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850573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历史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届高考时政热点与历史结合专题复习 :党政领导干部考核【背景材料】中共中央办公厅最近印发了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同时,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意见,经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制定了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试行)(以下分别简称地方考核办法、部门考核办法、年度考核办法),与意见一起形成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意见及三个试行办法的印发和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

2、步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对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标要求】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

3、度(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3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2)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3)知道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和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比较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异同。(4)分析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西方政治发

4、展中的作用。【知识链接】一古代的监察制度 1秦朝: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2汉朝: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东汉时期,刺史增加了地方行政权和军权,东汉末年,刺史成为州的最高长官。刺史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督控制,但后来剌史权力膨胀,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宋朝:在地方上设立通判,和知州相互牵制。 4明朝:设立提刑按察使司,管地方监察、司法;设立厂卫特务机构,监视、侦查官民的不法行为。 二关于党风建设 1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全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

5、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 21949年春,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外务必”,“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告诫共产党人,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 31951年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教育了干部的大多数,纯结了干部队伍,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新政权起了重大作用。 41957年,中共中央在全党重新进行一次普遍的、深入的反官僚主义、反宗派、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通过整风,要全党学会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以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51978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解放思想、开

6、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为党的指导方针,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会议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这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热点训练1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在封建社会,贪污腐败现象十分严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用严刑峻法整顿吏治。据草木子和明朝小史记载:朱元璋规定,地方官贪污钱财六十两以上的,斩首示众,还剥皮充草。朱元璋在府州县卫衙门的左面特别建立一座庙,作为剥人皮的场所,被称为“皮场庙”。在官府公座两旁,各悬挂一个填满草的人皮袋,使官吏触目惊心,有所警惕。

7、但是贪赃枉法的行为仍然到处都有,而且日益增多。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人民政府“包下来”的大量旧人员中,有坚持贪污腐化的旧作风、继续为非作歹的人,也有少数的在革命岁月里经历过枪林弹雨,而后蜕化变质、贪污腐化的干部。据1952年1月上旬统计,中央政府系统27个单位中的贪污人数有1670多人。当时,中共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行署专员张子善共贪污盗窃171.6多万元。针对当时的贪污腐化现象,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三反”运动。毛泽东指出:“反贪污、反浪费一事是全党的一件大事”,必须“当做一场大斗争来处理”,各级领导,应“把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斗争看做如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一样重要,一样地发动

8、广大群众包括民主党派及社会各界人士去进行,一样地大张旗鼓地去进行,一样地首长负责、亲自动手,号召坦白和检举”。经过“三反”运动,树立了新社会廉洁朴素的新风气。(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什么共同现象?(2)朱元璋惩处贪污腐化与新中国惩处贪污腐化的目的有何异同?(3)为什么明初严厉惩处贪污犯而贪污罪犯却日益增多?新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树立了廉洁朴素的新风气?(4)你对当今的反腐败斗争持何看法?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

9、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摘自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同志一再告诫全党:“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我们穷,底子薄,教育、科学、文化都落后,这就决定了我们还要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扑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材料三 1991年9月,江泽民同志专程来西柏坡,强

10、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两个务必”;并作了重要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材料四。2002年12月12日报道,胡锦涛等同志在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说:“我们来西柏坡是向同志们学习的。毛泽东同志当年离开西柏坡去北京时,曾形象地称为是进京赶考。我们这一次中央书记处的同志来西柏坡,可以说是来上学的,是来学习西柏坡精神和老区人民的优良传统,回顾党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历史,重温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两个务必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概括指出上述四则材料阐述的核心思想。(2)材料一中毛泽东提出“两个务必”,其必要性是什么?(3)材料一中的这种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后是否存在?试举

11、一例。为此,新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4)据材料五评述胡锦涛一席话的现实意义。【参考答案】1(1)共同现象:贪污腐化严重;严惩贪污腐化分子。(2)同:都是为了巩固政权。异:前者是为了巩固少数剥削阶级的统治;后者是为了巩固人民政权。(3)封建剥削思想或封建制度是产生贪污腐化的根源,在封建制度下不可能消除贪污腐化现象。新中国能取得“三反”斗争的胜利是因为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同贪污腐化现象做斗争。(4)看法:反腐败斗争关系到人民政权的巩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在当今时代,腐败分子的腐败方法、特点、程度都有很大变化,因此,反腐斗争任重而道远;有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反腐败斗争一定能取得全面胜利。2(l)核心思想:是两个务必的思想。(2)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建设。(3)存在。如:新中国成立初,中国共产党天津地委前任书记刘青山和当时担任书记的张子善堕落为大贪污犯。措施:开展“三反”运动,惩治了一批大贪污犯。教育了大多数干部,挽救了一批犯错误的同志,纯洁了干部队伍;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有利于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要保持“两个务必”这个党的优良传统,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保持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