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7785488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化背景下毛泽东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日期:2004-11-17来源: 作者:未知字体:大 中 小 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 作 者】丁俊萍/王智【作者简介】丁俊萍王智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认识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对于改革开放的当代中国十分必要。这就需要我们贴近时代、把握现实,理解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掌握衡量思想的价值尺度,厘清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脉相承之联系。【关 键 词】思想/科学价值/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正 文】关于全球化肇端的时间,迄今并无十分一致的看法,但却没有人能够否定近

2、二十年来、尤其是冷战终结以来全球化浪潮对人类社会所造就的巨大影响。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伴之以科技的迅猛发展、电脑的普及和信息时代的骤临,当代中国社会及其所处的国际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也因此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主导地位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中,一方面要利用经济全球化加速本国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经济主权和经济安全;面对两种社会制度之间更加隐蔽、间接和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必须做到既要加快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吸收人类一切先进文化的成果,又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文化和意识形态的独立性。同时,在全国围的社会分层和利益调整,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

3、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政治观念、政治觉悟发生深刻变化、政治需求与政治参与扩大的情况下,执政党必须做到对社会民众分化的利益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具有更强的维护社会稳定和进行社会整合的能力。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的这些新的变化,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容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新的考验。能否与时俱进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关系到党能否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中国共产党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形成的理论基础,正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因此,充分认识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全球化背景下的一系列新变化,导致一些人对诞生于革命年代的

4、思想的当代价值产生困惑甚至怀疑。对此,我们固然可以从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的指导意义或独创性的容来回应前述的困惑。譬如说,从关于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活的灵魂”,关于新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方面,来阐述思想的价值,这种回应是必要的,但又是不够的。由于这个问题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变迁带来的,因此,还必须把握变动中的现实,理解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找准全面理解思想的切入点,在观照历史与现实的基础上正确把握衡量思想的价值尺度,并在理论上厘清思想与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5、的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一脉相承之联系,从而明确思想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使思想成为中国共产党旗帜上永不褪色的容。一、现实与思想的生命力:开放的理论与变动的实践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显著特征的当代中国现实,是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的大背景下发生的。面对这些深刻变动中的现实,思想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恒久的指导意义。(一)思想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思想诞生于革命与战争的时代,而当代中国所处时代的主题和特征是和平与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显然,这两个时代是不能也是无法割裂的,后者是前者历史演绎的必然结果。对于近代以来的中国而言,思想连接了前后两个不同的时代。思想中

6、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主义理论,在深刻分析近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围绕着“中国进行什么样的革命、怎样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这一主题,系统回答了包括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权、道路、步骤、前途等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为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在思想的指引下,中华民族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随后又通过实施过渡时期总路线,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完成了由新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行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并极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实践证明,思想成功地解决了处于战争

7、与革命时代的中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的大国,中国是维护国际和平、促进世界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指引下领导人民所取得的胜利,不仅为中国在和平与发展时代背景下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了基础,而且也促进了时代主题本身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的转换,从而迎来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新的时代。思想并不仅仅是为了革命与战争而生的,而恰恰是为了消除战争、进而实现和平与促进发展而生的。争取在和平的环境中发展国家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实现民富国强,正是这一理论的价值所在。因此,在思想的科学体系中,除了关于中国人民革命和建国的理论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容直接与社会主

8、义建设、改革和国家的现代化有关,至今仍然发挥着指导作用。尤其是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贯穿于思想科学体系的各个组成部分,其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将起着长远的指导作用。可见,时代主题的变化,不仅不会导致思想的不合时宜,反而会更加充分地层现其持久的生命力。(二)思想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政治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问题凸显,网络的普及导致强势国家、民族与政治团体之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辐射效用剧增。在这种情况下,相对弱势的国家与民族,一方面必须主动实行对外开放,以积极应对全球化之大

9、潮,从而通过跨越式的发展来赶超现代化的先发国家;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力图主导的全球化中被“边缘化”,沦为大国的附庸,并导致与发达国家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不难看出,近代以来现代化进程中的后发外生型国家在对外开放问题上所面临的两难抉择,在现时代仍然没有终结。对于中国而言,这一现象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思想,很大程度上正是在拒斥半边缘化即半殖民地化与“衰败化”的革命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引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从而成功地阻断了近代以后“中国被边缘化”进程,推动它由被动卷入现代化向主动进行现代化建设转变;同时,思想中经由新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路径设计,关于中国工业化、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体现出

10、积极的开放姿态与包容精神。因此,曾经成功指引中国完成新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同样可以正确指引当代中国在全球化境况下,通过深化改革和全面开放,成功实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思想与改革1978年以来的改革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有目共睹。从模式选择来看,改革显然是对延续二十多年的联式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否定。但是,对联模式的否定决不意味着对思想的否定。联模式是中国共产党人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一种必然的历史选择。但是,几乎在实施联模式的同时,以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就已经开始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探索中所取得的正确的理论成果成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

11、此,从在逻辑来看,思想与当前的改革的关系,并不是相悖的,而是相一致的。从思想与改革的历史关联来看:思想直接指引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革命通过新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使中国社会实现了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新主义社会至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巨变;而1978年以后的改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当然是关联于而不是脱离于历史上的第一次革命的。改革以思想及其当代形态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也是思想生命力的鲜活体现。从思想与改革的哲学关联来看:对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否存在矛盾的问题,以前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12、并未做出明确的回答。1957年2月,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的问题讲话中,首次提出并系统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其性质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其特点是“又相适应又相矛盾”,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实践证明,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不仅为当时的探索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导,更重要的是为今天正在进行的改革奠定了哲学基础。从思想与改革的模式关联来看: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这样的国度里进行社

13、会主义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只能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路径和模式。中华人民国成立以前,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扬弃既有的以城市为中心的俄国革命模式,成功地找到了以农村为中心的新主义革命道路;过渡时期,党又顺利地走过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956年前后,又提出了要“以联为鉴戒”,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任务。毫无疑问,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所作的历次探索,无不体现了所倡导的创新精神、所强调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这种创新精神,无论对于当时的革命与建设,还是对于今天的改革,都是有指导意义的,并将继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提供不竭的动力。二、思想与当代中国的

14、发展:直接的价值与意义按照历史的纵向划分,思想包括关于新主义革命、关于新主义社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四大方面的容;而按照理论的横向归类,则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军事、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多方面的容。不管是纵向的划分,还是横向的归类,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三个基本方面实事、群众路线与独立自主,犹如“活的灵魂”,将思想中所包含的各个方面的容联接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发展的标尺来量度思想的价值与意义,可将其分成四类:第一类,如关于新主义革命的总路线、领导权、动力、对象、性质与前途、道路等问题的论述,主要是一种存留于历史的珍贵遗产;第二类

15、,如贯穿于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活的灵魂”,具有长久的指导价值;第三类,如关于新主义社会和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由于其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与实践的复杂关联,需要进一步梳理与解读,以发掘其中曾被忽视的价值,澄清被误解的问题;第四类,是针对中国社会而提出的关于经济、政治、文化、外交、党建等方面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则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直接的价值与意义,同时构成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直接来源。第一,关于思想与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观点。例如:关于以农轻重为序、协调处理各种经济关系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

16、进、统筹兼顾和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关于正确处理公有制部及其与其他经济成分之间关系的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关于计划与市场及其相互关系、商品与价值规律、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以及企业部的改革等一系列涉及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的思考等。这些与发展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思想观点,对当代中国的经济改革与经济发展仍具有积极意义。此外,近年来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的新主义经济思想,也应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二,关于思想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只能建立在人民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各项不可移易的基本制度之上,而关于这些基本制度的阐述,正是政治思想的基本容。同时,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的思想,关于造成一个既有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