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

上传人:mg****2 文档编号:147785457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王朦朦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09级金属材料工程二班 学号: 2009500211摘 要: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在日益发展,校园文化因受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在支配而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呈现了自身独有的现象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是与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 一、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 首先让我们理清一个概念,就是究竟什么是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又该是什么样子。文化是一个涵十分丰富的畴。一般来说,广义的文化,是

2、指人类自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容。先进文化是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映时代进步潮流的文化。它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崇尚和追求先进性。人类文明进去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导,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

3、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强烈愿望。具体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至于校园文化,它本质上是一种氛围,一种理念,是一种精神,一种环境,是学校办学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发展。能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体现总体实力,保证学校发展。 但是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在日益发展,校园文化因受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在支配而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呈现了自身独有的现象特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校校园文化是与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

4、的。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时期,校园文化建设不容忽视。二、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理论的核心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其面对的国际形势是和平与发展、是全球化,其确定的国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但理论强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在批判和继承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强调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也要抓好精神文明建设。随着当代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在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以及社会关系的变化、人们的社

5、会存在、人们的意识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现象,在宏观上,校园文化被社会文化所控制和引导,处于一种从属地位。但是,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并不是简单地认同,被动地接受,而是根据社会发展与进步以及一个时期的社会生产、生活水平,进行新的选择、整合或排列,校园文化因受不同群体价值取向的在支配而趋向分散化和多元化。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满足人民群众逐渐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实现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从社会系统的整体性和层次性出发,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高等学校

6、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小社会,其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营造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2.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校园文化是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教育观的前提高校是人才的摇篮,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传授与发展的纽带。大学校园文化沉淀了人类几千年的智慧,对学生道德素质的养成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所大学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大学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受到文化的熏,被浸泡成一种人才”,它对于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们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一个学校的优秀校园文化是一种历史的积累,它需要精心

7、的培育、长期的积累,要随着时代的前进不断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正经历着未曾有过的观念冲突、重新定位的压力,同时也有着未曾有过的自我更新,实现变革的机遇。在大的文化发展背景下,21世纪的文化走向是:追求人文社会、科学社会的并行发展;国民素质和人格建设将摆在重要位置;环境文化得到高度的重视;文化产业将得到高度重视;网络技术发展普及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审美方式;经济全球化将推动文化的全球化。21世纪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也应与时俱进,营造“以人为本”的教育环境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心理需复

8、杂多样的,其心理特征是动态多变的,而且很容易受一些社会不良文化因素的误导。与传统文化相比,校园非主流文化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机会,但其对形式和感觉的过度追求,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社会的参与被限制在最直观、最感性的层面上,从而使大学生的道德认同变得困难,道义约束趋于松懈。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新的社会现象、社会冲突的涌现,整个社会心态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置身于校园的大学生们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的群体,在商品经济大潮的不断冲击下,心态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现在大学生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实行了个人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不以大学生这种“人才产品”的意志为转移而被动地去接受“

9、市场选择”,难免就会产生“好文凭未必能找到好工作”的失重偏常心理。这对于每一个都曾一度辉煌的大学生个体来说,都极易产生心理上的不安,致使行为高度个性化,力图造就自己的叛逆性格,甚至偏执地认为,凡是“非我”的观念及政策都不合理,需要“改造”。但事物的发展的客观性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于是,受了“挫折”的大学生们普遍感到社会生活、校园环境乃至家庭空间都很“压抑”,便又倾向于厌世,最终导致严重心理失衡和变异表达。校园非主流文化反映了大学生的矛盾、困惑与玩世不恭,但若任其发展蔓延势必使校园受到精神的污染,甚至会破坏改革开放得之不易的成果,使整个社会的进步受挫。因而我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净化校园。同志

10、关于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重要论述,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发展方向。中国先进文化引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具体体现在着眼于提高高校师生的思想性、开放性、群众性和创造性。三、校园文化的现状校园是一个以提供主流文化意识为主的社会场所,因此其文化环境就自然充满了对人的思想、意志以及健全人格形成的导向性或教育性。在我国高等学校里,文化活动与教育活动的互存、互促、互为和同相是校园文化的显著特点。教育和文化就像是钱币的两个面,相互的统一与依存出现了学校校园。校园首先是一个互动的教育环境,是教育者为达到预期目的而设计和有组织地建设的,教育活动籍此而进行。同时,校园又必然呈现个文化环境的性

11、质,校园客观存在的零零种种的文化现象籍此而得以展现,并主要以其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而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区域亚文化,校园文化一方面体现了时代特征,另一方面又是特定地域氛围下的青年学生精神风貌的“晴雨表”。校园文化素以人才与知识密集而有别于一般的世俗文化,具有思想活跃、文化品味高等诸多特点,呈现出积极、健康、清新、高雅的总体风貌。在肯定校园文化的主流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非主流的一面。随着体制的转换与重构、利益的分化与重组以及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与渗透,校园文化逐渐呈现出斑斓繁杂的局面:一方面是主流文化的高扬,另一方面则是非主流文化的滋长。这些非主流文化的表达方式可谓五花八门,其

12、中的许多现象既令人费解,又发人深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商业气氛过于浓重 2.读书无用论,拜金主义盛行 由于受“拜金主义”的影响,有的大学生衡量是非成败的 唯一标准就是金钱的多寡,这种思想观念使其心理产生对于金钱的强烈的归属感,患得患失,惟利是图,致使心灵扭曲。由于“功利主义”的影响,有的大学生的做事原则和做事标准就是 “做了没有利益”,有利则做,无利便不做,表现出过度的惟利是图,这种思想观念导致其形成狭隘、自私的心理定势。 3共性多,个性少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经开展,便在全国高校掀起了一阵热潮,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又多是小异,很少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造成了中国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个性不够鲜明

13、,特色不够突出。“成功的高校校园文化,自身就代表了这所学校”。所以,创建出自己的特色应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追求。 4重形式,轻涵提起搞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人们就很容易一窝蜂地在形式上作文章,进行校园环境美化,开展一些文化活动。这些举措固然也很重要,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更应着重的是一种文化涵的形成,有了一种涵,再加以“门面美化”就给人一种锦上添花的感觉。若缺乏精神实质,一方面难以有较高的审美标准和开展有深度的活动,一旦适得其反时更容易给人一种肤浅的感觉。从文化的涵来说,文化虽然指的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但就文化的包容性和弥散性来说,大学校园文化,更多的是指大学校园所特有的精神意识环境

14、和思想观念氛围。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校园文化它更注重的是一种意识与思想方面的东西,涵对它更为重要。四、校园非主流文化形成原因的分析校园非主流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也与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关系密切。它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1.社会变革的影响。社会变革最为突出的影响,便是社会利益的空前分化与公民独立意识的增强。作为社会最为敏感、最为活跃而又富有文化知识的青年群体,大学生较之其他群体对社会变革有着更大的热情,这种激情使得他们容易成为接受、复制乃至创造新文化的先锋。总起来说,社会变革给校园文化注入了一股健康、清新和鲜活的血液。但同样不容忽视的是,也正是这

15、种激情潜存着一种悖论,就是激情与浮躁同存。成功期望目标与自身总体素质不相适应,许多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评价体系的青年学子一时很难适应,甚至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行为无序、道德失与思想困惑、混乱的状态。校园非主流文化正是这一现象的折射与投影。2.大学生自身心态因素。社会变革使青年学生的心灵受到极大的影响。大学生脆弱的心理难以适应社会冲击所带来的困惑与阵痛,于是产生了许多的心理困惑与障碍,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浮躁化、世俗化甚至庸俗化的言行,校园非主流文化即是其反映。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校园文化途径高校师生是一个与社会文化相比较为特殊的群体。他具有知识水准高、思想敏锐,无论对民族文化,还是外来文化,能

16、够采取一种批判方式的特资,在扬弃中将传统、现存以及外来文化的精华融合在一起,实行文化的再造或变更。校园中知识群体对文化的这种批判、整合的能力及其创新精神与创新行为,使校园文化相对处于社会文化发展的前列。高等学校是现代文化与现代文明薪火相传、孕育繁荣的场所,同时又是培育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场所,其知识密集程度之高,对各方面科技文化信息吸收之强、传播之广之速,在社会任何亚文化中绝无仅有。在校园中生活的每一个学生,是校园文化直接辐射的对象。这种影响与熏,再加之其它有形课程共同完成对学生智力要素和非智力(文化精神)要素的造化活动。因此,大学不仅能以其精神产品,而且能以其所造就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向社会辐射先进文化,以此来辐射和作用于社会文化的趋进。建设校园文化的工作我们应该:1、以先进文化为指导,把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想涵。发展先进文化是为了以科学的理论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