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7786806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5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整体保护视角下工业遗产构成研究,以国家级工业遗产汉阳铁厂为例,韩菁,洪亮平,摘要:工业遗产构成的确定是保护和利用的首要任务。作为国家级工业遗产,武汉市汉阳铁厂保护和利用 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基于对汉阳铁厂工业遗产整体保护的视角,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构成要素的完 整性,全面认识工业遗产的构成。主要运用发生学的方法理清汉阳铁厂的时空变化,再通过其与相关文献、 武汉历史地图、历史卫星地图的拟合,详细阐释了其在历史时期演变进程中的构成要素与相互关系。从宏 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确定了其工业遗产的构成,宏观从区域角度明确了相关的厂矿企业历史遗存,中 观从街区视角明确了汉阳铁厂工业聚集区范围,微观从建筑

2、层面明确了需要保护的建筑和构筑物等要素, 为其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关键词: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汉阳铁厂,新汉阳铁厂,已消失历史遗迹,1 背景,2015 年,国务院推出中国制造 2025,这是我国为实施制造强国制定的第一个十年行 动纲领。为实现此战略目标,工业文化力量的柔性支撑是必不可少的。随后,2016 年,工 信部公布推进工业文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其明确指出:工业文化发展需要促进工业遗产 保护和利用,发展工业旅游,支持工业文化产业等具体要求。基于此, 2017 年底,工信部 率先公布了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11 个),武汉汉冶萍公司汉阳铁厂便是其中之一。 随后,2018 年年初,中科协发布

3、了 100 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可见国家对工业遗产保 护的重视程度。,汉阳铁厂对中国、武汉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和意义。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在武汉兴 办的汉阳铁厂,是当时亚洲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其建成被西方视为中华民 族觉醒的标志。同时,汉阳铁厂是武汉近代工业崛起的基石,使武汉成为内陆重要的老工业 基地。然而,汉阳铁厂工业遗产的保护情况却不容乐观,受城市化进程、工业遗产保护观念 落后等因素影响,许多工业遗存如今已经十分破败,甚至消失殆尽。因此,笔者从整体保护 视角入手,试图对其工业遗存构成进行完整的分析和研究,从而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汉阳铁 厂国家级工业遗产,弘扬中国工业文化精神

4、。,2 整体保护视角下的工业遗产的构成,工业遗产资源构成分为物质和非物质资源,其中物质资源包括了建筑物和构筑物、设施 设备、交通传送、动力供应、配套服务等。包括一切与工业相关联的、按照工业生产工业流 程需要的所有相关物质实体及形成特色景观1 。基于此,笔者认为,汉阳铁厂和新汉阳铁,厂的工业遗产不仅包括了自身的建筑构筑物等,更包括了供其正常生产运转的能源厂矿、销 售公司遗迹等历史要素,甚至是周边的自然要素。,因此,本文研究主要把工业遗产构成要素分为自然系统和遗产系统,遗产系统从宏观、 中观、微观三个层面上来全面理解。宏观层面上分析从区域角度支持汉阳铁厂的销售、能源 供给等配套厂矿企业;中观层面从

5、街区角度分析工业遗产集聚区等;微观层面从建筑角度分 析新汉阳铁厂的建筑物、构筑物、交通及附属设施等。,3 发生学的研究方法,发生学是一种反映和揭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形式发展、演化的历史阶段、形 态和规律的方法,特点是把研究对象作为发展的过程,注重历史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必,然的因素,认识事物是怎么发生的,为什么发生的2,。,在工业遗产保护领域,俞孔坚教授在分析大运河廊道遗产的构成要素时3,运用发生学 还原的方法,通过梳理其历史过程,动态呈现大运河的发展演变,将共时态呈现的大运河廊 道遗产要素还原到历史时态中。这样便清晰完整的认识大运河遗产构成要素在不同时空的功 能、相互关系及遗产价值

6、。,同理,汉阳铁厂在 1893 年建成后的 120 多年时间里,空间发生了巨大而又复杂的变化。 从发生学视角研究汉阳铁厂的工业遗产,即以时间为序列,还原历史遗存之间的联系等动态 因素,深刻认识到物质空间、构成要素的完整价值,最大限度的保护工业遗产的完整性。,4 发生学视角下汉阳铁厂工业遗产构成,工业遗产的构成更加注重的是物质空间,所有分析方法都是为了解读遗存形成的原因、 价值等。为此,本文以空间变化为主要依据,按照发生的时间顺序,将历史信息分层解读。 首先,通过阅读历史文献对汉阳铁厂历史遗迹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粗略甄选出可能对空间 产生重大影响的时间节点。其次,根据搜集到的历史地图、历史卫星地

7、图等信息,观察发现 空间变化较大的历史时间段。最后,将文献年代与地图年代匹配拟合,综合得出工业遗产的 构成。,4.1 历史信息分层解读,学界专家对汉阳铁厂的历史研究著述十分丰富完整。笔者仅梳理出对空间产生较大影响 的历史事件,方便探讨汉阳铁厂的遗产构成要素。,4.1.1 汉阳铁厂创办到炸毁(1890-1938),1890 到 1937 年,汉阳铁厂经历了创建、繁荣、停产、迁址,空间变化十分巨大。本文 将空间变化分为建成到扩张、收缩到炸毁 2 个时间段进行分析:,1,全面建成到短暂扩张(1890-1924),1890 年,汉阳铁厂开始动工建造,1894 年正式投产。1896 年,由于经营不善,财

8、政亏 损,开始招商承办。1908 年,汉阳铁厂改为商办汉冶萍煤铁厂矿股份有限公司,汉阳铁厂 与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正式合并4。另外,汉冶萍公司总部设在上海,主要负责销售钢铁产 品,而大冶铁矿和萍乡煤矿都为汉阳铁厂,的生产提供能源。1914 年,因为第一次 世界大战,汉冶萍公司出现了短暂的繁 荣,后由于财政亏损开始迅速衰落。1924 年,汉阳铁厂全面停产。1890 到 1924 年, 此阶段是汉阳铁厂空间扩张的阶段,其空 间扩张包含汉阳铁厂内部的空间变化和 区域的扩张(大冶铁矿,萍乡煤矿,上海 销售总公司)。,图 1 汉阳铁厂工业构成要素,1909 汉阳府城附近最新图,图片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

9、自绘,结合历史地图(图 1),笔者筛选出 1909 年和 1922 年的汉阳府城地图。其中 对汉阳铁厂较为重要的工业遗产构成要 素为汉江、长江、工业建筑、码头、道路、 铁路。其中,汉江、长江是主要的航运线 路,负责铁矿、煤矿、钢铁产品的输送。 扩张阶段时期,明显可以看出码头、铁路 设施、工业建筑数量的增加。,1922 年武汉三镇街市图,图片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自绘,图 2 汉阳铁厂工业构成要素,2,从衰败到炸毁夷为平地 (1924-1938),从 1924 年开始,汉阳铁厂一直荒废, 没有恢复之前的生机。到 1937 年前,从 工厂运营情况判断来看,推断其应该呈现 一种衰败和收缩的趋势。卢

10、沟桥事变后,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汉阳铁厂(包括兵工 厂和火药厂)奉命西迁重庆,组建重庆钢 铁厂,将难以拆迁的高炉等炸毁。,1934 年汉阳街市图,图片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自绘,笔者收集了 1926 年、1930 年、1931,年、1932 年、1934 年、1939 年的武汉历 史地图。但是,由于编制单位不统一,编 制年限不确定等因素,此阶段的历史地图 信息较为混乱,空间变化规律不明显。因,1939 年武汉三镇汉口武昌市街详图 图片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自绘,此,仅筛选 1934 年汉阳街市图和 1939 年武汉三镇汉口武昌市街详图进行分析(图 2)。 笔者发现,码头、铁路设施、工业建筑

11、依然是变化最明显的构成要素。码头呈现出减少 到增长的变化,铁路设施密度增加,工业建筑数量明显减少。而自然构成要素,汉江、长江 较为稳定。另外,史料记载,汉阳铁厂于 1937 年迁址重庆时炸毁,但是日本名所图绘社出 版的武汉 1939 年地图显示,汉阳铁厂铁路和建筑依然存在。具体原因笔者没有探究清楚, 但是其对汉阳铁厂工业遗产构成要素的判别没有很大的影响,对空间的收缩和扩张判别有一 定的影响。,梳理总结此阶段汉阳铁厂构成要素,不难发现,宏观层面的构成要素对理解汉阳铁厂工 业遗存必不可少。田燕教授也曾以文化线路视角来研究汉冶萍公司的工业遗产5(图 3 )。笔 者仅在这里提出对汉阳铁厂的工业遗产保护

12、应该从区域宏观视角来完整理解,对这些工业遗 产不做细致的研究,构成具体包括江西省萍乡煤矿、黄石大冶铁矿、重庆钢铁厂、上海销售 总公司。,图 3 汉冶萍工业文化线路示意图,图片来源:文化线路视野下都汉冶萍工业遗产研究 田燕,另外,汉阳铁厂的工业遗产构成分为自然系统和遗产系统。自然系统为长江、汉江。其 中长江和汉江对汉阳铁厂原料产品的航运运输十分重要。遗产系统分为交通设施:铁路线路、,码头;建筑类:工业建筑。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提到的遗产系统,属于已消失历史遗迹4,,,即已经不存在的历史遗迹,仅矿砂码头被保存下来。矿砂码头曾是中国最繁华的物流港口之 一,专供汉阳铁厂装卸原料和产品。文献记载,沿汉江铺

13、设的铁轨(最长时 24 米)通向这 个码头,方便汉江沿岸各类工厂生产的产品运送到矿砂码头出货。虽然,汉阳铁厂沿汉江和 长江设立多个码头,但超过 100 吨的大型货轮装卸货物只能通过矿砂码头,可见其对汉阳特 厂的重要性。历史地图也可以看到,许多铁路线路都通向此码头输送货物,与文献记载的事 实相符。,4.1.2 新汉阳铁厂的创办到空间扩张(1952-199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从 1953 年开始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于此,武汉 市在原汉阳铁厂西侧的火药厂遗址上重新建立了新的汉阳铁厂,它是一家集炼铁、炼钢、轧,钢于一体的国有全流程钢铁企业,拥有直通场地内的铁路线路,方便运输货物。1

14、979 年, 其汉阳轧钢厂合并。1985 年,新汉阳铁厂被划归到了武汉钢铁公司。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新汉阳铁厂逐渐失去了曾经的优势,产能也逐渐下降。到 1994 年,此阶段是新汉阳铁厂空间扩张的阶段。,笔者搜集到 1949 年、1951 年、1958 年、1988 年的历史地图。其中 1949 年新武汉市街 道详图显示汉阳铁厂夷为平地,月湖以西在地图范围之外,所以其遗产构成无法查询。1951 年地图范围扩大,但是新汉阳铁厂还没有建设。1958 年,武汉市历史地图都为街道图,没 有具体的建筑物轮廓,笔者发现此时京汉铁路(新汉阳铁厂段)已经修建使用。1988 年的 武汉市

15、汉阳区域图,可见新汉阳铁厂较为清晰的样貌。结合资料,笔者梳理出新汉阳铁厂的 空间边界,包含地块北部的汉阳轧钢厂(图 5 )。,由于此阶段历史地图缺乏具体的建筑空间信息,工业遗存构成也无法分析得出。但是笔 者认为,这些文献和历史地图的梳理,从中观层面清晰的呈现了汉阳铁厂工业聚集区的空间 范围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中观层面遗产构成展现了两者的地理位置关系和创建的时间先后顺序。汉阳铁厂 为 1894 年张之洞创建,而新汉阳铁厂是 1953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五时期的产物。并,图 4 1951 年武汉市区地形图,图片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自绘,图 5 1988 年武汉市汉阳区域图,图片

16、来源:根据武汉历史地图集自绘,且,需要认识到,原汉阳铁厂已经被夷为平地,不存在了,对此类消失的历史遗迹的价值认,识也应该被逐渐重视起来。,4.1.3 新汉阳铁厂空间收缩阶段(1994-至今),1994 年开始,新汉阳铁厂处于半停产、停产状态,大批职工下岗,空间开始呈现出收 缩的态势。2007 年,铁厂内的生产机器搬迁至了武汉市中心外的阳逻开发区,留下厂房仓 库等,原场地转换为琴台钢材市场继续经营。并且,同年位于厂区北侧的汉阳轧钢厂地块也 被华润置地拍得,2009 年开始开发成高层商业,图 6 新汉阳铁厂历史卫星地图,住宅。2013 年,工信部公布,武钢集团新汉阳,铁厂在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名单中,生产钢铁的电 炉熄灭停止生产。2018 年,笔者对新汉阳铁厂 进行了 3 次实地调研,目前钢材市场还在运营, 配套的相关企业大大小小超过 100 家,厂房沦为 储存棒材的仓库。同时,据了解,宝武集团将新 汉阳铁厂土地上报武汉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新 汉阳铁厂后续的保护情况令人堪忧。,另外,新汉阳铁厂衰落的开始也是其被保护,2000 年卫星地图,的开始。1994 年 3 月,卢森堡在武汉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规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