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849706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PT 页数:8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琵琶行第三课时PPT(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琵琶行并序,第三段:琵琶女自叙身世的话,叙说前后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 (本段运用对比、手法: 用琵琶女昔日的年轻美貌,对比后来的年长色衰;用昔日的纨绔子弟争相追逐,对比后来的门庭冷落,孤守空船;用昔日的恣情“欢笑”,对比后来的满腹辛酸。),2,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作者与琵琶女的相似之处有哪些?,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 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 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荣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3,琵琶女,白

2、居易,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自言本是京城女,名满京都的艺人,老大嫁作商人妇,我从去年辞帝京,才华横溢的诗人,谪居卧病浔阳城,去来江口守空船,往往取酒还独倾,诗人为什么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试结合全诗的内容和白居易的生平体会。,4,琵琶女,白居易,才貌双绝,昔,才高位显,名动京师,年长色衰,今,被贬放逐,漂沦憔悴,同 是 天 涯 沦 落 人,相 逢 何 必 曾 相 识,5,琵琶行并序,诗人白居易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呢?,诗人泪洒青衫,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伤琵琶女:正如诗中云:“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卿卿。”琵琶女愤激幽怨的曲调本引发诗人情感的共鸣,在听

3、了琵琶女的苦楚身世的倾诉后,更是激起诗人深深的怜悯。 伤己:诗人才华横溢,誉满天下,然而今朝沦落,幽愁悲愤;再加上朋友一别,更感孤寂难耐。 人悲,己怜,“同是天涯沦落人”。伤人,伤己,两重感伤交融一体,积累沉淀,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泪”,既是诗人对被压迫妇女的同情与尊重,又是对当时社会的控诉。,6,这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诗人和琵琶女虽然经历、地位不同,但都有着共同的不幸遭遇和艰难处境,生活都同样地飘零、凄凉、失意。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深挚同情、对自己被贬的满腔幽怨以及对冷酷现实的强烈不满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正因为这两句诗揭示出了一种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情绪,所以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广泛的同情。,琵琶女倾诉身世苦,白居易同病相怜伤迁谪,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7,作者塑造了怎样一个琵琶女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在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女形象。 一个飘泊江湖的曾经名噪京都、红极一时的长安歌妓。青春欢笑、老大沦落、年老色衰。“重色重利”的社会使色艺双绝的琵琶女“独守空船”,反映了封建社会中被侮辱、损害的歌伎们的悲惨命运。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的目的只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天涯沦落恨。,8,思想情感: 1、对不幸者沦落命运的同情。 2、对自身被贬遭遇的感慨。 3、对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不满与控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