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776948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3】高考化学 考前30天冲刺押题系列 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30天之备战2013高考化学冲刺押题系列第三部分 专题11 化学选择题的特点及其解法 选择题是一类客观性试题,由于其具有信息量大、概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考查的角度和层次多,且评分较客观等优点,在各类中考试卷中已成为固定题型。在化学中考试卷中,选择题一般占48%50%。因此,选择题的得分,已成为制约很多学生整份试卷得分高低的瓶颈。了解化学选择题的特点、类型、掌握解化学选择题的一般程序和常用方法,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保障。本文拟从这些方面作简单介绍,旨在抛砖引玉。一、选择题的特点选择题的结构包括题干和选项两部分,其题干和选项都是经过精心设置的,往往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很强的迷惑性。根据化学选择题

2、的特点,解答的方法有如下几种:(1)直接判断法这是解化学选择题最基本的方法,解题时依据题目所给条件,借助于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直接得出结论。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正误型”选择题。例1. 对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白烟 B.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蓝紫色,生成无气味气体 C. 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火焰呈黄色,放出大量的热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例2. 臭氧()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高空,形成臭氧层。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大部分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臭氧属于( ) A. 非金属单质B. 金属

3、单质C. 化合物D. 混合物 (2)筛选淘汰法根据题干所给条件和提出的问题,对各个选项加以审视,将与题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逐一筛选,不能否定的选项即为正确答案。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概念、原理类选择题,也常用于解答组合型选择题。 例3. 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 ) A. 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B. 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 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脏物 D. 用含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同学平时练习较多的是B、D两个选项,其中B选项的化学原理是酸与碳酸盐的反应,而D选项的化学原理是碱与酸的反应,显然都是正确的可以淘汰;A选项是课本P131上的一句话“植物油不能溶解在水里,但

4、能溶解在汽油里”的应用,也能确定是正确的;通过筛选得出符合题意的选项为C。例4. 以铁、氧化铜、稀硫酸三种物质为原料制取铜,有两条途径:;。若需制备相同质量的铜,在实际过程中,两条途径所消耗的有关物质质量相等的是( )A. B. C. D. (3)信息转化法对某些选择题,由于情境比较陌生,或内容比较繁琐,可通过思维转换,将题示信息转化为自己比较熟悉的、便于理解的或等价的形式,从而变陌生为熟悉,化难为易,迅速求解。此方法常常用于解答实验类和规律类选择题。 例5. 图1中,试管内收集了满满一试管不同的气体(,),将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试管内水位上升的高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图1A. B.

5、C. D. 例6. 下列反应肯定不能生成无氧酸盐的是:碳酸盐溶于酸,酸性氧化物溶于水,酸性氧化物溶于碱,碱性氧化物溶于酸,碱性氧化物溶于水,金属溶于酸A. B. C. C. (4)分析推理法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运用化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此方法常用于解答原理类、计算类、图表类选择题。例7.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物质XYZQ反应前质量/g410121反应后质量/g01215待测已知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反应后Q的质量为9gB. 反应后生成15gZC. 反应中Y与Q发生改

6、变的质量之比为1:1D. 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3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理的掌握。从图表中可以分析出X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X质量为;Y、Z为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分别为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Q为反庆物且参加反应的质量为。然后再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原理可设方程式,找到相关的量列式求解如下: 得 反应后剩余Q的质量 所以正确答案为A、D。 例8. 将质量分数为5.2%的溶液,放入通电分解水的简易装置中,通电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符合表中关系的是(提示:电解溶液实质是电解水,不考虑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序号质量分数%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质量/g

7、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气体质量/gA6.2789.5B6.2769.5C4.20.604.7D4.24.70.60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理解及对电解水实验和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掌握。题目中的提示说明电解前后溶液中质量没有改变而水的质量减少了,所以溶液中的质量分数应该增大。由此可以淘汰答案C、D。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而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氢气,且他们的质量比为8:1,根据计算得出正确答案为B。 【专家预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D

8、固体物质中可能存在分子,也可能不存在分子【答案】D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6 g CH4中含有4nA个CH键B1 molL1 NaCl溶液中含有nA个NaC1 mol Cu和足量稀硝酸反应产生nA个NO分子D常温常压下,22.4 L CO2中含有nA个CO2分子3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CNaCl的电子式:NaDN2的结构式:NN4将SO2通入CuSO4和NaCl的浓溶液中会析出白色沉淀,取该沉淀分析,知其中含Cl:35.7%,Cu:64.3%,SO2在上述反应中的作用是()。A氧化剂 B还原剂 C酸 D催化剂5下列排

9、列顺序正确的是()。热稳定性:H2OHFH2S原子半径:NaMgF酸性:H3PO4H2SO4HClO4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晶体的熔点:SiO2NaClCCl4SO2A B C D全部正确6实验室将I2溶于KI溶液中,配制浓度较大的碘水,主要是因为发生了反应:I2(aq)I(aq)I(aq)。上述平衡体系中,I的物质的量浓度c(I)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A点与C点的化学反应速率vAv(逆)DA点与B点相比,B点的c(I)大7磷钨酸H3PW12O40等杂多酸可代替浓硫酸用于乙酸乙酯的制备。下列说法

10、不正确的是()。AH3PW12O40在该酯化反应中起催化作用B杂多酸盐Na2HPW12O40与Na3PW12O40都是强电解质CH3PW12O40、KH2PW12O40与Na3PW12O40含有相同的原子团D硅钨酸H4SiW12O40也是一种杂多酸,其中W的化合价为88HA为酸性略强于醋酸的一元弱酸,在0.1 molL1 NaA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c(Na)c(A)c(H)c(OH)Bc(Na)c(OH)c(A)c(H)Cc(Na)c(OH)c(A)c(H)Dc(Na)c(H)c(A)c(OH)【解析】因HA为弱酸,则NaA水解溶液显碱性,即c(H)c(A)c(OH)c(H),

11、故B项错误;NaA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Na)c(H)c(A)c(OH),故C项错误,D项正确。【答案】D9某学生欲检验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所产生的混合气体,将气体依次通过盛有CaCl2溶液、X溶液、Ca(OH)2溶液的三个装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生成CaCO3、CaSO3两种沉淀B中所盛放的溶液应该为品红溶液C中有沉淀生成说明混合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气体D该实验设计可以成功检验混合气体的成分10向一定量Fe、Fe2O3的混合物中加入250 mL 2 molL1的HNO3溶液,反应完成后生成1.12 L(标准状况下)NO气体,再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1 molL1 NaOH溶液,

12、要使铁元素完全沉淀下来,所加入NaOH溶液体积最少是()。A450 mL B500 mL C400 mL D不能确定11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3杂质的Na2CO3样品的纯度,现将w1 g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2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A. B.C. D.【解析】样品加热发生反应为:2NaHCO3Na2CO3H2OCO2m168106 62m(NaHCO3)w1w2故样品中NaHCO3质量为: g,Na2CO3质量为w1 g g,其质量分数为。【答案】A12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已知2H2(g)O2(g)=2H2O(g)H483.6 kJmol1,则氢气的燃

13、烧热为241.8 kJ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表示该反应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Cl(aq)=NaCl(aq)H2O(l)H57.4 kJmol1D已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则|H1|H2|13已知在一容器中发生反应:Fe2H=Fe2H2,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能为原电池反应,Fe作负极,稀硝酸做电解液B可能为电解池反应,Fe作阴极,盐酸做电解液C可能为原电池反应,负极Fe被还原为Fe2D可能为电解池反应,阳极反应:Fe2e=Fe2【解析】若为原电池,铁作负极,比铁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作正极,电解液为非氧化性酸溶液;若为电解池,铁作阳极,酸溶液作电解液。A项,稀硝酸为强氧化性酸,NO也参加反应;B项,需铁作阳极;C项,Fe被氧化为Fe2。【答案】D14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制备并检验Cl2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如果MnO2过量,盐酸就可全部被消耗B图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能褪色,将硫酸溶液滴入烧杯中,至溶液显酸性,结果有Cl2生成C图中:生成蓝色的烟D图中:量筒中发生了加成反应【解析】MnO2不能与稀盐酸反应,A错误;氯气本身不具有漂白性,只有与水反应生成的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