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

上传人:索马****尊 文档编号:147788726 上传时间:2020-10-14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教案(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一) 图形的运动(一)课标内容和课标解读 课标内容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感受平移、旋转、轴 对称现象” 课程标准(2011 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结合实例,感受平移、旋转、轴 对称现象。 ” “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 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课标解读 运动是世间万物的基本特征,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在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大量的 运动现象,如平移、旋转、对称等。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内容中,图形的运动有两种 最基本的形式: 一种是形状和大小不变,仅仅发生位置变化的图形运动;另一种是形状不变 而大小变化的图

2、形运动。本单元学习的是第一种图形运动形式,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图形的 运动”。它主要包括: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图形的平移;初步认识旋转;解决问题。 在课程实施中, 只要求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不要求学生掌握画 出图形的对称轴及在方格纸上作图、定量刻画图形运动的内容。 一、结合生活实例,通过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使学生直观认识平移、旋转、轴对 称现象,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观察、分类等数学活动中,初步感知图形的运动特 征 1. 通过观察熟悉的游乐场等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不同物体的各种运动形式。 2. 通过比较、 分类等数学活动,让学生

3、尝试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初步 感受对称、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课程实施中,可以选择生活情境中的实物,让学生说一说它 是怎样运动的, 再让学生找出与它运动方式相同的事物;也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根据运动特点的不同进行分类。 (二)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 辨认轴对称图形 1. 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经验,通过观察植物、动物、建筑物等对称现象,说一说 见过的对称现象,直观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2. 通过折一折、 画一画、 剪一剪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直观 认识轴对称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特征,直观认识对

4、称轴。在课程实施中,要注意通过 合适的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活动的目的,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如以“为什么要对折纸?”使 学生体会到是为了使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以“为什么只在一边画图?”使学生体会到 因为对折了,剪出来的两部分是同样的;以“观察展开的剪纸上的折痕,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理解对称轴的含义。 3. 通过“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等练习,进一步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在课程 实施中, 如果学生判断某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有困难,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的方式 判断。 (三)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能直观认识平移、 旋转现象,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1.

5、通过观察观光电梯、推拉窗、风车、直升飞机螺旋桨等物体的运动现象,让学生发现 平移、旋转现象的共同特点,直观感知平移、旋转的特征。 2. 通过用肢体语言表达平移、旋转现象,加深学生对平移、旋转概念的认识与理解。 3. 通过说一说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让学生巩固对平移、旋转概念的认识,体会平 移和旋转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通过画一画、 转一转等数学活动,让学生直观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让学生 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一排小汽车,体验图形平移的特征;在展示交流中, 学会辨认简 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在平移的教学中,要突出平移的特点,即:平移时物体或图形的方向和大

6、小没有变化, 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直线移动。 二、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 步渗透变换、转化的数学思想 (一) 通过观察想象、操作验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念 1. 创设“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等问题情境,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或 借助想象尝试解决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在课程实施中, 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 让学生在头脑中模拟图形的平移过程来解决问题;对用想象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通 过移一移来解决问题,以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通过创设 “下面的图形

7、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等练习情境, 让学生 依托想象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再通过操作验证解决问题。在不断经历 “观察想象验证” 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 让学生经历由易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渗 透变换、转化的思想方法 1. 创设“剪出手拉手的个小人”等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理解题意,抽象出数学问 题。 2. 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经历由易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渗透 变换、 转化的数学思想。例如, 在例 4 的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剪一个小人的经验进行 迁移,同时将问题转化为简单些的剪两个手拉

8、手的小人的问题,以操作的方式探索折纸方法、 画图方法,并经过不断的调整解决剪4 个小人的问题。 3. 在解决“剪出手拉手的4 个小人”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例如,在例 4 的教学中, 学生由于缺少解决问题的思路, 往往会随意地剪图, 并出现剪一两次不成功就放弃的现象,这时教师要适时介入,合理引导, 直至成功。 “解决问题” 在实验教材中, 多安排在 “数与计算” 领域, 现行教材在本单元作了安排。 在课程实施中, 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同 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9、念。 三、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使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与现实生 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1. 通过欣赏树叶、 蝴蝶等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让学生感受对称美,激发对大自然的热 爱与向往。 2. 通过欣赏建筑物、剪纸作品等,让学生感受对称在生活、艺术中的运用,感受生活中 的数学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创造欲望。 本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的起始单元。在课程实施中,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 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中,积累学习抽象图形运动的感性经验,也 为今后从图形运动的角度认识图形(如圆柱体、圆锥体)、理解度量(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面积的推导等)做好铺垫。

10、 第 1 课时 图形的运动(一)教材分析及重难点突破 一、教材分析 “平移与旋转” 是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平移和旋转现象是生活中常见的几何现 象。教材在介绍平移和旋转现象时注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例引入,使学生初步 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并体会它们的特点。通过设计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深入理解 概念,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例 2 是认识平移现象,可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教材呈现了观光电梯、观览车和推拉窗,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这些物体运动的共同特点:都是沿着直的路线移动,物体在移动中没有改 变大小和方向,从而认识平移现象。再由小精灵的提示寻找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巩固认识。 接着教材呈现了

11、一幅静态的小房子,图形运动之后所形成的画面。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 判断哪几座小房子图形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做一做” 让学生利用小汽车图形的平移画出 一排小汽车。在画的过程中,可使用大小不变的模型。 例 3 是认识旋转现象,可分为二个部分,教材呈现了风车,旋转小飞机和直升飞机螺 旋浆的转动, 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运动的共同特点:物体每个部分都是绕同一个点(或 同一条直线) 转动。从而认识旋转现象,再由小精灵提示寻找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巩固认识, 把数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一做是个很有意思的游戏。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旋转螺直观感 受纸片上的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初步从图形运动的角度来认识平面图形,为

12、后续学习做好铺 垫。 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经历充分观察、操作的实践活动,在观察发现特点,使学生认 识平移与旋转现象。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观察与操作使学生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 形,能辨认旋转现象。难点是使学生初步理解平移与旋转的特点。 二、重难点突破建议 1为学生学习提供丰富而典型的学习资源。 本节课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支持,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教学,可以让 学生先说说教材上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除了教材上给出的平移 与旋转的示例以外,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平移与旋转现象?把数学和生活 紧密联系起来。 2注意操作活动与数学思考相结合。 为了使学生

13、获得充分的感性经验,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 玩一玩中认识图形的平移及旋转现象。在学一学中感受其特征;在说一说中例举生活中的现 象;在做一做中不断深化体验。同时教师可以提问:你发现了什么?这种运动方式有什么特 点?以便在操作中落实教学目标,避免低效的活动。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由于修订后的教材与试验教材相比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师在教学时需要 把握好教学目标。 本节目标是能辨认出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辨认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 象等。不要求学生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平移等。 第 1 课时图形的运动(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9 页例 1 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联系

14、生活中的具体物体,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知 道对称轴,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 学生空间观念。 3在认识、制作和欣赏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感受到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体会学习数 学的乐趣,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能够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课件出示小精灵:大家好!我是晶晶,森林就是我的家

15、,欢迎你们!课件出示:在绿草 如茵的草地上,对称的房子、蝴蝶、蜻蜓、树叶、花朵一片迷人的景色。 师:仔细观察这些美丽的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 1:我发现了房子、蝴蝶、蜻蜓这些图案左右两边都是一样的。 生 2:我发现了这 些图案都是对称的。 师:同学们,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就能发现许多 的知识。比如空中飞舞着的蜻蜓、蝴蝶多漂亮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它们的左右两边是 完全相同的,这里面就蕴含着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对称。 (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跟对称有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让学生感受对称图 形的

16、美,提出问题。并借助多媒体再现多姿多彩的童话情境。让学生在感受美的过程中产生 探究美的欲望。】 二、 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一)观察体验,感受对称。 1观察图形,发现特点。 (1)【出示蝴蝶、房子、蜻蜓等图片】这些图形它们在外形上都有一个共同数学特点, 你能发现吗? (2)引导学生从形状、花纹、大小、图案上观察。 (3)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 蝴蝶图:以蝴蝶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蜻蜓图:以蜻蜓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房子图:以天安门城楼中间所在的直线为界,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都是相同的 (4)教师小结。 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也就是说如果沿图形中间的一条直线对折 后,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课件演示)【板书:“对折”“完全重合”】 2认识对称现象,理解“对称”的含义。 像图中的蜻蜓、蝴蝶、房子这样,沿某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够完全重合,具 有这种特征的物体或图形,就是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树叶、蝴蝶、蜻蜓等图案,创设故事情境。在引出“对称” 的概念后,呈现给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