D孔子有意引导、鼓励学生。曾皙在老师问志时没有立刻说出自己的想法,孔子并米,对其加以责备,而 是劝他勇敢说出自己的志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日:“异乎三子者之撰。” 五、 (2019安徽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 “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 “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

15、年,可使 有勇,且知方也。 ” 夫子哂之。 “求,尔何知? 对曰: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 “吾与点也! ”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 “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 曰: “夫子何哂由也?” 曰: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16、。 “唯求则非邦也与?”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1下列各句中,“方”的含义与例句中的“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方六七十 A有朋自远方来 B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C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 D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2下列是对子路的志向和性格以及孔子“哂之”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路的志向是将困于战争和饥荒的中等国家治理成勇而知义的礼仪之邦。 B文章的第二段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刻画了子路率直自信的性格。 C孔子“哂之”,其中有善意的理解和宽容,也有不以为然的轻微批评。 D孔子“哂之”,是笑子路太不谦让,他认为子路不配治理千乘之国。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4子路、冉有、公西华三人的志向有何不同? 5曾皙答话前的动作为什么写得比较详细?曾皙的答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