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797275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1.4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7每课一练 岳麓版必修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课 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一、 选择题1(2011年5月广东高三模拟考试最后冲刺卷)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A.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 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 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1.C宋太祖时设转运使将地方财赋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地方只留一小部分,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减小地方对中央的威胁。2(2011年华南师大附中高三综合测试)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

2、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2. C 在封建社会,皇帝最尊贵,故百家姓应该出现在赵宋王朝,最早是北宋。3(2011年广东省实验中学高考热身训练)北宋开国皇帝宋太租曾说“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一人也。”为此他采取的措施中最重要的是 A派文臣做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B设枢密使,管理军事 C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D设通判,监督知州3A 提取有效信息“宋太祖”、“儒臣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不及武臣人”,可见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派文臣作知州。4(2011年广东省执信中学高三第三次测试)清朝初期规定了西藏

3、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的制度。此项制度的主要作用在于 A加强了对宗教事业的管理 B团结了广大宗教人士 C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D粉碎了敌对势力分裂西藏的各种图谋4. C “必须经过中央政权册封”体现了中央的权威性,同时说明了作为地方政府必须服从中央的统一管理。5(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三)图1和图2中,我国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图1 图2 金太阳 A郡国并行制、行省制 B分封制、郡县制 C郡县制、行省制 D分封制、行省制5. A 解题关键是仔细读图,抓住图1中“郡”与“国”交错相处,可知这是指汉初刘邦实行的郡国二制并行。抓住图2中“辽阳行省”和“岭北行省”两个

4、关键词,可知这是指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6(11年潮州二模)我国历代王朝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先后推行了各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按照时序排列,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行省制 分封制 郡县制 州郡县制 A B C D6. B 最先出现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然后是战国时期出现、秦朝推广到全国的郡县制,再是东汉时期出现的州郡县三级地方机构,最后是元朝出现的行省制度。7(11年潮州二模)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陈桥兵变”也称赵氏“黄袍加身”,朝廷重臣的家庭被称为“满门朱紫”,这些名词来源于服饰的何种功能 A区分等级贵贱 B标记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C. 说明社会分工的不同 D. 美化程度的不同7. A 通过颜色来区别

5、等级的贵贱,体现了古代的专制色彩。类似的例子还有通过衣服上的不同动物形象来表示地位高低的,如清朝的官服的“补子”。8(11届盐城高三联考)4秦朝的郡县制和元朝的行省制度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A都是地方行政制度 B其最高官员都由中央直接任命C都有严密的监察体系 D都有利于发挥地方自主性8B本题在解答时关键要抓住为什么都能“有效加强中央集权”这一关键提示。 9(11聊城二模)临淄是先秦、秦汉时期著名的大都会。在这里出土过“齐国钟官长”印(为掌管钱财之官)、“齐铁官长”印、“齐铁官丞”印,及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古时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的泥块印章)。这些发现可

6、以印证西汉时( )A官营手工业发展的盛况B政治上四分五裂的局面C在各地设立封国的史实D已经发明印刷术的推论金太阳9.C 由材料中“西汉初年带有淄川王、胶西王等字样的传世印泥”可以判断这些印泥印证的是西汉初年实行的郡国并行制。10(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二)下列关于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表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汉武帝时建立了“三公九卿制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D清朝雍正帝设置军机处,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10.D“三公九卿”制的建立者是秦始皇;唐朝时中书省起草诏令后,要交由门下省封驳审议,然后再交由尚书省具体招待;明太

7、祖废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正式设立内阁。11(11江苏高三新课改考前考(二)张明在图书馆借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百年“文字狱”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觉得下列最佳论文题目是 A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B明清君主专制的发展演变 C浅议历史上的焚书坑儒 D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1.DA项是在秦朝;B项中明朝君主专制的情况在三本书中并未涉及;C项是在秦朝。军机处的设置是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12(11德州二模)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

8、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12. C “今天的情况正好相反”是指专制的空前强化。清朝设置军机处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13(11届通州四调)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又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3C这种建筑体现了皇帝的特殊地位,皇权至上。14(11届盐城高三联考)下列对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主独制于天

9、下而无所制也”B“别黑白而定一尊”C始终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D是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14.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到封建社会后期越来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考查的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15(11韶关二模)下列选项中,通过限制地方来加强中央的措施有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度 唐朝三省六部制 宋朝设立文臣知州、通判 明朝废丞相、设殿阁A. B. C. D.15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旨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16(2011绵阳第三次诊断)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中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部分

10、土地给列侯,这些列侯A归中央直辖 B归王国管辖 C归行省管辖 D归郡管辖16D 推恩令实行后,王国土地不断被分割后的列侯只享有食租税的权利,行政权归属当地郡县直接管辖。17.(2011江苏考前考测)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包括( )西汉设置“中朝”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17A 从明朝开始废除宰相,因此不符合题干的要求。18(20102011徐州高三质检三)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能够反映出( )金太阳 A郡县制不利于统治被逐步废除 B封建君主

11、专制得到空前强化 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 D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消除 金太阳18C 图一为西汉时期地方上的郡国并行制,图二为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个变化体现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逐步加强。19(2011江苏考前考测)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 ) 金太阳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 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 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 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19C 从名称“一统河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中即可得出结论。20(2011苏、锡、常、镇高三调查)右图是北京故宫内的一处建筑,对于该机构的设置,

12、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国家统一的需要 B政令统一的需要 C权力相互制约的需要D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金太阳20. D 此图是军机处所在。军机处的设置是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21(淮安1011高三第四次调研)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21. D 该描述体现的特点,一切都围绕着皇帝,该机构完全是为皇帝专制统治服务的,据此判断是军机处。22(20102011徐州高三质检三)三历史学家钱穆说:“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

13、,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22B 材料信息表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后,“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延续600年之久,说明丞相制度废除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其他说法明显错误,不再一一说明。23(烟台文综高三适应性练习)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下列选项与此相符的有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枢密院的设置 元朝设立中书省 清朝设立军机处A B C D 23. C 对比唐和北宋,元朝实行一省制,丞相权力很大,甚至可以左右皇位继承等,经常造成政局动荡;清朝设立军机处可以加强皇权,但明朝就已经废除丞相制度,故与题干的叙述并不相符。 24(1011盐城高三调研)明朝设立内阁和清朝设立军机处,本质上都A.强化了封建皇权B.削弱了地方权力C.分散了丞相权力D.提高了行政效率24. A 内阁是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的专门备皇帝顾问的秘书班子,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使军国大事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