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84581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28.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精品范文二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全册教案_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loo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

2、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 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 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 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 察、操作,初步

3、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 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 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 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 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 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

4、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

5、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4课时)(教学进度:9.1-9.8) 二、100以内的加法

6、和减法(二)(13课时)( 教学进度:9.9-9.30)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我长高了1课时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 教学进度:10.8-10.12)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教学进度:10.13-10.31) 1乘法的初步认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l课时 五、观察物体(4课时)( 教学进度:11.1-11.8)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教学进度:11.9-11.30) 7的乘法口诀5课

7、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 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 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 七、统计(3课时)( 教学进度:12.1-12.7)八、数学广角(2课时)( 教学进度:12.8-12.16)九、总复习(4课时)( 教学进度:12.26-1.10)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整体备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

8、、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比长短”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教学重点: 1、体验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 2、会用厘米、米量物体的长度。3、会量、画线段。教学难点: 1、建立长度观念,形成表象。 2、能直观辨别线段。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尺子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3、在建

9、立1厘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4、通过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赶至1厘米的实际长度,行程1厘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课前准备: 直尺、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长度单位 1、你们想不想知道你的数学课本的宽有多长?学生选用盒中的物品量一量它的长度。(如:橡皮、小刀、硬币等)学生说出自己量的长度。教师总结:为什么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因为选用的工具有的长、有的短)2、质疑。如果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尺子)二、认识厘米1、认识厘米尺请大家拿出直尺摸一

10、摸,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后汇报,教师演示课件,使学生了解尺子的结构。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1)教师课件演示,让学生感知1厘米的长度。(2)学生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3)用直尺量一量自己食指的宽大约是多少。(4)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呀?(5)你知道2厘米、3厘米有多长吗?三、用厘米量1、估几厘米请同学们把纸条举起来,估计一下是几厘米。2、量几厘米介绍用尺子量纸条的方法。学生量纸条验证。四、巩固练习判断(课件演示)课后反思: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对长度单位产生了学习的欲望,因而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并能量实际物品,估计是物品的长度.判断方法对不对.以前教学厘米,直接告诉学生,

11、要知道物体的长度用尺量,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现在教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量度的必要性。课堂中让学生自己观察、实践、讨论、各抒己见,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今后注重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自己思考多想不同的方法。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 教科书45页。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米)。 3、在建立1米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以及估算物体长度的意识。 4、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5、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与实际

12、生活的联系。 课前准备: 直尺、米尺、卷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实际测量: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不同的尺子,请你们从中选用一种不同的尺子,分别测量一下墨水瓶盒的高和每个小组内最高的同学的身高。 2、汇报交流。 3、提问:通过实际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4、认识米尺。 观察厘米尺和米尺的异同点。 二、探究新知。 1、认识1米。 (1)认识1米的长度。 米尺的长度就是1米。提问:1米有多长?用你们手中的直尺比一比。 (2)感知1米的长度。 小组合作,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米。 (3)用手势表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 (1)量出1米长的绳子。 (2)合作量

13、出1米绳子长多少厘米? 提问:通过测量,你发现了什么? (3)引导归纳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3、学习用卷尺测量长度。 同学们,我们刚才认识了米并量出了1米的绳子,那么我们要测量操场的长,应该怎样做?(学生汇报) 在测量操场的长度时,我们可以用卷尺。(出示卷尺,认识卷尺) 观察教科书第5页的“做一做”。 三、实践运用。 1、估一估,量一量。 让学生估计黑板的长,教室门的高,教室的宽等。 2、完成练习一的第6题。 3、测量小组内每个同学的身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实践活动:回家后用卷尺测量床的长和宽,写字台和餐桌的高。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 课本第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测量与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测量物体的能力和初步估测物体的意识。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