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49730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21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古诗三首课型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认“喑、擞”等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3.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爱国意识。 教学 重点 1. 会认“喑、擞”等6 个生字,会写“祭、乃”等8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理解这三首诗的意思。 教学 难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第一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写“祭、乃” 2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 感受这首诗中诗人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2、 导入 () 分 钟 一、谈话导入,揭示诗题 1. 陆游是宋朝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写过很多首爱国诗 篇,其中示儿就是最著名的一篇。 板书:陆游示儿 2. 作者简介及背景 陆游( 1125-1210)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 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乾道二年,因主张抗金 而免职。四十六岁入蜀,六十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山 阴达二十年。 了解背景,宋高宗赵构建立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 对外求合,至到被元朝所灭,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求知 欲 望,为理解诗句打下良 好基础 设计意图:了解 作者和背景,使学生养 成搜集资料的好习惯, 为体会

3、古诗深刻的内 难以收复。示儿 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 年) , 既是诗人的遗嘱,也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八十五岁的陆 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一首示儿,表达了诗人的无奈 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 揭示诗题 “示儿”是什么意思: “示”告诉,告之, “示儿” 是写给儿子看的诗。 质疑:看了诗题,你又提出哪些问题?诗人想告诉 儿子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儿子? 涵,以及感受诗人的人 格打下基础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自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正确,读通 顺。 2. 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一说诗的大意。 3. 小组交流:

4、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什么? 三、弄懂诗意,理解内容 1. 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死去/ 元知/ 万事空, 但悲/ 不见/ 九州同。 王师/ 北定/ 中原日, 家祭/ 无忘/ 告乃翁。 2. 理解古诗的内容。 默读古诗,找出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或和同学 交流。 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 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师总结: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感动着 一代又一代的人, 是因为其间隐含着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板书:真挚、深沉的爱国情意 四、把握重点 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诗, 思考下列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 去关注书后注解,借助 注解 尝试理 解诗意 是 学习古

5、诗的基本方法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独立 借助注 释理解 诗 句,探索诗中深刻的内 涵的能力 这两句诗中,最让你深刻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的 是什么? 在这两句诗中,你除了能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 还能感受到诗人的什么情感? 生思考,并回答 师总结: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我们可以 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情感,即使死去,也会惦记收复失地。 从“王师北定中原日”这句中,我们能看到诗人对于不能 亲眼看到祖国统一的无奈。 五、创设情境,读写结合 认真朗读这首诗,体会诗的意境,并试着想象,诗人在病 榻上会想些什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儿子是怎样回答 的?然后说一说。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 情境,使学生从对诗意

6、 的理解走向对诗人情 怀的感受,通过对比, 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 民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课下读这几首诗,感悟诗中的爱国情感。 1.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 病起抒怀诉衷情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课堂作业新设计 填空。背诵示儿这首诗,并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示儿 死去_ ,但悲 _ 。 _,家祭_ 。 1. 把诗歌补充完整。 2.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诗人爱国情感的诗句是_ _。 3.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_ _ 【答案】 1. 元知万事空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无忘告乃翁 2.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

7、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 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 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第二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写“熏、杭” 2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以及对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讽刺,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 一、激趣导入 古人表达爱国情感的方式多种多样,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陆游 的示儿,感受了诗人直接表达的方式。这节课, 我们看看 林升是怎样表达爱国情感的。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课前预习布置 1. 自学生

8、字; 2. 熟读这首诗,并读出感情。 三、解诗题 1. 出示诗题,明确“题、邸”的意思。 题:题写,把诗句写上。 邸:官 员居住的地方。 题目的意思:写在官员府邸上的诗句。 板书:题临安邸 2. 介绍诗人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南宋诗人,约生活于南宋孝宗年 间( 11631189 ) ,生平不详,浙江平阳(今浙江苍南县繁枝 林坳)人。 四、读诗句 1. 大声朗读诗句。 2. 根据节奏,带着感情小声朗读诗句。 山外/ 青山/ 楼外/ 楼,西湖 / 歌舞/ 几时/ 休。 暖风/ 熏得/ 游人/ 醉,直把 / 杭州/ 作/ 汴州。 3. 在读的过程中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五、释诗意 轻声读诗句,用

9、下面几种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将诗句译通译顺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 预习能力,这也是对自 主学习的培养。】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 在读中了解诗歌, 感受 诗歌的意境。培养学生 自学能力。】 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六、入诗境 师: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都描写了什么?给你 什么感觉 ?哪个字词句让你 感到了美? 七、悟诗情 1. 引出诗歌主题:爱国 师:从诗句来看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诗?你是怎么知 道的?(写作背景) 2. 抓住含 义深刻的诗句 品味:西湖歌舞几时休? (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作者的无奈) 暖风熏得游人醉(暖风:温暖的风;上层社会的 糜

10、烂奢华之风。“熏”与“醉”的解析) 直把杭州作汴州(直:简直。作:当作。这些人 简直把杭州当成了自己的都城汴州。作者直斥统治者 忘记国耻家丑的丑态,蕴含讽刺、愤怒及无穷的隐 忧。 ) 3. 填空 题临安邸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 ,对统 治者() 。 板书:忧国忧民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 4. 有感情 地读诗 师: (放音乐)请大家跟着音乐练习读诗,读出诗句的含义, 读出作者的感情。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联 系时代背景,抓住重点语 句理解古诗含义的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八:作业设计: 1. 背诵这首诗。 2. 在网上找表达爱国情感的诗歌,并背诵下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课

11、堂作业新设计】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1. 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几时休: _ 熏:_ 醉:_ 2. 对画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B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 C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活的讽刺。 3.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整首诗的意思。 【答案】 1. 几时才能停下。吹。陶醉。 2.C 3. 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 歌女、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暖洋

12、洋的春风又似当 时的人们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风气,使那些逃难者竟忘乎所以,只图偷安宴乐于西湖, 并陶醉其中,竟把杭州当成了曾繁荣的宋朝首都汴州。 第三课时 教学 目标 1. 会认“擞”等 3 个生字,会写“亥、恃”等4 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 体会诗人希望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 导入 ()分 钟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言为心声。 今天,我们就看看清代的龚自珍 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的心声的。 板书:己亥杂诗 2. 题解: “己亥” 本诗所指的“己亥年”是1839 年。这一年,正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 曾经强 盛

13、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 腐朽的清政府对外卑 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 官吏贪污腐败, 百姓 民不聊生。这时候,龚自珍写下了我们要学的 这首诗。这是第220首。 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 家。行文独具风格, 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 于 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 诗歌瑰丽奇幻, 成就 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 【设计意图:设计“题 解”这一环节,让学生 们了解背景,能提高他 们对这首诗的认识和 理解】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读好诗句,整体把握 自由读诗: 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地读顺诗 句。 借助注释或工具书, 试理解诗句的意思。 看看通过自学,能读懂什么?有什么不明白 的,做上

14、记号 ,提出来后,大家共同研究。 指名读,齐读,练读。 (纠正字音与停顿) 汇报交流。 交流对字义的理解: 三、诵读赏析,领悟情感 指导诵读。 赏析第一、 二句: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 喑究可哀。 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比喻)表现了一种怎 样的局面?(写出了都是死气沉沉的局面, 以 及改变这一局面的有效途径。 ) 赏析第三、 四句: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 格降人才。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 着什么“格” 呢?(清朝的死板、 单一、陈旧 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 用“四书五经” 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 打破死板、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 人才。 。

15、 师:诗的后两句,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 一格降人才” 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诗人用奇特 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 他期待着优秀杰 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 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 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 充满理想。它独辟蹊径, 别开生面, 呼唤着变 革,呼唤着未来。 概括中心:己亥杂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当 时社会政治死气沉沉的状况, 表达了诗人希望 社会变革和期待人才辈出的强烈愿望。 感悟写作方法: “创景抒情”, 这样的表达 方法与我们常见的“借景抒情”“触景生 情”既相通又相异,也表现出龚自珍极高的艺 术成就。 板书:创景抒情 - 希望社会变革, 期待人才 辈出 【设计意图:让学生 们了解写作方法, 有助 于指导他们写作, 提高 写作能力。】 课堂小结 及拓展延 伸 () 分钟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拓展:读背己亥杂诗第5 首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