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774488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201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岳麓版【会员独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庆实验中学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管子轻重甲篇载:“孟春既至,农事且起。大夫无得缮冢墓,理宫室,立台榭,筑墙垣。北海之众无得聚庸而煮盐。”这表明作者主张封建统治者在采取措施保证和促进农业生产时应A奖励多种经营 B不误农时 C减税和免税 D借贷予民2通典中说:“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兼并之弊,有逾于汉成、哀之间。”材料表明,唐朝开元、天宝年间A土地兼并的严重程度超过了汉朝B推行均田制解决了汉代没能解决的土地兼并问题C关于土地买卖的限

2、令不及汉代宽松D放松对人民的控制使社会繁盛程度远超汉代3荀子王制载“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力,便备用,使雕琢、文采不敢专造于家,工师之事也。”。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工匠,你不可能在家制造供统治者使用的产品 按生产件数领取工资 在白瓷器皿上雕琢美丽图案有选择雇主的自主权A B C D4“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使我第一个企业(指1920年创办的鸿生火柴厂)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刘鸿生所说的“爱国运动”指的是A.北伐战争 B.工人掀起罢工风潮C.反对儒家文化中的糟粕 D.“抵制洋货,爱用国货”运动5.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

3、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贸中心地位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中国没有出现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62009年10月1日,新中国建国60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与“艰苦创业”相关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 B.“一五计划”的制

4、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719121914年,中华国货维持会举办的国货宣讲会达59次,第一次“听者只4人”,后来“听讲者激增,数以千计”。这种宣传A促使政府大力扶持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使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山历史舞台C推动了实业救国运动的发展 D使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8.2009年12月9日,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成功试运行,列车时速高达394公里,创造两车重联情况下的世界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 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 减缓了中国半殖民

5、地化的进程A B C D9奥巴马上台伊始就表示要步罗斯福“新政”的后尘,来一个“新新政”。由此可知奥巴马推行的“新新政”的主要特点是A国家干预经济B兴修大型水利工程C推行社会福利政策D减少对经济的干预10 “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体现这一理念的是建立人民公社 鼓励发展个体企业 发展乡镇企业 设立经济特区ABCD11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履新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

6、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12有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荣誉(Glory)、黄金(Gold),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对黄金的狂热追逐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军功封爵A B C D1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洋务企业的一面旗帜。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在李鸿章的主持下创办,3年后招商局奇迹般地从洋商那里分回了1300余万两的市场份额,并把一些外商轮船公司击垮,长江上的华商航运已经占了六成。下列相关表述中

7、,不正确的是A.上海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打破了外商轮船队航运业的垄断B.上海轮船招商局以分洋人之利为目的C.上海轮船招商局是以洋务派“求富”指导思想下创办的近代企业D.上海轮船招商局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 142008年,一位学者研究了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七大”(2007年)七个报告的词汇变迁,其中四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中国特色”和“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报告中“毛主席”一词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白然段提及两次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A B C D15.有人认为:在1929年开始的世

8、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下列属于“苏联崛起的良机”是 A苏联社会制度的优势明显 B1932年苏联工业产量跃居到到世界第二位C经济萧条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衰落 D有利于从西方引进技术、资金、进口机器16某部历史著作论述古代中国经济时指出:“打破了坊市分区的制度,商店可以任意开设,还出现了夜市与晓市。首都临安府(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口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城内极其繁华,时人称为东南第一州。”这里所描述的状况出现于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 两宋时期17以下各项是对“人类诸种族的混合”“物种从分离到混

9、合”“资本的世界性流动”“东西文明的交汇”这些主题的概括,其中最准确的应该是:A.资本主义化 B. 现代化 C. 全球化 D. 殖民化18多米尼克.莫西伊在采访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认识正确的是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 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 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经济全球化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A B C D19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

10、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20. 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机械展厅内,最受欢迎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展台,人们为了听留声机,需要排两、三个小时的队。这届世博会的重要意义是A.体现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B.体现了第二次工业

11、革命的成果C.体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D.宣告人类进入航空时代21. 周敦颐是湖南道州濂溪人,后人称其为“濂溪先生”,是宋明理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了“主静”的修养方法,强调“无欲”。这一修养方法的实质是A发扬光大“无为而治”的思想 B淡化儒家重现世事功的主张C努力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D体现佛、道思想对儒学的冲击22王祯农书指出:提水灌溉则必须借助机械,所用机械根据耕地与水源之间位置关系的不同而不同:耕地临近水源,且高差不大,能够一次提水成功时,可采用翻车、筒车和桔槔等机械。翻车主要使用于:A.西汉时期的西域地区 B.三国时期的魏国地区C.唐朝时期的长江流域 D.三国时期的蜀汉地区23有考古

12、专家表示,在汕头海域发现的“南澳号”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艘明代晚期的商贸船,船上装载的瓷器主要出自福建漳州平和窑。以下各项是有关“平和窑”的表述,其中恰当的是:A.属于家庭手工业 B.属于私营手工业 C.属于管营手工业 D.不可能采用雇佣劳动24“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罗盘针可以导航也可以看风水;火药可以开矿筑路也可以制造杀人的武器。”就此观点,甲乙同学展开争论,甲:“四大发明代表了辉煌的成就,但它们在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乙:“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效益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对甲、乙同学的看法,你认为A.甲正确,乙错误 B.甲错误,乙正确 C.甲、乙都正确 D.甲乙都

13、错误25据张居正集(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农商并重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26(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俄(苏联)某段时期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 4466 6207 8608 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材料二 到193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时,苏联的工业生产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从斯大林主要关心的世界实力平衡的角度看,苏联的全部工业产量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