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

上传人:GO****月 文档编号:147732464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XX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国税收入分析预测及下一步打算2010年既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也是承接 “十二五” 的关键之年。按县委、县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目标,“十二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因此,做好“十二五”规划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十一五”以来珙县坚持推进“工业强县”的发展思路,以工业发展统领全局,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良好,国税税收收入屡创佳绩。为提高组织收入的前瞻性和科学性,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推进市局税收工作目标实现,助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我局对 “十二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前景及国税收入发展趋势作了调查分析,对税收收入作出了初步预测,认为在“十二五”期间珙县重

2、大项目建设和县域工业发展势头强劲,将为国税税收收入带来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增收效应,为国税收入再创新高创造良好条件。一、“十一五”以来珙县经济发展情况及税收收入发展回顾(一)“十一五”以来珙县经济发展情况。“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本世纪头二十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一个关键阶段。五年来,全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强县”强势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1经济发展主要成就。一是总量上台阶。截至2009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8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8.28亿元。二是结构趋合理,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比重53%,城镇化率

3、39.1%。三是效益大提升,工业企业利税总额10.9亿元。四是百姓收入水平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2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26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86.3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五是对外开放取得较好成效,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9亿元。2工业强县强势推进。截至2009年底,全县县域工业实现增加值31.35亿元,其中县属工业实现增加值26.89亿元。一是项目建设快速推进,工业发展后劲增强。全县工业技改投资完成12.68亿元。华电珙县电厂一期累计完成投资26.63亿元,首台机组将于今年11月底投产发电。中正化工硫酸污水封闭循环技改、玄武

4、岩道砟技改扩能、煤矿技改等一批技改项目顺利完工。芙蓉集团瓦斯发电、上罗水电站、矿用防爆机车等项目基本完工。拉法基瑞安珙县工厂二期工程日产2500吨水泥生产线实现开工建设。五粮液环球集团50万吨超白浮法玻璃、蜀南陶瓷基地建设等一批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双三异地生产线日产4000吨水泥获得正式核准,工程已进入征地拆迁阶段。二是工业园区建设强力推进。余箐建材工业园、孝沐能源工业园已完成部分道路及桥梁基础施工。三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全年循环经济企业实现产值5.6亿元,利税1.56亿元。3投资增长强劲有力。截至2009年底,全县完成投资38.28亿元,确定了21个重大项目,116项

5、重点项目,其中竣工类、加快进度类、争取开工类等三类项目78个,重点项目及重大项目投资达36亿元,发挥了重点项目对经济发展支撑牵引作用。争取到中央拉动内需项目47个,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9150万元。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重大项目、中央拉动内需项目和民生项目的推进力度,确保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十一五”珙县经济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为 “十二五”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十一五”以来珙县国税收入情况。1税收收入快速增长。20062008年,税收收入相继突破1亿元和2亿元大关,迈上了新台阶,创造了新历史,实现了三年翻番的大攀升。2009年,在受到金融危机严重冲击和税收结构性

6、调整双重影响下,全局系统干部职工艰苦努力,应收尽收,守住了2亿元关口。截至 2010年11月30日,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入库27235.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5.32%,增收9700.8万元。其中“两税”入库26544.0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7.85%,增收9728.4万元。2征管质量显著提高。2006年以来,我局全面推进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狠抓数据指标,不断提高征管工作质量和效率,确保了应收尽收。按照省、市局的要求积极探索征管方法,创新征管机制,不断深入开展征管一体化建设工作,圆满完成了一体化软件上线工作。2009年被市局指定为一体化示范单位,牵头完成了建立税收数据分析预警机制的构

7、想的课题调研。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3税收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以来,我局通过狠抓征管主业、提升征管质量,税收结构不断优化,表现在:税种结构上,企业所得税迅速壮大。由2006年的10.3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770.9万元,增长了73.8倍,占总收入规模比重由2006年的0.09%提升到2009年的3.8%。“两税”由2006年的10276.7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18912.8万元,增加了8636.1万元,占收入规模比重保持在94%左右。个人利息所得税所占比例不断缩小,由2006年的487万元减少到2009年的160.6万元,减少

8、了2.03倍,占总收入规模比重由2006年的4.49%降低到2009年的0.8%。行业结构上,水泥行业税收优势突出。由2006年的304.1万元增加到2009年的3091.9万元,增长了9.2倍,占总收入规模比重由2006年的2.8%提升到2009年15.4%。煤炭行业税收由2006年入库6444.6万元增加到2009年10910万元,占总收入规模比重由2006年的59.39%降低到2009年的54.53%。类型结构上,征管增收作用明显。稽查查补入库额由2006年306.01万元增加到2009年513.41万元。二、“十二五”时期珙县经济发展展望及国税税源发展前景(一)珙县“十二五”经济发展展

9、望。1. 珙县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是四川省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矿产以煤炭、石英砂、石灰岩、硫铁矿藏量最为丰富,在省内占有重要地位。全县已探明无烟煤12.45亿吨,占宜宾市10区县的27.10;石英砂储量4445万吨,占四川省的45.9,居全省第一,是全国2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其它主要矿产资源有硫铁矿2.26亿吨,石英砂4445万吨,耐火粘土矿1735万吨、铁矿8610万吨、磷矿4547万吨、优质石灰石100亿吨、优质陶瓷矿3亿吨。充沛的南广河、洛浦河水资源,不断完善的电力设施,为发展大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重规划覆盖的工业优势。珙县北接成渝经济开发区(国家规划的第

10、五个增长极)和金沙江流域的梯级开发(溪洛渡、向家坝水电站);南承国家规划的云贵大煤田和四川省的筠连煤田、洛表煤田(年产2000万吨)。东西受攀西-六盘水国土利用综合开发规划的覆盖,珙县处于各开发规划的重要位置和有机部位。针对国家、省和市多重规划覆盖态势,只要用好西部大开发政策,珙县完全有条件参加宜宾、四川乃至国家级的大区域工业经济活动。工业区位优势。珙县历史上为川滇黔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金筠铁路与贯穿芙蓉煤田各大矿区的宜珙铁路连接成、渝,进一步强化了珙县扼川滇煤炭资源的区位、地理优势;四通八达的省、市和县级公路运输网络,货载能力强大,完全具备承接东西南北规划的物资和能量转换条件。优越

11、的区位条件,便捷的公路交通,较强的铁路运营能力,为发展大工业提供了现代运输条件。2“十二五”经济发展态势。“十二五”期间,珙县将处于工业化加速时期。从发展思路看,珙县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工业强县,特色富民,提升城市形象,实现跨越发展”总体思路,把发展工业列入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主攻工业战略和产业经济“十百千亿工程”,建设大园区,培植大产业,引进大企业,狠抓重点项目,转变发展方式,工业经济质量将再上一个新台阶。从开放度看,珙县开放度、进入度将不断提高。从产业结构看,工业产业结构将得到不断优化,形成有双马水泥、中正化工等骨干企业为支撑的以建材、化工、铸造、采掘、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县域工

12、业产业体系,全县经济和税收将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二)税源发展前景。我县国税收入主要来源于GDP中的第二产业工业增加值,重点行业和项目增长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税税源发展。经过多年努力,我县工业已形成了能源、建材、化工、冶炼铸造等重点行业和相关重点项目,并且不断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后劲强势。“十二五”期间我县税源发展前景可观。1.电力行业。华电珙县电厂第一期工程投资48.04亿元建成2台60万千瓦的发电机组,建成后年产值达23亿元,两台机组预计分别在2010年底或2011年初、2014年投入发电。“十二五”期间规划再投资100亿元建设二、三期4*100 MW机组。煤矸石发电项目提上议程

13、,已完成规划总投资11亿元建设2100MW煤矸石发电。2.煤炭行业。“十二五”期间,继续通过技改扩能,提高已有煤矿的生产能力;四川芙蓉煤矿停产后转让,可望在2011年下半年回复生产;同时规划分别投资10亿新建洛表井田深部和洛亥井田深部、投资4亿元新建大雪山矿段,壮大煤炭行业,大力提高煤炭生产能力。3.建材产业。双马水泥厂干法水泥100万吨扩能项目,预计将在2011年下半年投入生产;拉法基瑞安水泥预计投资10亿元新建三期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孰料生产项目;宜宾华福双三水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干法水泥200万吨水泥生产线,预计将在2012年上半年投产;环球集团已完成规划投资3亿元,建设汽车挡风玻璃及防

14、辐射玻璃生产线。4.化工产业。“十二五”期间,我县将在不断促进中正化工加大技改扩能工作力度的同时,规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2万吨三氯氢硅项目;投资50个亿建设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130万吨清洁燃料项目;投入2.3亿建设年产20万吨活性石灰及配套钙产品项目。带动煤化工、林化工发展,实现新的工业经济增长。 5.农产品加工。林海高科1万吨竹荪酒母液车间、5万吨调味素车间已建成,“十二五”期间将不断发展壮大;林海竹荪公司将投入1.2亿元建设年产5000万吨多肽味素生产线。 三、“十二五”时期珙县国税收入初步预测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税收的发展,通过对“十一五”以来我县的经济分析及经济发展后劲、税源发

15、展前景展望,对我县国税税收在“十二五”时期的收入通过两个方法作出一个简单的预测。(一)从税收弹性系数方面作税收总量分析2006-2009年珙县国税弹性系数分析 单位:万元年度GDPGDP增量国税收入收入增量弹性系数20062262872848410849.92684.11.9620072856005932213011.22161.30.80200840130011570021516.18514.91.3820094800007870020005.9-1510.2-0.45由上表分析可得,我县“十一五”以来税收与经济的平均弹性系数为0.92,宜宾市珙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珙县“十一五”期间GDP年均增长率为17.22% ,2015年全县GDP预计160亿,可知“十二五”期间我县GDP年均增长应该在23.5%左右,按照略高于“十一五”以来平均弹性系数0.95来测算,“十二五”时期我县国税收入年均增幅应为22.33%,结合2010年全县国税收入预测完成数28000万元,“十二五”期间我县国税税收收入测算如下:2011-2015年珙县国税收入测算表 单位:万元年 度GDP国税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