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49721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56.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教案表格式第一单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小蝌蚪找妈妈 导学案设计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因此,让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自己找答案,再在小组 里交流,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这不但能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培养 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而且能使学生智力互补,实现共同提高,还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学 会合作,并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起到的是引导者、服务者和促 进者的作用。 教学目标 1. 认识 14 个生字;会写9 个字;掌握多音字“教”。(重点)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知青蛙的变化(难点)

2、。 3. 了解青蛙的生长特点,懂得要保护青蛙和小蝌蚪的道理(难点)。增加对科学童话 的兴趣。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读通读熟课文;了解小蝌蚪的演变过程;搜集有关其他小 动物的成长过程的资料。( 学生) 2. 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课文中小动物的图片、头饰;查找介绍青蛙及其他小动物成长的 资料。 ( 教师)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识字 激趣,导 入新课 ( 用时: 5 分钟 ) 1. 导入:池塘里有一群小 蝌蚪,他们想找自己的妈 妈,但又不知道妈妈是谁, 她在哪儿。我们跟他们一 起去找找,好吗? ( 板书课 题) 2. 引导学生有感

3、情地朗读 课题。重读“找”,“妈 妈”要读得亲切一些。 1. 学生对比观察图片, 认识蝌蚪 和青蛙。 2. 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题,读准 字音。重读“找”,“妈妈”要 读得亲切一些。 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出 示蝌蚪和青蛙的图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 课文,识 记生字 ( 用时:20 分钟 ) 1. 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 准字音、注意停顿。 2. 引导学生在读中识记、 理解生字。 (1) 边读课文边在文中圈 出生字,读准字音,多读 几遍。 (2) 标出自然段序号。 (3) 同桌交流识字。 (4) 同桌互考, 检查识字情 况。 (5) 流利地朗读课文。 1. 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和停顿。 2.

4、 学生同桌之间开展自学。自由 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圈 画生字,反复认读和识记生字, 练习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在 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之间开展相 互交流。 3.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自 学情况。 (1) 在老师的指导下按步骤认读 生字和词语,师生相机正音: “捕”读 b,不读p;“迎、 识记生字环节,教师要 注意利用课件和游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可制作汉字部件,进 行拼字游戏、扩展词 汇。 3. 教师检查自学情况。 顶”是后鼻韵母, 不要读成y n、 d n。 (2) 根据已有经验交流对字形的 识记。 4. 学生运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三、图文 结合,感 悟

5、快乐 ( 用时: 9 分钟 ) 1. 指导学生看图说话。 (1) 这幅图中画的是哪 儿?有谁?他们在干什 么? (2) 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2. 出示课文第1 自然段, 自由读。 (1) 画出小蝌蚪的样子。 (2) 交流小蝌蚪的样子。 (3) 结合课文, 找出相关语 句,读一读。 3.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课文第 1自然段。 (1) 感悟“大大的” “长长 的”与“大”“长”的区 别。 (2) 指导朗读:强调重读 “大大的”“长长的”, “游来游去”要慢点读, 表现出小蝌蚪的自由自 在。 1. 学生看图,按要求说图意。 (1) 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游来游 去。 (2) 学生仔细观察说出小蝌蚪的

6、 样子:大脑袋、长尾巴。 2. 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理解词 语“一群”“快活”,明白“大 大的”“长长的”比“大” “长” 表现得更强烈、更突出。 3. 学生用多种方式读第1 自然 段。 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 注意指导以下几个重 点词语。 1. “一群”指许多小蝌 蚪聚在一起,结合学生 平时生活实际还可以 说“人群、建筑群”。 2. 通过观察实物或录 像理解“甩着”“快活” “游来游去”几个词。 在朗读中体 会“甩”的意思。在这 里 “甩”是摆动的意思, 如:牛甩着尾巴。 3. “快活”和“游来游 去”能够说明小蝌蚪的 心情很高兴,他们自由 自在地在水中游着。 四、巩固 生字,指 导认读 ( 用时

7、: 6 分钟 ) 1. 课件出示本课中“塘、 脑、袋、灰”四个生字, 再次认读,并练习组词。 2. 引导学生反复读词语。 3. 把生字放回原文,在语 境中识字。 1. 认读生字并组词。 2. 同桌互读、开火车读词语。 3. 再读课文第1 自然段,在语境 中巩固生字。 教师要注意提示学生: “灰”是半包围结构的 字,“塘”“脑”都是 左右结构的字。“袋” 是上下结构的字,在 “脑袋”一词中读轻 音。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复习 回顾,深 入学习 ( 用时: 3 分钟 ) 1. 复习生字、生词。 2. 说一说通过上节课的学 习你知道了什么。 3. 导入新课。 1. 学生齐

8、读课题,开火车读词 语。 2. 交流课文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听写词语,检 测学生学习效果。 二、图文 结合,自 读自悟 1. 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课文第 26 自然段。 出示自学提示: 1.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合作探讨 后回答自学提示中的问题。 (1) 小组合作学习第26自然段 1. 学习第 2自然段时注 意以下几点: (1) 着重领会“长出了 ( 用时:22 分钟 ) (1) 学习第 26 自然段中 的生字。 (2) 小蝌蚪是通过几个小 动物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 鲤鱼妈妈和乌龟是怎 么回答小蝌蚪的? (4) 找到青蛙妈妈时, 小蝌 蚪变成了什么样? 2. 引导学生再读全文,说 一

9、说:小蝌蚪的身体发生 了几次变化?每一次是怎 样变化的? 3. 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 他们的妈妈什么样? 4. 学生自由读课文,体会 思想感情,练习朗读。 5.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 文。 6. 选出最出色的一组到前 面戴头饰表演。 中的生字。 (2) 小蝌蚪是通过鲤鱼妈妈和乌 龟的帮助找到妈妈的。 (3) 鲤鱼妈妈告诉小蝌蚪:“你 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乌 龟告诉小蝌蚪: “你们的妈妈头 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 裳。” (4) 找到妈妈时,小蝌蚪变成了 小青蛙。 2. 学生回答: 小蝌蚪的身体发生 了四次变化,先长出了两条后 腿,再长出了两条前腿,接着尾 巴变短了,最后尾巴不见了。

10、3. 按老师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 4. 一组同学戴头饰表演,其他同 学观看,并评价。 两条后 腿 ” “ 捕食 ” “ 迎 上 去 ”, 以及鲤 鱼妈妈讲的青蛙的特 征“四条腿”“宽 嘴巴”。 (2) 随机教学“迎”, 抓住“迎上去”一词体 会小蝌蚪的心情。 (3) 随机指导学生学习 生字:“哇、两、捕、 就、阿、姨、哪、宽” 和多音字“教”。 2. 引导学生用学习第2 自然段的方法试着学 习第 3 自然段。先试着 让学生说图意,然后, 图文对照读一读第3自 然段,接着说说读懂了 哪些词和哪些句子,最 后小组讨论,交流意 见。 3. 注意品析重点词语: 比较“游过去”与“迎 上去” “追上去”

11、的不同,体 会小蝌蚪找到妈妈时 那种高兴的心情。 三、小组 合作,拓 宽思路 ( 用时: 5 分钟 ) 1. 指导学生学习汇报课外 搜集的资料:其他小动物 的成长过程。 2. 教师激励学生积极探索 学习。 (师结束语: 大千世界, 充 满着无数的奥秘,希望同 学们能积极探索钻研,像 帮助小蝌蚪那样帮助其他 人解决更多的难题。) 学生根据搜集情况进行汇报。 预设: 1. 蝴蝶的成长过程。 2. 蝉的成长过程。 此环节教师应渗透保 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教 育。 四、巩固 生字,指 导书写 ( 用时:10 分钟 ) 1. 课件出示本课中“两、 就、哪、宽、顶、肚、皮、 孩、跳”等9 个生字,再 次认读

12、,并练习组词。 2. 指导学生识记字形、观 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交流书写注意点,并指导 1. 认读生字,给生字组词, 扩词。 2.(1) 观察并交流生字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和书写注意点。 (2) 观察老师范写并在田字格内 临摹。 3. 同桌、全班相互交流,指出书 写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改 教学前,教师可以通过 课件出示带田字格的 生字,让学生仔细观察 生字每一笔在田字格 中的位置,先请同学说 一说占格位置再进行 范写。引导学生养成良 临摹。 3. 指导反馈。 正。好的书写习惯,写规范 字。 2 我是什么 导学案设计 课题我是什么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导学案设计融入了“三疑三探”的模式,在

13、教学过程中教师尽量放手让学 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总结、体验、感悟。课中教师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 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爱的谜语导入。教学生认字力求方法多样,方式灵活, 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 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不同语速、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 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9 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没”。( 重点)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 3. 知道云、雨、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难点) 课前准备 1. 生字词卡片,搜集水的相关资料。( 学生 ) 2. 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14、) 课时安排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教师指导学生活动教学提示 一、谜语激 趣,简洁导 入( 用时: 3 分钟 ) 1. 教师说出谜语: “千条 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 不见。” 2.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 随 机板书课文题目。 1. 听谜语,思考谜底。 2. 猜出谜底,齐读课文题目, 进入新课。 用谜语引入有助于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由朗 读,学习字 词( 用时:20 分钟 ) 1.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词。 (1) 提出自读要求:自由 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 确,把课文读通顺, 如果 遇到不认识的字, 可以借 助书上的注音。 (2) 提出再读要求:再读 课文,标出自然段的

15、序 号,圈出生字, 并与同桌 互相认读生字。 (3) 出示生字卡片,组织 学生认读。 2.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分自然段指名读课 1. 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学 习生字词。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 速读文边标出自然段的序 号。 (2) 圈出生字,同桌互相认读 生字,并说说自己记住生字 的好方法。 (3) 班内认读生字卡。 2. 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做到读准确、读通顺。听读 的同学积极地参与评价,并 思考课文各段的主要内容。 (2) 互动交流,感知课文内 1. 学习字词环节,教师 应强调“晒”是翘舌音, “猜、作”是平舌音; “没”是多音字, 在“

16、淹 没”一词中读m 。 2. 读文中要注意“散” 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 n,不读 s n。 3. 在交流课文内容时要 抓住“我”的变化来谈。 文。 (2) 组织学生交流课文各 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容,交流:各个自然段写了 什么内容? 三、范写引 导,自主写 字( 用时:10 分钟 ) 1. 课件出示会写字中的 字, 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 字有什么特点。 2. 教 师范 写 , 边 写 边 强 调 重点 。 3. 教师巡视,指导写字,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 题。 1. 汇报观察结果,重点观察 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 位置。 2. 认真看老师范写,并用小 手跟着书空。 3. 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 写,然后在小组内展评。 写字环节需要注意以下 几个字: 变:两个竖要短。 极:横折折撇要一笔写 完。 给:右侧的短横不要丢 掉。 四、快乐游 戏,巩固识 字( 用时: 7 分钟 ) 1. 随机点名读会认字中 的字。 2. 引导学生开展竞赛游 戏,巩固会认字中的字。 1. 认真听读和准确接读会认 字中的字。 2. 小组内赛读、同桌赛读、 班内开火车赛读会认字中的 字。 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