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45890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1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 . . .c 初中生感恩教育的实践与探究材料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感恩是人最基本的品质和本性。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 济转型和多元文化碰撞的特殊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 中学生独生子女学生群体 不断增大。 这些学生在家里受到 “ 众星捧月 ” 般的关爱, 所享受到的待遇几乎可以 说是家庭条件能够达到的最好的那种。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中学生, 很多以自 我为中心, 对自己在家里享受到的一切待遇都习以为常,认为是理所当然; 在学 校里对于教师的谆谆教导不以为然, 不知道感老师的教导之恩, 更不知道感祖国、 社会对自己培育之恩。 中学生感恩意识严重滑坡, 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而导致未来

2、的发展道路出现偏 岐,当前青少年犯罪的比例高而且有不断攀升的趋势。国家对于中小学生的思想 道德建设非常重视,关注青少年的德育问题成为社会的共识和以德治国的重要 容。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切,学生才 会知道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才会对生活充满希望, 才会懂得珍惜时间和机会, 才 会努力完成自己的学业来报答周围的人和社会。感恩意识不是天生的, 面对中学 生感恩之心的如此 “ 迟钝” , 感恩教育无疑是中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学生必上的一 课。因此,本课题的提出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要求。 我校一直处于城乡插花地带, 学生多来自周边的一些小商小贩家庭,家长文化素 质普遍较

3、低, 对于子女的教育特别是德育方面的教育不是很重视(有些家长虽然 重视却没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子女犯了错误的时候家长的教育手段简单粗暴。 由于社会转型的冲击与困扰, 我校的德育工作面临着重重困难, 不能把德育生动、 鲜活的真正面目展现出来, 无法发挥我校德育的实效性, 也就不能以德促智推动 我校事业的发展。 因此,以感恩教育为切入点, 开展实践研究就成为了我校德育 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与方法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容对我们的 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感恩,能够促进相互 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

4、的建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 . . . . .c 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 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 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才能从别 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采取多种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可以使他们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感 家长的养育之恩, 感教师的培育之恩, 感同学及他人对自己的关怀与帮助,使他 们心存感恩, 知恩图报,从而在学校努力学习, 热爱他人,热爱社会,热爱祖国, 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目前,感恩教育在我国中学生思想教育中仍处于尝试阶段。如何帮助学生感受父 母、他人、社会、国家对他们付出的爱?如何教会学生

5、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报 答祖国的培养?这是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 独生子女初中学生群体不断增大,许多独生子女学生体谅不到父母、教师的 辛劳,普遍缺乏爱心、良知、责任感,感恩意识缺失。感恩意识缺失有社会原因、 家庭原因以及学校原因。感恩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家庭、学校、社会要全力构 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让感恩教育走进生活。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一个人精神素养的体现。 俗话说,受人滴水 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使其心 灵深处受到感动,懂得理解、宽容、体贴、关爱,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 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

6、源,让每个学生的心中充满爱心,让他们的学习更有动力, 让他们的生活更有意义。 学会感恩,就是让学生们懂得自己所享受的精神产品和 物质产品都来自他人的创造。 当每个人细细品味别人为自己付出的辛劳时,一些 不满就可能消弭, 幸福之感便会油然而生。 而对于家庭养育之情、 社会培育之恩 的回报之愿,正是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之心产生的沃土,正是构建和谐社会之基。 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是每个学生人生的必修课。只有学会了感恩,人 的心才会充满温馨,人的生活才能充满,人生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 感恩 意识具有重要的心理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然而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 的家庭环境看, 初中学生所接受的道德熏和教育不

7、容乐观,众星捧月的地位, 家 . . . . . .c 长重智轻德的教育, 使我们的学生从小便养成了 “以我为中心,出现了娇惯任性、 情绪波动大、 攻击性行为较多等亲社会行为极差的现象。曾有调查表明认为现在 的学生普遍不懂得体谅父母辛苦的占76% ;认为现在的学生不懂事,不懂得要主 动去表示关心的占68% ;受到别人的帮助或关心,却不懂得要主动向别人表示感 激或感的占 58% 。这一结果说明现在的学生只懂得受恩而不懂得感恩。 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学会感恩。 感恩是爱心的沟通, 爱的情感交流; 是爱心的 回报,爱的种子的发芽。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这 就意味着教育是生长生成不

8、是制造锻铸。学生是有生命的作物, 学校有义务为学 生创造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环境,让学生体验感恩, 学会感恩。 当我们审视今天的 教育时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 感恩教育应成为全部教育环境中的一个最重要、最 核心的元素。 尤其是在素质教育已成为主旋律的今天,感恩教育更应引起我们的 高度重视。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价值 目前有很多学生缺乏感恩意识, 他们对周围的一切熟视无睹, 麻木不仁 , 觉得 家长以及他人给予他们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不会感激、不会感动、不懂关心;甚 至骄横、自私、懒惰。 1. 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知恩”,明白爱是双向的,感恩与“图报”是社会 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

9、修养, 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 美德。 2. 通过感恩教育,使学生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培养与人为善、与人为乐、 乐于助人的品德。学会如何去报答父母、老师、朋友、他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充 满感激之情。 3. 通过课题研究,探索出新形势下农村学校对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途径及方 法。 一、关于初中生感恩现状的调查 ( 一) 感恩的定义及其意义 国不同学者对感恩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学者认为感恩是一种情感, 是一种对 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 ; 有的学者认为 , 感恩是对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产生过积 极作用的人和事物的一种感激与回报等。我们认为, 感恩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 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由衷认可, 并真诚回报

10、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 . . . . .c 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感恩。社会是由恩情联结起来的, 社会中的每一个 人, 都应该心存感恩。懂得感恩, 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有正确 的认识。人人都去感恩 , 社会才能存在 , 才能健康发展。 ( 二) 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及特点分析 笔者从实际工作出发 , 于 2009年 11月对海门市货隆初中学生的感恩现状进 行了调查。由此 , 获得了对农村初中生感恩现状的初步了解, 其结果不容乐观。 本次调查分为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首先在海门市货隆初中进行抽样调查, 共发 出调查表 500 份, 收回调查表 500 份, 总回收率 100%,

11、整套问卷共设计选择题31 道, 分别涉及学生的感恩认知、情感和行为。 1、感恩意识欠缺。调查中发现, 有 33.7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实现自己 的价值”、“找一份好工作” ;45.88%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今后考上好大学”、 “参加工作挣大钱” ;59.85%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参加工作后往家里寄钱”;3 3.37%的学生认为感恩就是“在心里记着某人对自己的好”;16.69%的学生认为 “感恩过时了” ; 有 78.48%的学生认为“感恩是未来的事情”;21.06%的学生对 感恩“不太理解”。可见, 学生的感恩意识是欠缺的。 2、 感恩行为欠缺。 根据感恩的对象将学生的感恩行为分为感恩父母

12、的行为、 感恩师长与他人的行为、 感恩社会的行为及感恩自然的行为。调查结果如下 :30% 的学生自己的袜子从来不洗,37.2%的学生偶尔洗一下 , 还有 16.1%的学生洗不洗 袜子视情况而定 ; 在父母身心疲惫的时候 , 只有 15% 的学生主动承担家务 ;42.2% 的学生不会对父母由衷的说声“”。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父母的意识并没有 化为行动。教师节时 , 只有 17.8%的学生经常以适当的方式给老师送去问候和祝 福; 当被一向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偶尔伤害自尊时, 只有 20.5%的学生经常是原 谅老师的。这说明农村初中生感恩师长的行为不是很积极。“主动帮助过他人” 的学生只占 21.36

13、%;“学校每次组织的捐款活动, 属于主动捐的” 学生只 48.75%; 学生自我评价“还没有过较明显感恩言行”的占52.36%。大部分学生谈到感恩 , 涉及的对象多是父母、老师。这种状况反映出他们的感恩行为是欠缺的, 感恩对 象没有扩展延伸到团体、社会以及自然层面。 二、农村初中生感恩欠缺的主要原因 . . . . . .c ( 一) 家庭方面的原因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 家庭环境对一个人有终身的影响。“年初外出年尾 归”是农村大部分在外务工者的生活写照。据不完全统计, 农村中学的学生中 , 沦为“留守”孩子的多达60%,在某些偏远地区更多 , 超出 70% 。初中阶段的孩子 都进入了青春

14、发育期 , 在这个重要的阶段 , 孩子是十分需要父母的关爱与监督 的。而“留守”的命运将他们推向孤立的境地。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在爷爷奶奶 的面前得不到解决。 ( 二) 学校方面的原因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 , 学校对青少年起决定性的作用。但目前农村学校教 育存在不利于初中生感恩品质培养的问题。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拥有大课间与兴 趣小组的同时 , 依然可以感受到头顶飞舞的试卷。考试仍旧是他们最大的恐惧来 源。学生的心深处 , 都背负着“分数”的包袱。农村中学的校园生活无疑是有待 改善的 , 条件的局限性 , 使校园生活无法满足活泼、好奇的他们。 ( 三) 社会方面的原因 社会是感恩教育的育人阵地, 但

15、目前社会中存在着许多不适宜实施感恩教 育的因素。社会上各种不良现象增加, 社会风气败坏给涉世之初的学生带来了不 少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丰富多彩却没有“安全栅栏”的社会活动进入了他们 的生活。这些远离父母的孩子, 在某个同学的生日会上点燃了第一根烟; 或者在 好友的拉扯下第一次进入了网吧 ( 四) 初中生自身的原因 初中时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 具有自身独特的身心方面的特点。这个时期的 学生, 对其他人隐含的动机、欲望、恐惧等等有了更大的感受性, 这时的个体已 经具备一种按照自我愿望和要求从事角色活动的看法, 也获得了按其群体的整 体需要以及群体对他本人的期望而合理行事的观念。所以, 感恩品质的欠

16、缺另一 个原因是由于初中生正处于身心不成熟、自律意识薄弱, 认知与行为之间产生偏 差的特殊阶段。 三、学校实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 一) 感恩教育的理论基础 : 感恩教育的定义及实质 . . . . . .c 所谓感恩教育 , 就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 运用一定的教育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 育。感恩教育的实质是培养人的感恩意识。感恩意识是指人们感激他人对自己 所施的恩惠并设法报答的在心理要求和心理趋向。感恩是“感”和“恩”的两 个过程 , “感”是感知、感受 , 也就是知恩的阶段 , 是报恩和施恩的前提和基础。 ( 二) 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感恩教育对学生自身及家庭教育的意义。在成长的过程中, 初中生常常 被错综复杂的心理矛盾缠绕着, 心理学家史坦勒豪尔称这段时期为“狂风暴雨” 的时期。感恩可以帮助人们消解心的积怨, 重新认识这个急剧转变的社会, 找准 自己的位置 , 学会做人的支点。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 会感恩的家庭是会感恩 的社会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