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八年级语文教案

雨水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04KB
约15页
文档ID:147833945
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八年级语文教案_第1页
1/15

精品范文中考复习文言文语文版八年级(下)第六单元课文梳理_八年级语文教案一、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词类活用: 1、朝服衣冠  (朝,名词作状语)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形容词意动用法)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名词作状语) 4、闻寡人之耳者  (闻,动词使动用法) (二)古今异义 1、今齐地方千里  (土地方圆)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国君旁边的近臣) 3、邹忌讽齐王纳谏  (委婉劝说) 4、能谤讥于市朝  (公开指出) (三)句式 1、忌不自信  (宾语前置)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介词结构后置句)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判断句,兼介词结构后置) 4、王之蔽甚矣  (被动句) 鉴赏品味 本文从邹忌与徐公比美入手写起,三问三答之后紧扣下文“思”字,由妻之私我,妾之畏我,客之有求于我悟出了受蔽的原因。

因小见大由家事想到国事,通过三比使齐威王连连称“善”,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谏而齐威王纳谏的三赏又带来了群臣吏民进谏的三变,终于使齐国战胜于朝廷,从此威名大振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妙趣横生,采用了一种奇特的三叠排比的结构样式:邹忌三问,妻、妾、客的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鼓励纳谏的三赏,纳谏后齐国的三变,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句式整散错落有致,读来朗朗上口 二、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东汉末年改为今名《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本纪”叙述帝王的政迹;“表”是各历史时期的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鲁迅先生曾高度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词多义 1.军 驻军 周亚夫军细柳 军队 上自劳军 2.以 任用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用来 以备胡 3.及 和 至霸上及棘门军 赶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 4.之 到 已而之细柳 的 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无实意,补充音节 称善者久之 5.使 派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人称谢 使臣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6.耳 语气词,可以译为“罢了” 若儿戏耳 耳朵 闻寡人之耳者 7.为 作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被 天子为动 8.被 bi表示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p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军士吏被甲 9.持 拉 持满 拿 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10.骑q骑马 将以下骑送迎 j“骑马的人,骑兵 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曰 通假字 1.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例句:改容式车 2.被,同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 例句:军士吏被甲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诏 下诏令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形容词作动词 锐 使……锐利 例句:锐兵刃 古今异义 1.军 古义:驻军 今义:军队 例句:军霸上 2.先驱 古义:先行的卫队 今义:走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 例句:天子先驱至 3.节 古义:符节,古代使臣用来做凭证的东西。

今义:物体各段之间相连的地方 例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主语 例句: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省略主语“文帝” 译文:于是(文帝)任命宗正刘礼为将军 (2)省略宾语 例句:天子为动 省略宾语“之”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2.被动句 例句:天子为动 “为”表被动 译文:天子被他感动了 3.感叹句 例句:嗟乎,此真将军矣 嗟乎、矣,表感叹的语气词 译文: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 文章结构 事情的起因(第一段),周亚夫驻军细柳的原因:匈奴大举入侵对起因的介绍简洁明了 事情的经过(第二段),文帝犒劳三军,在细柳感受到了周亚夫治军的严谨和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事情的结局(第三段),故事以文帝对三个军营的对比评价收尾并给予周亚夫高度的称赞──“真将军” 文章主旨 课文通过汉文帝巡营、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大将风度 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将文帝在霸上、棘门所遇到的情况和细柳驻军的情况作对比,以霸上、棘门来衬托细柳驻军的军纪严谨,周亚夫的治军有方。

2.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形象 课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不是很多,,“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面对皇帝,周亚夫表现的不卑不亢,毫无阿谀之态同时,作者通过将霸上、棘门军和细柳军对比,描写细柳军的军纪这些侧面描写,有力的烘托了周亚夫的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约”,使人物虽未出场,却已让人感受了军纪的严明和周亚夫在治军上的威严 三、古文二则 一词多义 1.以 因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 表目的,来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任命 以逖为奋威将军 2.见 了解,知道 见往事耳 看见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而不恨矣(恨:遗憾) 3.更 gēng重新 即更刮目相待 gng更加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于 向、对 言于睿 在 能谤讥于市朝 5.诚 假如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的确、实在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6.之 的 晋室之乱 元北伐之志 代词,他们,指愿意收复中原的人 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7.将 将领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统帅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古今异义 1.博士 古义:古代研究经学的最高官职名称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例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诚 古义:假如 今义:真诚的心意 例句: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特殊句式 1.倒装句 状语后置 例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军中多务”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正常语序:蒙以军中多务辞 2.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省略宾语“之”(祖逖) 译文:左丞相司马睿派他做军谘祭酒 (2)省略主语 例句:击楫而誓曰 省略主语祖逖 译文:祖逖击打着船桨发誓说 文中涉及的人称 1.卿:古代君对臣、上司对下属、长辈对晚辈及朋友间表亲切的第二人称。

2.孤:古代王侯的自称 3.大兄:长兄,是对同辈中年长者的尊称 文中涉及的成语及典故 1.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将表传》:“士别:日,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与人离开三天,就应该用新的眼光去看待他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闻鸡起舞: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 3.鱼肉:《史记项羽本纪》:“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刀俎,宰割的器具;鱼肉,受宰割者)后来比喻用暴力欺凌 4.击楫中流:语出《资治通鉴》,表下决心要做之意 文章主旨 《孙权劝学》主要写了孙权劝吕蒙读书以及吕蒙通过学习发生的变化,从而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不断完善自己的主要作用 《祖逖北伐》表现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质及为收复失地而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三、公输 一词多义 1.为 wi给、替 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wi做 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作为、当作 子墨子解带为城 是 为与此同类 2.以 凭借 将以攻宋 认为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用 以牒为械 3.之 代词,指出将攻宋这件事 子墨子闻之 代词,指北方侮辱我的人 愿藉子杀之 代词,指宋 宋无罪而攻之 的 宋之地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宋何罪之有 4.起 出发、动身 起于齐 起身 子墨子起,再拜 5.说 同“悦”,高兴 公输盘不说 解释 请说之 6.见 jin会见 见公输盘 拜见 子墨子见王 xin引见 胡不见我于王 7.于 给(引出动作的对象)胡不见我于王 在 今有人于此 从 起于齐 8.类 条例、道理 不可谓知类 种类 为与此同类 通假字 1.说,同悦,高兴 例句:公输盘不说 2.距,同拒,抵挡 例句:子墨子九距之 古今异义 再 古义:两次 今义:表示又一次 例句:子墨子起,再拜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1)省略宾语 例句:将以攻宋 省略了介词的宾语“之” 译文:要凭借这些器械来攻打宋国。

(2)省略主语 例句:于是见公输盘 省略主语楚王(墨子) 译文:于是楚王召见公输盘(于是,墨子又去见公输盘) 2.倒装句 宾语前置 例句:“宋何罪之有?”,在古汉语中,表疑问的疑问代词要提前,“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正常语序:宋有何罪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交代墨子出使楚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12),墨子以激将法说服公输盘 第三部分(13~16),墨子能言善辩,初步说服楚王 第四部分(17~22),墨子与公输盘演习攻防对垒,最终迫使楚王暂时取消了攻打宋国的计划 主要内容 《公输》运用比喻说理的写法记叙了墨子说服楚王停止攻打宋国的故事,表现了墨子机智勇敢和“非攻”(反对侵略)的思想 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可分为三个步骤,用简短的语句可概括为:(1) 用道理说服公输盘;(2)墨子以理折服楚王;(3)墨子与公输盘进行攻守演练,凭实力取胜,迫使楚王放弃攻宋 五、诗词五首 《采薇》 这是一首戍边士卒生活的诗诗中主要抒写了士兵们戍边作战的艰苦生活及其思乡之情。

课本选择的是诗的末章,也是全诗的最佳段抒发士兵归途遇雪,忍饥受渴,从而抚今追昔,痛定思痛的悲伤情怀诗味最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家破人亡的老兵形象,控诉了汉代兵役。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