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47781759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考历史 命题考点高分预测 17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美国 考点高分解题考点解题综合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高分解题综合训练一、选择题 独立战争和南北内战是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和巩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据此回答13题。1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民主选举产生,突出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 ( ) A天赋人权说 B三权分立说 C人民主权说 D社会契约论1C解析:民选总统和议员的规定体现了主权在民的原则。2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许多国家通过和平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林肯政府却不得不通过战争手段废除南方的黑人奴隶制。其主要原因在于 ( ) A奴隶制是一种落后的社会制度 B黑人奴隶制面临严重危机 C南部种植园奴隶主发动叛乱 D北方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使用武力2A解析:林肯政府

2、采取战争方式废除奴隶制是南方奴隶主逼出来的,他们顽固维护奴隶制,公然分裂国家并挑起战争。3 1861年,美国南部一些州建立南部联盟,这一举措意味着 ( )A蓄奴州数目增加 B公开分裂国家 C美国内战爆发 D南方诸州与英国结盟3B解析:要从政治的角度看问题,南部联盟的成立表明南方要自成一国,分裂国家。近代以来,美国经济的发展在资本主义世界具有十分突出的特点。据此回答410题。4 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地位是 ( ) 为人类社会的交通运输进入蒸汽时代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出了许多新发明,如缝纫机、拖拉机等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 A B C D4A解析:注意结

3、合所学知识对各题支进行分析、判断,四个表述都是符合史实的。5 1895年美国三百家大垄断公司联合组成“全国制造商协会”。协会设有各种常务委员会研究对外政策,并由顾问委员会同政府联系,这表明 ( ) A美国的民主政治不断得到完善 B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D国家加强了对私人生产的干预5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垄断组织干预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6 在“罗斯福新政”中,针对经济危机中失业率高和消费能力不足的问题采取的对策是 ( )A美元贬值 B奖励农民压缩产量 C兴办公共工程 D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6C解析:针对题干中的问题,C项能起到增加就业,从而刺激消费的目的。7

4、 美国1934年6月通过的贸易法规定:在签订对外贸易合同时,可根据总统的决定,双方互相降低税率50。这种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 ) A依法保障对外贸易的正常秩序 B降低税率开放国内市场 C刺激出口开拓国际市场D以最惠国待遇吸引外资7C解析:由时间判断此时美国尚处在经济危机期间,互惠关税的规定显然是为了加强出口,拓展国际市场。 8 下图反映了1950年西方国家经济对比状况。下列有关该状况出现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本土没有遭到战争的直接破坏 B日本、西欧没有进行社会改革 C美国政府加强对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D日本、西欧受战争破坏严重8B解析:二战后日本进行了民主改革,西欧普遍推行社会福

5、利政策。1950年美国与其他发达国家经济实力对比()9 20世纪50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建立和扩大国有企业 ( ) A反映了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趋势 B说明其受到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C 反映了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优越性D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9D解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推行国有化是其表现之一。10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缓和,但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中不属于美国的是 ( )A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 B种族歧视严重 C纳粹势力以新面貌出现 D毒品泛滥10C解析:A、B、D三项属于美国,C项只能属于原二战的主要战败国。 美国的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

6、据此回答1114题。11 威尔逊认为:“我们应当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而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全世界。”为此美国 ( ) A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B掌握德国赔款主动权 C提出“十四点原则”D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11C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一战后美国妄图凭借经济优势攫取世界霸权,这主要反映在C项的提出。12 一战结束后,美国在远东排挤日本势力所采取的策略是 ( ) A成立政治军事集团 B大力推行“马歇尔计划” C扶植亲美傀儡政权D利用该地区人民反对殖民主义的情绪12D解析: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对日本施加压力,要求日本放弃其在山东的特权。13 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说:“最初企图使日本广泛

7、地非军事化的旧方针与要把日本建设成为自立国家的新方针之间产生了矛盾。”因此,新的“对日占领政策是扶植强有力的日本政府”。关于这段话,以下的认识和评论正确的是 ( ) 中国内战的战局影响美国改变对日政策 美国的政策有助于战后日本的经济恢复和发展美国的态度姑息和纵容了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 美国的目的是将日本变为的前哨阵地ABC D13D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政策的转变,各题支关于转变的原因和表现的叙述都是正确的。14 1992年4月8日,华盛顿邮报刊登的文章中写道:“美国以及盟国正进入一个永久关系紧张的时代。”这种“关系紧张”是指 ( )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B美日欧三极矛盾突出

8、 C由意识形态对立转移到经济实力抗衡D第三世界团结一致反对霸权14B解析:两极格局结束后,美日西欧经济上的竞争日益激烈,矛盾突出。近代以来,美国参与或发动的战争对美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此回答1518题。15 林肯说:“一个妇人写了一本小册子,结果引起了一场战争。”这个妇人就是斯托夫人,这本小册子就是黑奴吁天录,这场战争就是 ( )A美国独立战争 B美西战争 C美国南北战争 D朝鲜战争15C解析:由“林肯”“黑奴吁天录”等作出判断。16 杜鲁门提出“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这一主张付诸实行后 ( ) A所有对日作战国家的军队共同占领了日本 B战争结束后所有外国军队撤出了日

9、本 C美苏两国联合控制了日本D美国以“盟军”名义占领了日本16D解析:要明白德国是由四大国分区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就是要单独占领日本。17 The UN was up to accomplish two basic: to preserve and security, and to cope with international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problems. 美国的下列行为明显违背这一国际组织宗旨的是( )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B实施欧洲复兴计划 C发动朝鲜战争 D采取扶植联邦德国的政策17C解析:“UN”是联合国的缩写

10、,题干罗列的是联合国宪章,说明美国违反了它。18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对下列哪些问题产生了重大影响 ( ) 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台湾问题 新加坡的经济起飞 美苏争霸的态势ABC D18A解析:注意多角度分析问题,新加坡的经济起飞与题干的战争无关。 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工业社会,这既是巨大的历史进步,又是新的挑战,面对新挑战,各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创新和调整。据此回答1920题。 19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共同原因是 ( ) A推进政治改革,清除法西斯主义 B实行国民经济非军事化,重视科技和教育 C加入欧共体,使区域经济进一步发展

11、D进行广泛的社会改革,进一步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落后因素19B解析:注意题目的时间限制,A、D两项发生在二战后初期,C项不符合日本。20 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中国的改革开放告诉我们 ( ) 经济体制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能够适应不同民族和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突破传统的束缚是经济体制调整和创新的前提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A B C D20A解析:结合四个时期经济调整的内容进行推导性的分析。二、非选择题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林肯总统在1861年就职演说中为维护国家统一向南方发出呼吁:从地理环境上说,我们是无法分

12、离的。我们不能把各地区从彼此的位置上挪开,也不能在它们之间筑起不可逾越的城墙。夫妻可以离婚,以后彼此不再见面,也无法找到对方,但是,我国的不同地区之间不能这么做。 我们不是敌人。我们之间感情的纽带,或许会因情绪激动而绷紧,但决不可折断。那一根根不可思议的回忆之弦,从每个战场和爱国志士的坟墓,伸展到这片辽阔土地上每一颗充满活力的心房和每个家庭,只要我们本性中的善念再度,而且一定会加以拨动,它们终会重新奏出响亮的联邦协奏曲。材料二:内战结束后,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4修正案。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提出的大陆与台湾统一

13、的方式是合情合理的。统一后,台湾仍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是一个统一的中国。一个中国,两种制度。” 材料四: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说明在美国内战中林肯的目标是什么?请分别用地理和历史知识说明“地理环境”和“感情纽带”。 (2)材料二的宪法条文坚持了什么原则? (3)材料三邓小平强调的原则是什么?与材料一可否类比?结合历史知识说明理由。(4)材料四的宪法规定与“一国两制”的方案是何关系?材料四与材料二有何相同点?21(1)维护美国的统一。南方分

14、裂的各州处于美国东部的南方地区,南方一些州的人民也参加了独立战争,并献出生命。他们也是美利坚民族的一部分。(如何结合地理知识由学生自己作答) (2)坚持了联邦宪法至上的原则和国家统一的原则。 (3)邓小平强调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林肯坚持的立场相似。因为台湾自隋朝以来就与大陆往来,元朝时划归澎湖巡检司管辖,清朝时划归福建省,晚清时建台湾省。波茨坦公告、雅尔塔协议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领土。海峡两岸都是中国人。 (4)宪法的规定为一国两制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材料二美国宪法强调的原则基本一致。22 卷)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有着特殊的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美国的经济交往日益密切。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南北战争后,在美国中西部地区逐步形成以煤炭、钢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