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47793400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解析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摘要】红色英雄勋章是斯蒂芬克莱恩的著名作品之一,这部小说一直以来被誉为自然主义的佳作,但是我们自己分析就能发现,小说中现代主义的成分也并不缺乏。仔细阅读还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中蕴含的哲学理论非常超前。本文就这部小说中的围困进行深入探讨。【关键词】红色英勇勋章;自然主义;围困红色英勇勋章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故事,但是作为小说的作者斯蒂芬克莱恩并没有亲自目睹或者参与战争,仅仅是在查阅了大量关于南北战争的资料和故事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想象完成了这部作品,但是出乎意料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美国南北战争是这部小说的时代背景,因此,作者对这个时代的任何因素,乃至颜色、声音以及动

2、物都是极具历史代表性的。小说对战争的本身并没有直接关注,只是以主人公的战斗生活和经历为主线,通过对其内心的把握从而塑造了人物形象,体现了人在面对现实时的悲观,表达了作者的自然主义思想。2、 红色英勇勋章的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的是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北方联军中的一位年轻士兵的战斗经历。他叫亨利弗莱明。亨利是一位典型的理想主义者,他参军前就幻想自己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屡立战功,因为自己的勇猛和顽强受到万千民众的崇拜。为了让自己的虚荣心得到满足,他背着母亲偷偷参军。然而,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往往很残酷,军营的生活将亨利的幻想彻底打破,乏味的军训和残酷的战斗生活将亨利心中的美好击得粉碎。在一次与南方联军的战斗

3、中,他胡乱开枪,碰巧遇到了敌人溃退,于是他终于获得了胜利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像个英雄,沾沾自喜。作品也在此完成了第一个部分。然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亨利同样稀里糊涂地遇到了己方部队的溃退。于是,胜利的美梦破灭了,他开始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英雄的感觉荡然无存,他混在伤兵中溃逃但是并没有受伤,于是他又感觉自己像是个逃兵。于是他渴望自己也能负伤,好像只有身上的伤疤才能代表他心目中的那块“红色英勇勋章”。无巧不成书,他无意中拦住了后面溃逃的伤兵,却被急于逃命的伤兵打破了头颅,于是,他渴望的伤疤出现了,他的虚荣心也暂时满足了,就像是获得了一块“红色英勇勋章”。撤退时,他看到增援部队向着前线开去,于是他又开始

4、自卑,认为自己是渺小的,没有资格做战斗英雄,英勇顽强的是别人。更让人感到可笑的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夫行为,他甚至希望自己的军队打败仗,这样他的溃逃就有了充足的理由,甚至可以被看成是有先见之明,以此来满足自己那颗不为人知的虚荣心。在回到部队时,他为了自己的虚荣心不受伤害,于是谎称自己英勇战斗,最后被敌人打散了,历经千辛万苦才回到自己的部队,在这个过程中还受了伤,于是战友们纷纷称赞他的勇猛和忠诚。这时,虚荣心和自负的心理又开始作祟,他觉得自己又像个男子汉一样站了起来,曾经的懦夫行为被他埋在了内心的深处。后来,一名军官戏称他为“赶骡夫”,又一次深深伤害了他的自尊与虚弱,他又一次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在气

5、愤之余他暗下决心,要干出个样子给别人看。在接下来的几次战斗,亨利像发疯一样猛冲猛打,就像一只发狂的野兽完全失去了控制,但是战斗却意外地胜利了。撤出战场的亨利仿佛大梦初醒,回想自己的战斗经历才明白,战争是如此残酷,而和平的生活又是如此地美好。他感觉自己的懦弱的时候就像是一只蜷缩的小鸡,只有像野兽一样发狂才能让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2、 红色英勇勋章中的围困 作者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将主人公亨利以及他所在的军营周围的环境描写得异常残酷,表达了人类的渺小和自然对人的围困。参军前,战争在亨利的心中的美好的,他曾经非常向往和憧憬战场的生活,幻想着自己英勇顽强,获得“红色英勇勋章”后被万人敬仰的样子。但

6、是残酷的现实打破了这个年轻士兵的美好幻想,严峻的战场形势和无情的自然环境吞噬了这个少年的天真浪漫。初入军营的亨利首先经历了几个月的军训,每天反复不停的操练让他感到乏味又无奈,好不容易等到部队开拔要奔赴战场,他又开始了没日没夜的行军生活,在布满荆棘的丛林里,充满危险的河流中,他与他的部队不停地穿梭着,沿途不时还能看到躺在地上的死尸。在那些枝桠遍布的丛林里,亨利总是磕磕碰碰地,不是被蔓藤缠住脚,就是被树枝碰了头。他们的队伍绵延几公里,看似滔滔不绝,非常庞大,但是在凶险密布的丛林中,他们就像是钻进了迷宫的老鼠找不到出路,只能在迷宫里左冲右突,撞来撞去。而且他们随时会遇到敌人的袭击,这时,惊恐万分的亨

7、利就扔掉武器,偷偷地逃跑了,像一只受了惊吓的兔子。他甚至对着天空大声质问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可回答他的只有传林而过的风声和远处的枪炮声。亨利被困在大自然的迷宫中,完全失去了自由。后来他躲到一处树林中,听着远处轰鸣的炮声,又感受着身边的鸟语花香突然有所领悟。两个相距不远却截然不同的世界,正是大自然的本性,自然始终都按照自己的规律有条不紊地运行着,它根本就是独立的存在,不会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任何的同情。后来,路边发现一座用树枝搭建的小教堂,亨利摸索着走了过去,却看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一具死尸背靠着树干坐着,睁大的眼睛还在盯着他,尸体上穿着一身曾经是蓝色,但是现在已经褪色成暗绿色的军装,翻白的死鱼眼一样

8、的眼睛,盯着前方,曾经是红色的嘴唇变得土黄,已经变成灰色的脸上,一群蚂蚁爬来爬去,有一只蚂蚁正沿着嘴唇在吃力地推着什么。如此骇人的情景吓得亨利魂飞魄散,失声尖叫。大自然无情地在这个可怜的士兵身上恣意妄为,装饰着各种可怕的颜色,纵容其他生物分享这个逝去的生命。人类就这样被大自然随意地操纵着。如此恐怖的情景深深震撼了亨利的心。大自然没有带给亨利任何的慰藉,而是带给他无限的恐惧,亨利开始感觉到人类的悲哀以及自然的不可战胜。于是,几乎疯狂的亨利逃出了丛林,但是他无处可去,只能回到队伍中,最后,这决定一切的大自然还是左右了亨利的命运。大个子吉姆的惨死又一次深深触动了亨利的心,他再次感受到大自然的残酷与冷

9、漠无情。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才不管人们的死活,只是自顾自地在那里释放着它的温度。亨利被激怒了,绝望了。作者在这里表现出强烈的目的性,他创作的目的就是要揭示自然对人的完全主宰,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绝望。为了生存,人们不断地与自然抗争,但是最终只能是白费功夫。的确,任何人在万能的自然面都如同蝼蚁般渺小。他们的挣扎与抗争只能是徒劳无功的,可怜的人类始终无法摆脱自然的束缚。小说通过描写人类在自然围困中的艰难,突出了自然的冷漠与人类的无助。表达了自然主义的中心思想。2、 人类内心的围困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对主人公的内心描写也非常成功,突出表达了人类不仅要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而且自己也不能完全主宰自己,而

10、是要受到来自内心潜在力量的制约。在作者所处的年代,人类的梦想与现实的冲突越来越激烈,这里的梦想正是诓骗了几代美国青年的美国梦。发生在那个年代的产业革命彻底将人性扼杀。人性与人格在飞速变化的世界中异化了。社会最终将人类遗弃在历史的尘埃里。战场上的亨利不仅惧怕战争会改变了他的内心,但是又不得不努力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军营生活中的亨利在这种内心的矛盾中不断挣扎,也体现了现代人在自然的围困中还受到内心世界的困扰。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部作品,还可以这样理解:现代人想要实现自我的价值,但是内力的困扰让这些努力都变成徒劳。这里的内力就是人内心世界里的那些欲望和追求。一个人之所以区别于他人而存在,就是因

11、为内力的不同。弗氏理论表明,人成为外在自我的主要因素就是内力。包括各种潜在的心理活动,不受人本身的控制,是深藏与内心深处的人性的本质,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和精神。例如在生死关头,人们都会拼死一搏,这是人类求生的本能,是内心最深处的原始能力。这种能力蕴含着巨大的能量,是人本身所无法控制的。作者之所以设置如此残酷的环境,就是要在最危险的关头对人的本性进行清晰的透视。小说中刚刚开始战斗的时候,亨利已经失去了英雄的梦想,他认为战争是人类之间一场无聊的游戏而已,他开始思念家乡,思念家中的母亲和梦中的少女。美好的生活和对生存的渴望不断冲击着亨利的心,他开始希望身边的战友当逃兵。他厌倦了曾经梦想中的战场,想回

12、去过自己平淡的生活,于是他的内心开始退缩,他告诉自己,这里不是他该来的地方。从作品中可以看出,只有生与死的考验,才能惊醒亨利曾经心中的“美梦”,让他透露出不想当兵的内心思想,所以在战场上逃跑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内力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属群体的向心力。人是社会的人,他不希望自己被孤立在社会之外,被别人认可、接受和赞美是发自内心的需要。所以作品中就出现了这样的挣扎,为了生存他一直想逃离战场,远离危险,但是社会的归属感又让他不得不呆在这个集体,为了掩饰自己的懦弱,为了别人的肯定与赞美,与战友们一起战斗,一起冲锋。小说开始的部分就将亨利从他的队伍中孤立出来,他一直想独来独往地逃出战场,

13、但是始终没能成功,整个社会,整个集体都在运动,他也不例外。亨利是寂寞和孤独的,因为他在死亡面前临阵脱逃,就像一只胆小的兔子,他怕别人发现的懦弱。吉姆的死震撼了他,内心的英雄梦再次点燃,但是却没有参军前的幻想。甚至他倒在地上的时候还希望自己也能死去,他的内心开始羡慕那些死去的人们。当一个士兵反复问他的战斗岗位时,他的内心就像被人看穿一样,无所遮蔽。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亨利的努力最终都化为徒劳,他不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的工业开始蓬勃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极大的变化。美国梦在青年人的心中开始破灭,人们被迅速增长的社会财富所迷惑,许多人开始为了金

14、钱挖空心思。亨利就是这些人的代表,他希望这个社会能尊重他,欣赏他,希望获得成功,但是却没有发财的路子。作为一个士兵,只有英勇善战才能体现出他的价值,但是对生存的本能欲望却让他不断退缩。最终在别人的刺激下成为一名勇士,却是虚荣心在作祟。他有时会想到自己死去的样子,他常常对人说他渴望胜利。但是当他真的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时候,他又开始对自己最初的行为惴惴不安。所以,亨利自始至终都没摆脱恐惧的困扰,这就是美国人的围困。小说最后告诉我们,人们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只有在新的时代继续着无聊的,毫无意义的斗争。结论 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克莱恩将人生的现实隐喻在战争中,让人感到荒诞的同时又深深悲哀,他设置了一个生死存亡的环境来考验人的本性,这也就说明,亨利不是单纯的一个人,他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代表。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反荒诞或者逃避。作者想要告诉人们的就是正视和反抗是荒诞时应该有的正确态度。对荒诞的不妥协使人走向崇高的位置,使得人生有了丰富的含义。参考文献:1 斯蔕芬克莱恩 红色英勇勋章M 黄建人,译 桂林: 漓江出版社,19962 方 成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传统的文化建构与价值传承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3 张放放红色英勇勋章中英雄典型弗莱明的心理解读J 外国文学研究,2005( 5) : 128 1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