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55562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35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宜兴 2017年第二次质量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熙初年苏州城门外“庐舍栉比,殆等城中”,闻门外的商业区更是与枫桥镇连成一片,延绵20 里之长,成为中国最大的粮食贸易中心。据樊树志统计,与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 个,乾 隆时期增加到了26 个。 19 世纪初,府城及近都市镇都已没有了之前的隙地,“房满为患”“居货山积,行 人水流”,居民总数约150万。其中,工业人口至少占了有劳动能力的成年居民总数的37.5%,如仅以成年 男性居民计,则这个比例要上升到75%清代初期,江南棉布踹染业的中心,由松江转移到了苏州,府 城的染坊、踹布工匠“总计约有二万余人”, “均非土

2、著,悉系外来”。在产业分工中处于较低层级的碾米 业、酿酒业、 榨油业等, 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了郊区市镇;处于较高层级的丝织业,则基本上转移到了府城。 据李伯重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 材料二19 世纪时,在伯明翰、曼彻斯特和其他这类城市,在群集的工厂和烟囱之间,还散落着优美的斯 居所、俱乐部、交易所、银行、火车站。曼彻斯特已经成了大都市,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 其棉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但是这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进了其他工业的产 生和发展。例如利用工业废料生产肥皂、染料、墨水的工业,还出现了一批生意兴隆的苏打生产厂家,又 促进了橡胶、酿酒业的

3、发展和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据理查德丹尼斯19世纪英国工业城市的社会地 理 (1)根据材料一,概述明清时期苏州城市扩张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比较19 世纪初苏州和曼彻斯特城市经济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差异的根 本原因。 2(泰州 2018届第一次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英国人在1846年着手制定了一项系统的自由贸易政策,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从 18 世纪末起, 英国就是一个进口占优势的国家,也就是说,尽管棉制品和工业革命的其他产品扩大了出口,英国消耗掉 的进口货还是要比它出口的多。19 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 概括地讲

4、,在1914年之前,欧洲经济的伟大成就,在于创建了一个体系,依靠它,工业化的欧洲能够取得 数量庞大的进口物资供它本身消耗,并且支付自如。 怎样支付这些进口呢?既然欧洲有着“贸易入超”,它又是怎样享受“支付顺差”的呢?欧洲用工业品来 支付大部分进口,但不是全部。这个差额由所谓的无形输出弥补了。这类输出包括外国人的货运与保险, 借钱和投资所得的效益,这些都带来外汇。 美帕尔默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欧洲“贸易入超”的原因并概括其应对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所造成的历史影响。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前工业时

5、代 (18 世纪中叶以前 ),由于行政人员数量少,军队行动缓慢,信息传递耗时较长,政府 对边疆的控制很薄弱。中央政府仅负责军队、治安、税收等核心职能,学校、喷泉、引水道等公益设施多 来自民间捐赠而非中央政府。大量非行政人员,比如封建领主、显贵、士绅,负担着协助政府治理地方的 任务。官员能力低下,机构职能交叉,致使行政信息得不到妥善的搜集和管理,更遑论在中央与地方、官 员与最高统治者之间传递。 在新的工业时代,政府获得的新能力可以“PEP”表达:“P”代表“ plenty”(丰裕 ),国家财富迅猛增长; “E”代表“ energy”(能源 ),自然能源和无生命的机器取代了人类的技术和劳动;“P”

6、代表“ penetration” (渗透 ),政府能够通过自己的代理人直接作用于民众,同时,在收集、储存和检索信息方面的巨大的新能 力,还有公务人员数量的巨大增加,政府的渗透也相应地大大增强。摘编自英塞缪尔E芬纳统 治史 材料二在我们作出“在第一个工业革命中,市场是唯一的推动力,与政府丝毫无干”这个结论前,应该 记住:使英国地位与别国不同的这个市场环境的特点,大部分还是国家行动所造成。英国自十七世纪内战 以后政府演变的整个过程,有助于创造一个相当严密和统一的市场。在工业革命的最初阶段,不列颠国家 利用它对法律、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利用它使人们能自由发挥能力和利用资源的影响,在几代人的时 间里

7、致力于建立一种能掀起工业革命的社会结构。摘编自意卡洛M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前工业时代政府行政的特点。试分析工业革命的开展为政府能力的增 强创造了哪些条件? (2)材料二中作者如何看待“工业革命与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试用所学的英国史相关内容对作者的观点 加以论述。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对 18 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 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 世纪的英国已经 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

8、何种程度 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 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 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 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 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 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二1763至 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

9、上具有突出地位。 欧洲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 明显。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对于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你赞成哪一派的观点?概括观点并说明理由。 (2)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1763 至 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的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请结合上述 材料与所学知识,从多角度论证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表述成文;200字左 右) 答案精析 1(1)表现:城市范围扩展;卫星城大量涌现;城市人口增加。 成因:手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商业的发展,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10、;外来人口流入。 (2)相同:都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经济都较为多样;纺织业都占据重要位置。 不同:苏州第二产业是手工业,曼城是机器大工业;曼城出现了交易所、银行等现代商业金融机构。 原因:苏州仍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曼城受到工业革命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 解析(1)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材料一,由“苏州城门外延绵20里之长”可知城市范围的扩展,由“与 枫桥镇相似的市镇,在正德年间有14 个,乾隆时期增加到了26 个”可得出卫星城增多,由“居民总数约 150 万”可得出城市人口增加;第二小问原因,联系所学明清时期与工商业发展相关的因素,农业、手工 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人口的增加等因素来

11、叙述即可。 (2)第一小问异同,需要从两个方面来回答,根据材料二,由“成为郊区和卫星城市网络体系的中心,其棉 纺织业占了英国棉纺织生产的近75%”可得出纺织业非常发达,由“并没有排斥其他行业的兴起,反而促 进了其他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可见产业的多样性等;不同点则要从两者的生产形式和辅助性商业机构分析; 第二小问原因,只需要联系两者的生产力水平回答即可。 2(1)原因:欧洲粮食依赖外部市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大;城市化导致消耗增加。 措施: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保险业。 (2)影响:对欧洲:增强欧洲经济实力;加剧欧洲各国之间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矛盾; 对世界:

12、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形成;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欧洲与亚非拉地 区的贫富差距;刺激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1)第一小问原因,根据材料“英国在食品上依赖从海外进口”可知原因一为欧洲粮食依赖外部 市场;根据“ 19 世纪的工业化和都市化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情况”可知原因为工业革命导致对原料的需求扩 大;城市化导致消耗增加。第二小问措施,根据材料“欧洲用工业品来支付大部分进口这些都带来外 汇”并结合史实可知欧洲应对“贸易入超”的措施有倾销商品;控制国际货运交通;资本输出;发展对外 保险业。 (2)结合材料中措施与史实可知欧洲实现“支付顺差”的举措对欧洲来说,增强欧洲经济实

13、力;加剧欧洲各 国之间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利益争夺的矛盾;对世界来说, 推动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的形成; 推动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加剧欧洲与亚非拉地区的贫富差距;刺激亚非拉地区向近代社会转型。 3(1)特点:边疆管理不善;公共职能有限;依赖地方精英;官僚机构效率低下。 条件: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国家财富迅猛增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新 能源的应用和交通通讯工具的改善强化了政府的管理能力。 (2)观点:政府行为推动工业革命。 论述:“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开展创造了有利的政治 环境。 英国通过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资本。日益扩张

14、的海外市场需求推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为工业革命准 备了资本、市场等经济条件。 “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离开土地,成为雇佣工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 政府通过一系列法律,保护发明专利,催生了一批技术成果,在技术层面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兴起及发展。 4(1)同意“斯密派” 。观点: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实: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 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 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同意“马克思派” 。观点: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

15、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 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 (2)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国际关系等角度展开论证。 例如:政治方面: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确立并完善了近代民主政治,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制 度保障。 经济方面:通过工业革命改变经济结构,实现了工业化,增强了经济活力和综合国力,使欧洲各国经济 实力领先世界;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和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 发展。 思想文化:启蒙运动使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弘扬,推动欧洲人的思想解放,增强了欧洲人的创新精神和 社会活力;自由主义思想成为欧洲人全球贸易和扩张的思想武器。 科技: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欧洲人走向全球提供了技术支持。 国际关系:通过殖民战争、殖民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途径,欧洲实现了对世界的控制,东方从 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