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742918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标准课程信息课程编码:32377课程名称: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类型:A类课程属类:职业能力课程课程学分:4参考课时:64课程性质:必修课开课部门:电子电气工程学院适用专业(层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普专/对口)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电工电子技术等后续课程: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发电厂变电站电气部分等职业资格:维修电工、进网作业电工许可证制 订: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开发团队批 准 人:课程负责人:一、课程简介电力系统分析是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是学习本专业其它专业课的重要基础。电力系统分析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和举足轻重的地位。先修课程包括高等数学

2、、电工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技术等。该课程是学生学习“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发电厂电气部分”、等专业主干课程和 “电力系统课程设计”、 “电力系统综合实验”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必备理论基础。电力系统分析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内容与电力系统生产运行过程密切相关,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观念方面,需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着眼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整体优化课程结构,树立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化和基础课程教学局部优化协调统一的观念;树立加强素质教育,融知识、能力、素质教育为一体的观念;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体,鼓励

3、个性特长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意识培养的观念;树立教学、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观念;树立教学层次多元化、培养途径多样化的观念;树立质量意识、用新的人才观念指导教学工作的观念,制定教育质量标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在课程体系改革方面,需要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维空间中建构教与学、课内与课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为一体的培养方案;在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关系,强化工程背景知识和应用分析,工程综合应用意识;妥善处理统一性与多样性之间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档次、不同内容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在教学方法方面,实行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少验证

4、性试验,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改革考试内容与方法,加强对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鼓励学生参加生产和社会实践活动、课外科技活动,及早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促进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发展。二、课程性质与定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必修课程。随着信息化和电气化的发展,作为工业城市,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在淮海市及周边地区的各种厂矿企业中都能得到全面的运用。本课程定位为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力系统自动化等专业的专业课程,同时可以培养企事业单位必须的基本技能人才,以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

5、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具有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基本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本课程是电气类各专业(如电气自动化、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一门专业课。作为高职院校自动化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思维素质、创新能力、科学精神是一个综合的培养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主要为理论教学,根据课程内容逐步进行教授,进行适当的理论计算,布置相应的习题熟悉与强化。着重举例进行分析,达到实际应用效果四、课程培养目标1.总体目标(1)掌握电力系统分析的的基本理论方法。(2)通过对电力系统分析系统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计算等认知活动,培养思维、分析和

6、创新能力。2.知识目标(1)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2)简单潮流计算(3)有功功率与频率调整和无功功率与电压调整(4)短路电流计算(5)电力系统稳定性简单分析3.能力目标(1)认识电力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及过程;(2)认识计电力系统分析分析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3)养成独立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理解和分析。4.素质目标(1)通过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学习,了解电力系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加深认识所学专业,培养专业归属感。(2)加深对电力系统分析的了解,初步掌握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特性,学习电力系统分析的分析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勤于思考、

7、善于提问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3)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既有能力的训练,也有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掌握知识不是课程学习的唯一和最终目标,而是全面提高科学素养的基础和载体。五、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单元活动内容建议学时备注1电力系统基本知识1.电力系统组成及特点2.电力系统额定电压及接线方式3.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4.电力系统负荷5.电力线路结构6.电路基本原理回顾42电力网参数及等值电路1.电力线路的电气参数计算2.输电线的等值电路3.电力变压器的电气参数和等值

8、电路4.标幺值和电力网等值电路83简单电力系统的潮流计算1.电力网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2.电力网的电压计算3.简单辐射型电力网的潮流计算4.两端供电网的潮流计算5.电力线路导线截面积选择104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平衡及频率调整1.电力系统中的有功功率的平衡2.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3.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 4.电力系统的频率调整85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平衡和电压调整1.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平衡2.电力系统的无功电源3.电力系统的电压管理4.电力系统的几种调压方式106三相短路分析和三相短路电流实用计算1.短路的基本概念2.无限大系统供电的三相短路电流计算3.同步发电机参数分析及其供电的三相短路分析

9、4.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107电力系统稳定性概述及简单介绍静态和暂态稳定1.电力系统稳定的基本概念2.简单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3.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概述656六、教师任职要求专任教师兼职教师教学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能力要求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具备系统分析的计算方法和能力熟悉电力系统分析的基本理论,具备系统分析的计算方法和能力条理清晰、计算能力、表达能力七、教学条件与设施要求本课程为理论课程,只要具备基本教学场地和设施都可进行教学活动八、实施建议教学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素质、教学的需要以及教学条件,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对于知识体系按照自身的理解和学生情况可以进行删减。采用课堂讲授与

10、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在内容上要突出重点,深入浅出,加强实验教学,增强感性认识和动手实践能力。1本课程的教学要不断摸索适合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方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因材施教,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在规定的学时内,保证该标准的贯彻实施。2教学过程中,要从高职教育的目标出发,了解不同专业对数学知识的需求,注意与有关课程相配合,把握好“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还要适当兼顾专升本学生所需知识点的教学。3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习惯,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4重视习题课、单元测验的安排和习题的选择。督促学生

11、及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5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6教学中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评价建议1对学生的评价以定量方式呈现评价结果,采用平时成绩和与课程设计成绩结合进行评价。课程设计可以以小论文的形式来考核。考核形式多样,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笔试与操作相结合,课程总成绩化整为零,减轻期终考试负担,注重平时学习的考核,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具体分值如下: 平时测试: 40 ,主要通过课堂提问、课外作业、阶段考查成绩、平时的出勤率等形式去完成。笔试或课程设计: 60 (笔试可以用闭卷或者开卷形式进行考核、课程设计可以用论文形式提交)。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根据课程目标、学生实际以及本课程的理论性,专业性和科学性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应该建设由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虚拟实训、工业案例和网络教材等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一体的网络资源教学库,以文字教材为中心,辅之以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提供内涵不同,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持服务,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九、附录电力系统等值电路:即把实际电力系统电力接线等效成电路图并计算出具体参数即为数学建模的过程。电力系统潮流计算:电力系统的电压与功率分布即为潮流注:1.数字序列采用:一 (一) 1 (1)2.标题:宋题,四号,加粗;正文: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3.正文内表格:宋体,五号;单倍行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