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7730328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4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分析(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当前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特点与趋势 李伟 2013-02-17 10:35:27 来源:现代国际关系( 京)2007 年 2 期 作者简介: 李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主要从事国际恐怖主义与反恐怖斗争等问题研究。 内容提要: 当前国际恐怖势力仍呈蔓延之势,国际恐怖活动与伊拉克、 阿富 汗等地区热点相互作用,使国际反恐斗争形势更加严峻。美国、欧盟、俄罗斯等 不断调整各自的反恐战略与措施,国际反恐合作继续加强,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国际反恐合作分歧犹存,反恐斗争将长期化、复杂化。 关 键 词:国际恐怖主义反恐斗争国际反恐合作 当前,国际恐怖势力不断蔓延, 对国际社会

2、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据媒体公开 报道的数字统计, 2006 年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恐怖事件高达616 起( 不含伊拉克武 装暴力冲突 ) ,造成 2320 人死亡, 3450人受伤,其中南亚、东南亚、中东仍是 恐怖事件高发区,共发生恐怖事件430 起,约占恐怖事件总数的70。与此同 时,伊拉克武装暴力冲突仍在激化,阿富汗塔利班势力恐怖活动持续猖獗,它们 与国际恐怖活动相互作用,使得国际反恐斗争形势更加严峻。 一、伊拉克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实战训练地 伊拉克境内武装暴力冲突愈演愈烈,局势越来越糟。2006年 4 月 8 日,伊 拉克政府内政部副部长表示, 伊拉克已经正式进入内战。 伊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

3、此前也公开表示,每天 50-60 人的死亡数字已经表明了伊内战发生的事实。 以 “基地”为核心的国际恐怖势力借助这种混乱局面,吸收来自其他国家的激进与 恐怖分子到伊作战。 伊拉克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招兵买马、宣传蛊惑、 实战训练 的基地。 在日趋血腥的伊拉克武装暴力冲突中,无辜平民伤亡急剧上升。 根据媒体公 开报道, 2006年,伊境内以爆炸为主的暴力事件共有406起,造成平民 3716 人 死亡, 6366人受伤。但这个数字远低于实际数字,如仅伊拉克官方公布的7-8 月巴格达太平间统计的因暴力事件而丧生的伊平民就高达3300 人。从武装暴力 冲突手段上看,自杀性爆炸、汽车炸弹、连环爆炸居首位,

4、2006年单起事件造 成 20 多人死亡的就高达 49 起;屠杀事件不断, 经常有大量民众尸体被发现;绑 架已成为常态,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伊境内发生绑架事件28 起,被绑架人数 高达 378 人,其中既有在伊外国人, 也有伊普通民众。 从参与武装暴力冲突的势 力看,主要有以下几股: 一是前伊拉克政权残余势力及抵抗组织,主要是被打散 的伊拉克前政权党、政、军、警、特人员,包括萨达姆的支持者。他们的资金与 武器弹药较为充实,主要活动在伊拉克的“逊尼三角”地区;二是什叶派与库尔 德人的武装组织。 萨达姆执政期间, 伊拉克什叶派与库尔德人受到压制,伊战后, 什叶派与库尔德人的各种武装组织与私人武

5、装发展迅速,分别活跃于伊南部和北 部地区;三是“基地”在伊拉克的分支力量,以及外国的激进与恐怖分子。伊战 后,受过“基地”训练、但并不听命于“基地”的约旦籍恐怖分子扎卡维领导的 一股势力在伊十分活跃。2004年,扎卡维宣布效忠“基地”后,成为“基地” 在伊的代表。 正因为伊境内多股势力的存在,美军虽然不断宣称打死或逮捕“基 地”在伊拉克的领导人,但暴力冲突仍有增无减。如2006 年 6 月 8 日扎卡维被 打死前 5 个多月,伊境内暴力冲突事件为176 起,扎卡维死后 6 个多月类似事件 达 228 起。 伊境内的武装暴力冲突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打击美英等国驻伊联军。 2006年 6 月

6、16日,美国防部宣布,自伊拉克开战以来,驻伊美军死亡人数升至 2500人。12 月 22 日,这个数字上升为2964 人。二是打击伊拉克政府。伊政府 官员、议员、法官等经常被绑架暗杀;伊新兵招募站常常遭到炸弹袭击;伊警察 局不断被炸。 三是教派冲突引发仇杀。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后, 原来被掩盖的逊尼 派与什叶派之间的教派矛盾激化。2006 年 2 月 22 日,伊拉克什叶派宗教圣地阿 里?哈迪清真寺被炸毁,使教派冲突白热化。此后不到一周的时间内,教派冲突 就导致近 200 人死亡, 168 座逊尼派清真寺遭到不同程度的袭击。萨达姆被 处死后,教派冲突再度激化。 四是在伊外国公司企业人员继续成为绑

7、架杀害的目 标。 伊拉克这种混乱局面使其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天堂。恐怖主义将打击在伊美 军作为“圣战”的一面旗帜。如同苏联入侵阿富汗,催生了“基地”组织等国际 恐怖势力一样,伊拉克也成为吸引世界各地激进与恐怖分子的“磁石”。英国国 际战略研究协会估计,在伊2 万名武装分子中,每10 人中就有 1 个是来自国外 的。“基地”等组织通过抨击美英伊拉克政策、渲染美军“虐囚”等类丑闻进 行煽动。来自国外的激进与恐怖分子有的加入当地武装组织,有的则组成专门力 量。 据英国警方情报显示, 伊拉克境内有一支完全由来自西方国家人士组成的“外 国战斗旅” ,并确信有近 120-150 名英国穆斯林已经到达伊拉克。

8、战斗旅中一部 分成员为自杀式袭击做准备,其余接受如何袭击西方国家军队的训练。 2006 年 10 月,美国军方翻译并公布的一封“基地”信件显示,“基地”认为美军继 续驻留伊拉克对其有利。 恐怖组织还利用伊拉克的混乱局面筹集资金。“9?11”后,世界各国纷纷采 取措施制止恐怖融资, 但伊拉克可能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又一个资金来源。2006 年底,美国一份秘密报告称,伊拉克反美武装每年通过走私、绑架等活动筹得 7000万到 2 亿美元的巨额款项,其中仅通过走私石油和与石油有关的非法活动 就可获得 2500 万到 1 亿美元的收入。此外,通过绑架人质,每年可得到大约 3600 万美元的赎金。 美国官员

9、此前曾披露法国和意大利在2005 年向伊拉克武装组 织支付 3000 万美元的赎金。这些资金除支持伊拉克境内的暴力冲突外,还可能 支持伊拉克外部的恐怖组织。据报道,扎卡维被打死后,本?拉丹已着手与伊拉 克“基地” 新领导人阿布 ?哈姆扎?穆哈吉尔密谋转移扎卡维的遗产。据一名活跃 在阿联酋的约旦人透露,他过去每个月都带给扎卡维3500-40000 美元的资金。 外来极端势力与当地武装力量相结合,使伊拉克成为又一个恐怖活动扩散 源。在伊拉克,“基地”通过渗透、重组本地武装力量,达到壮大势力的目的。 目前在伊拉克活动十分猖獗的“圣战军舒拉委员会”就是在扎卡维帮助下由5 个武装组织联合组成的,另外有2

10、2 个部落宣称效忠这个委员会。扎卡维的恐怖 网络和伊拉克反美武装同时行动,把一些认同 “基地”意识形态的逊尼派反美武 装组织起来。 炸死扎卡维后, 美军从废墟中找到的情报资料显示,扎卡维不仅在 伊拉克境内建立了恐怖网络, 而且其势力渗透到欧洲至少20 个国家以及加拿大, 他甚至在东南亚建立了恐怖网络分支。 约旦安全官员估计, 扎卡维已经招募、 训练 300 名武装人员,并把他们送回各自的国家,待命采取袭击行动。可以 说,伊拉克已经成为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个实战训练场与策源地。 二、南亚仍是“基地”的精神核心,西方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持续增大 2006年以来,全球恐怖事件高发,而南亚是其中最为严重的地

11、区。阿富汗 局势动荡不安,塔利班残余势力仍是最大威胁。“基地”头目本?拉丹与扎瓦赫 里很可能藏身巴阿边境的山区,并不断发表蛊惑性言论。以“基地”为核心的国 际恐怖势力策划、组织、协调、实施重大恐怖袭击的能力有增无减,2007年, “基地”仍可能针对美等西方国家发动大规模恐怖袭击。 2006年以来,塔利班在阿富汗南部和东部等地发动猛烈攻势,阿境内各种 暴力冲突已造成 4000 多人丧生。 2006 年 12月 29 日,塔利班领导人奥马尔 发表声明称, 塔利班将继续开展抵抗运动,直到将所有外国军队赶出阿富汗。当 前,塔利班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组织活动上,向“基地”看齐。塔 利班的活动十

12、分神秘, 即便是在黑夜, 其成员也要用白布把面孔遮盖起来接受采 访,因此,北约驻阿部队虽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对塔利班武装进行集中清剿, 但收效并不理想;袭击方式上,则从伊拉克境内的反美武装分子身上“取经”。 塔利班尤其对伊拉克 “基地”分支采用的各种极端袭击手法推崇不已,自杀性炸 弹攻击,暗杀政府官员、宗教领袖和平民,在南部地区同北约军队开展游击战, 使用远程遥控的路边炸弹进行偷袭等成为塔利班残余分子经常使用的手段。仅 2006年 7-8 月,阿富汗境内爆炸事件数量就增长60以上。 塔利班势力的持续活跃, 不仅使阿富汗重建进程缓慢, 而且可能成为抵抗外 国军队的“圣战”的又一热点,从而吸引国际

13、恐怖分子的加入。巴基斯坦总统穆 沙拉夫认为,现在的塔利班势力比“基地”残余分子更危险,并正成为吸引众多 外国极端分子的“磁石”。尤其是塔利班比“基地”更能得到阿富汗下层民众的 支持,因此其在阿南部地区重组后所构成的威胁也更大。 “基地”组织也不断加大宣传攻势,号召在全球展开对美“圣战”。时至今 日,“基地”仍不时通过新摄制的录像带向外界鼓吹反美圣战,让美等西方国家 头疼不已。而且,“基地”头目“露面”频率加大。据统计,2006 年本?拉丹与 扎瓦赫里通过录像与录音方式出现了21 次,其中本?拉丹 6 次,扎瓦赫里 15 次, 明显加强了宣传攻势。他们在这些录像与录音讲话中颂扬诸如“9?11”、

14、“7?7” 这样攻击美英的重大恐怖事件;呼吁美国人皈依伊斯兰教, 以免再遭袭击; 宣称 其他恐怖组织投靠“基地”;号召穆斯林对美等西方国家展开“圣战”。除借助 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外,因特网已成为国际恐怖主义进行宣传、鼓动的重要 工具。一方面,恐怖分子通过因特网广泛传播他们的“理念”,并将处死西方人 的画面放到网络上进行恐吓;另一方面,他们也通过因特网进行联络、策划,以 及讨论如何实施恐怖袭击。 “基地”等国际恐怖主义在宣传鼓动时还开始增加使 用英语。 2006年 9 月 2 日,扎瓦赫里在录像讲话中便带了一名美籍翻译。这些 迹象显示,“基地”正不断加大在西方国家招募人员的力度。 在此背景下

15、,美国等西方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仍在持续增大。2006年美等 西方国家境内虽未发生重大恐怖事件,但破获的未遂恐怖袭击图谋有所增加。从 被抓获的恐怖分子多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看,西方国家面临的恐怖威胁将主要来 自国内。这些恐怖分子与“基地”分支的负责人有联系,深受“基地”恐怖意识 形态影响, 试图使用的袭击手法也具有 “基地”特征。据美国防部统计, “9?11” 后已出现 30 多个新的“基地”分支。 (11) 美欧国家特别警惕本国的“基地”同情者、支持者和追随者。2006年初,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出台反恐战争的军事策略报告称,本?拉丹的意识形态 成功吸引了一些追随者,他有足够的基础,可不断制造冲突

16、。而本?拉丹只要获 得 1的穆斯林支持,就意味着美国有了1200万个敌人,如果盟国对此姑息, 获胜者就可能是“基地”。美国官员还透露,美本土已发现新的恐怖组织网络, 成员多为 20 岁左右的青年,他们通过因特网进行联络, 图谋在美发动袭击。 (12) 英国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发表反恐战争报告称,“基地”对英国的威胁正在 增加,恐怖分子准备在英国境内发动袭击。据英国独立报透露,英秘密保安 局正监视境内 8000 多名“基地”同情者。 12 月 25 日,美国新闻周刊报道, 在巴基斯坦, “基地”正紧锣密鼓地打造12 名神秘的来自西方的“恐怖大师”, 他们将担负起“基地”的特殊使命。这些人被称为“英国兄弟”,其中包括2 名挪威籍穆斯林、 1 名澳大利亚人和 9 名英国人,作为“基地”的秘密筹办者, 他们将在各自的国家组建和操作恐怖网络。 三、“基地”恐怖意识形态化,国际恐怖活动进入新阶段 近一两年来, 国际恐怖势力本土化、 年轻化趋势突出, 极端意识形态的影响 扩大。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伊斯兰世界“以武反恐”,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 特别是 2006 年发生的亵渎伊斯兰先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