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781780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设计】2013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章末强化训练(三)(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章末强化训练(三)(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解析为教师用书独有)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小明用玻璃槽、饱和蔗糖溶液和清水做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生物膜透性的模拟实验。甲、乙两槽间的隔板中央圆圈为玻璃纸,玻璃纸是一种半透膜,蔗糖分子不能透过,而水分子能自由通过。几小时后,发现 ( )A.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少B.乙槽内溶液的体积减少C.甲槽内水的体积无变化D.乙槽内溶液的体积无变化【解析】半透膜具有一定的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透过,通过渗透作用,甲槽内水的体积减少。【答案】A2.下列关于细胞内物质运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2、线粒体内的水必须通过4层磷脂分子才能进入细胞质基质B.细胞核内的RNA必须通过两层膜才能进入细胞质C.氧气进入线粒体不需要消耗能量D.Na+通过液泡膜时,必须有载体蛋白协助【解析】细胞核内的RNA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不穿膜,B项错误;线粒体是双层膜结构,每层生物膜由磷脂双分子层作为支架,A项正确;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线粒体,C项正确;Na+通过液泡膜的过程为主动运输,D项正确。【答案】B3.(2011届莆田模拟)图示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转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物质可能是甘油,b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a物质可能是水,b物质可能是甘油C.a物质可能是胆固醇,b物质

3、可能是氧气D.a物质可能是葡萄糖,b物质可能是氨基酸【解析】由图可知a物质由高浓度一侧运至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自由扩散,可能是O2、CO2、水、甘油或胆固醇;b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为主动运输,可能是葡萄糖或氨基酸。【答案】A4.为研究植物a能不能移植到b地生长,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植物a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浓度(g/mL)0.150.20.250.3质壁分离不分离刚分离显著显著他们又测定了b地土壤溶液浓度。为保证植物a移植后能正常生存,该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应 ( )A.0.2 B.0.15土壤溶液浓度0.3C.

4、0.2 D.0.2【解析】从题给出的实验结果看,植物a细胞液浓度范围是0.150.2 gmL-1,则该植物适于栽种的土壤溶液浓度应0.2。【答案】C5.关于选择透过性膜和半透膜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具有半透性一定具有选择透过性具有选择透过性一定具有半透性活的生物膜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只有活的生物膜才具有半透性A. B. C. D.【解析】半透膜是指一些物质(一般是小分子物质)能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的多孔性薄膜,如小分子可以透过玻璃纸,而蔗糖分子则不能。选择透过性膜是指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的膜,并且只有活的生物膜

5、才是选择透过性膜。物质能否透过半透膜取决于物质分子与膜孔大小的关系;而能否透过选择透过性膜则一般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因此,可以说选择透过性膜相当于半透膜,反之则不然。【答案】C6.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探究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并设计对照实验B.逐渐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都能复原【解析】该实验中设置了对照实验,所以A项错误;不能将装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C项错误;较高浓度

6、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清水后不能复原,D项错误。【答案】B7.(2011届聊城月考)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分压为15时,曲线AB段将延伸为M2B.氧分压为0和10时,根细胞呼吸所需的酶有所不同C.AB段,ATP是限制根细胞对K+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D.B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K+的吸收,曲线将延伸为M1【解析】番茄根细胞吸收K+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能量。氧分压由0增至10,细胞呼吸的方式由无氧呼吸变为两种呼吸方式兼有再变为有氧呼吸,所需要的酶是不完全相同的。曲线在氧分压较低时随着氧分压增大反而下

7、降,是因为无氧呼吸速率减弱而有氧呼吸不强。AB段对K+的吸收速率总体上的趋势是上升,ATP是限制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B点以后,中耕松土虽然提高了氧分压,但由于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K+的吸收速率并不能继续提高,曲线将延伸为M2。【答案】D8.下面能发生质壁分离作用的一组细胞是 ( )食用的糖醋蒜细胞 蚕豆叶的表皮细胞植物的根毛细胞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用盐酸解离的洋葱根尖细胞 根尖分生区细胞A. B. C. D.【解析】能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为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的体细胞,是死细胞,是人的细胞,没有细胞壁,用盐酸解离会杀死细胞,没有大的液泡,这些细胞都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都是活的成熟的高等植物细胞,可以

8、发生质壁分离。【答案】D9.(2011届芜湖质检)如图甲、乙为两个渗透装置。甲图是发生渗透作用时的初始状态,乙图是较长时间之后,通过漏斗内外的水分子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为半透膜,水分子能自由通过B.图甲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液的浓度C.图乙中溶液的浓度与溶液的浓度相等D.图甲中溶液和浓度差越大,则图乙中的水柱越高【解析】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半透膜和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故图中为半透膜,A项正确;从乙图中水柱的液面上升,可推知甲图中溶液的浓度大于溶液的浓度,浓度差越大,水柱越高,B、D项正确;当水柱不再上升时,漏斗内外水分子的进出达到平衡,由于水柱对半透膜存在着压

9、强,故乙图中溶液的浓度仍大于溶液的浓度,C项错误。【答案】C10.(2011届许昌四校联考)如图不能够表达的生理过程是 ( )A.肾小管细胞分泌K+B.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C.突触小体释放神经递质D.肠腺细胞分泌肠液【解析】题图是胞吐的过程,分泌蛋白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都通过此种方式排到细胞外,而K+的分泌属于主动运输过程。【答案】A11.(2011届学军中学期中考试)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正确图示是 ( )【解析】根据图示,洋葱表皮细胞的紫色素应该在液泡中;随着液泡失水,液泡里的紫色变深了;细胞核不应该在液泡中。【答案】C12.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

10、于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测定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D.曲线mn段和ab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对水的吸收【解析】由图看出两种离子在细胞内的浓度均可高于细胞外,所以其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A项错误;细胞内离子甲的浓度高于离子乙的浓度,说明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载体数量多,B项正确;两种离子均能从高浓度的

11、一侧运输到低浓度的一侧,也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C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13.(10分)细胞膜的存在使细胞成为一个独立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因此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认识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目标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细胞十分微小,不易观察,因此,细胞的发现是在光学显微镜发明之后,但在此后的几百年里,人们却没有能真实地观察到过细胞膜,其原因是 。(2)随着物理、化学技术的提高,人们最终了解到细胞膜主要由 组成,其中 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支架。(3)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验证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制备纯净的细胞膜。选用的材料是 ,对选择的材料进行处理的方法是

12、 。对细胞膜成分进行鉴定。在制得的细胞膜成分中加入 ,如果产生 ,则可证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答案】(1)细胞膜很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2)脂质和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将成熟的红细胞放入蒸馏水中,让其吸水涨破双缩脲试剂 紫色反应14.(14分)如图所示为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 、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 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 、 。【解析】图中D应为糖蛋白,癌细胞膜上明显减少的物质即是糖蛋白;若该图表示线粒体膜,则入线粒体的应为O2,出线粒体的应为CO2;若为肝细胞膜,则进食后34小时,处于饥饿状态时,肝细胞中应发生肝糖原向葡萄糖的转化,此时促进此转化的物质应为胰高血糖素;若该图表示神经元细胞膜,则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的膜电位应表现为外正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