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

上传人:x****育 文档编号:147803304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30.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教材知识清单汇总:09 《劝学》(必修3)摘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语文复习备练评估测试高考语文评估精练分项解析逐一击破专题09 劝学学习目标:1、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2、学习借鉴荀子有关学习的意义和学习态度的论述。1、 生字生词木直中(zhng)绳輮(ru)以为轮 虽有(yu)槁(go)暴(p) 金就砺(l)则利参省(sn)(xng)知(zh)明而行无过 须臾(x)(y)跂(q) 彰(zhng) 舆(y)马生(xng)非异跬(ku)步骐骥(q)(j)驽马(n)锲(qi)而不舍 朽木不折(zh)镂(lu) 螯(o)蛇鳝(shn)二、文化常识荀子(约前298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荀子曾到齐国游学,

2、后三为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稷下学宫是齐国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子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肯定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并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 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用“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汲取。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善人的恶的本性,因此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把后天学习作为改造人性的根本方法。他写劝学就是

3、为了勉励人们“积善成德”,成为君子。他一生“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荀子有二十卷。该书由论语孟子的语录体,发展为有标题的论文,标志着古代说理文的进一步成熟。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多排比句,又善用比喻。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是原文前几段的节录。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劝勉”的意思。三、文言知识(一)通假字1、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2、日参省乎己 (“参”通“叁”,多次)2、知明而行无过 (“知”通“智”,智慧)3、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天赋)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有”通“又”;“暴”通“曝”,日晒)(二)古今异义1

4、、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3、金就砺则利(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今义:金子)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义:验,检查;今义:参加,参考)5、声非加疾也(疾,古义:强,这里指声音宏大;今义:疾病,快)6、蚓无爪牙之利(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义:寄居存身,藏身;今义:放在)8、用心一也(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9、蟹六跪而二螯(跪,古义:蟹腿;今义:两个膝盖着地的一种姿势)10、下饮黄泉(黄泉,古义:泉水;今义:迷信

5、中的地府)(三)固定短语和句式1、君子生非异也(君子: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贤能的人)2、无以至千里(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无法)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利的爪牙,强的筋骨)(四)重点句子翻译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译: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绳,用火加热使它弯曲把它制成车轮,它的弯度就能符合圆规(画出的圆圈),即使又被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由于用火加热使它变成这样的啊。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多次省察,就会智慧明

6、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中:合乎。輮:通“煣”,用火加热使弯曲。以为:把制成。曲:形作名,弯度。虽:即使。有:通“又”。槁暴:晒干。金:金属刀具。就:接近,靠近。博学:广博地学习。而:表递进。参省:多次省察。乎己:于己,对自己。知:通“智”。)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译: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却能够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并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假:借助。水:名作动,游泳。绝:横渡。生:通“性”,资质,禀赋。)3、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译: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无法远达千里。(跬步:每一小步。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4、锲而舍之,朽木

7、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译:雕刻一下就放弃,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5、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泥土,向下饮泉水,这是因为它用心专一。螃蟹有六只脚两只钳夹,然而没有蛇和黄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寄居存身的地方,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用心:因为它用心。跪:蟹腿。寄托:寄居存身。)4、 课文梳理1、 文章思路提出问题(是什么):学不可以已(中心论点)分析问题(为什么):学,为什么“不可以已”原

8、因一:学习可提高自己、改变自己(青胜于蓝、冰寒于水、直木輮轮、受绳则直、金就砺利、人学知明)原因二:学习可以弥补不足(思不如学、登高博见、登高见远、顺风闻彰、假舆马致、假舟楫绝、善假于物)原因三:学习需要积累(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不积跬步、不积小流),学习需要坚持(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锲而舍之、锲而不舍),学习需要专心(蚓用心一,蟹用心躁)2、总分关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学不可以已”。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说学习的意义(提高自己、改变自己)和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都很大,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是说对待学习应该采取方法是积累、坚持,态度是专心,那也意味着不能停止。中心论题与各部分

9、之间是总领和分述的关系。3、比喻论证:本文运用了大量生活中常见的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深入浅出,使读者容易接受,共有20个比喻。比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时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作者的观点。例如: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有时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照,让读者从中明白道理。例如将骐骥与驽马对照,朽木与金石对照。设喻方式有时先反后正,有时先正后反,内容各有侧重,句式也多变化,读者毫无板滞之感。有的比喻,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让读者思考。如“青出于蓝”“冰寒于水”。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登高而招,臂非

10、加长也,而见者远”,“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有的先设比喻,引出道理后,再用另外的比喻进一步论证。如先用“积土成山”“积水成渊”设喻,引出“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道理,再用“不积跬步”“不积小流”作进一步论证。4、排比对比:文章一开始就是一组排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这样的排比句式在文中举不胜举,既富于论辩色彩,又富有文学韵味,甚至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流动在其中。同样,在对比手法的运用上,劝学也很有特色。如在说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作者先后以“骐骥”与“驽马”、“朽木”与“金石”作对比,说明“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

11、舍,金石可镂”,充分显示出“不舍”对于学习的重大意义。在阐述学习要专心致志的道理时,作者又用“蚓”和“蟹”作对比,前者“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后者虽有“六跪而二螯”,却“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道理何在?就在于前者“用心一也”,后者“用心躁也”。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衬,增强了说理的分量。5、现代意义:荀子关于学习的观点,无论是学习的意义和作用,还是学习的方法和态度,荀子的思想都值得继承和借鉴。当然,时代发展了,他的观点需要补充和发展,如“终身学习”“创造性学习”“合作学习”,等等。6、名句默写。(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句子是: , 。(2)荀子在劝学中用

12、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3)劝学中和名句“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意思接近的句子是: , 。(4)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品德高尚的人每天反省自己,就会智慧通达、行为无错”的名句是: , 。(5)劝学中用蚯蚓“爪牙”不利、“筋骨”不强来证明用心专一的好处,用“ , , 。”这一相反的事例来揭示用心不专的坏处。(6)善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总是更容易成功,劝学中表达上述意思的概括性句子是: , 。【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3)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6

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7、读读记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孔子“学思结合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朱熹“三到法”:心到、眼到、口到。子思(儒学大家)“五之法”: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宋濂: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积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泰山不辞小土,方能成其大。坚持:贵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专心:人生有三只兔子不可追。少年时,课堂外的嬉戏玩耍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荒废的人生;青年时,校园外的功名利禄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

14、你虚荣的人生;中年时,社会上的灯红酒绿这只兔子不可追,它会带给你堕落的人生。左思补拙:左思是西晋时的文学家。他小时候长相不好,口齿不伶俐,说话也说不清楚。开始时,左思学习写字,可怎么也写不好;后又学习弹琴,也不入门,因而很受别人歧视。不管别人怎么看不起他,左思从不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特别注重钻研文学书籍。在读书学习中,左思舍得下笨功夫。别人看一遍,他看五遍,甚至十遍,并对每个字、词都不放过。由于左思勤学苦钻,日积月累,逐步积累了很多知识,也逐渐改变了人们对他的看法。后来,左思用十年时间,写出了规模宏大、词藻华丽、思想深刻的巨著三都赋,更加令世人刮目相看。 江郎才尽:是比喻人的才思减退或是本领用尽的成语。 南北朝时,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江淹年轻的时候很有才气,会写文章也能作画。可是当他年老的时候,总是拿着笔,思考了半天,也写不出任何东西。因此,当时人们谣传说:有一天,江淹在凉亭里睡觉,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一个叫郭璞的人对他说:“我有一支笔放在你那里已经很多年了,现在应该是还给我的时候了。”江淹摸了摸怀里,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笔来,于是他就把笔还给郭璞。从此以后,江淹就再也写不出美妙的文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