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29352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5.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 1著名美术专家朱光潜说:“在百家争鸣的号召出来前,有五六年的时间我没有写一篇学术性 的文章,没有读一部像样的美学书籍,或者是就美学里的某个问题认真地做一番思考,其所以这样, 并非由于我不愿,而是由于我不敢百家争鸣号召出来了,我就松了一大口气。不但是我一 个人如此,凡是我认识的有唯心主义烙印的旧知识分子一见面就谈到这个福音,没有一个不喜形 于色的。”这说明了“双百”方针中的“百家争鸣”() A推动了文学创作的繁荣 B有利于学术研究的开展 C突破了意识形态的禁区 D促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仅 1956 年一年,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数量比1950-1955 年 6 年的总数还多。文学创作方

2、面,初 步打破了题材和主题的禁区,题材范围扩大, 体裁风格多样, 涌现了一批富于创新精神的作品。1957 年 1 月,全国60 多个专业歌剧团体在北京举行音乐舞蹈会演,20 多天演出的节目有360 多个。出 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三大改造胜利完成B “双百”方针的贯彻 C “大跃进”运动的浮夸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1956 年提出的“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科技领域军事领域文艺领域金融领域 ABCD 4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党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毛泽 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了 A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

3、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 D “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51956 年被称为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精神的一年,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发展繁荣。这一年 () A通过了新中国义务教育法 B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恢复了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D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61956 年 1 月,党中央就知识分子问题召开专门会议,周恩来强调应给知识分子更多的权利,对 他们的观点应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体现党对知识分子的关怀 B纠正在以前工作中对知识分子造成的伤害 C促进文学艺术工作的发展 D调动广大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7 “一切科学的东西,都是在辩

4、论、求证中获得发展,一切优秀的文艺都是在包容、并存中得到繁 荣。 ”这一讲话 A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内涵 81956 年 5 月,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发表讲话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 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这一讲话( ) A强调多研究历史以服务现实 B有利于“双百”方针的全面贯彻 C方便了文学领域的统一领导 D提高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 91956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

5、品的观点, 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的方针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02011 年 l 月,在全国大学生中开展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结果公布,伐270 项候选中国文化 符号中,最具代表性的前10 项依次是:汉语(汉字)、孔子、书法、长城、五星红旗、中医、毛泽 东、故宫、邓小平、兵马俑,而周杰伦、韩寒均排在200 名之后,这一结果反映 A中国传统典范及遗产深刻影响青年一代 B青年一代的核心价值观发生根本转变 C现代传媒带来的“追星”现象已不复存在 D西方文化对当代大学生

6、的影响甚微 11马克思说:“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 和紫罗兰散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 式呢?”下列史实体现了这一思想的是 A斯大林体制的确立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双百”方针的提出D “革命委员会”的成立 12对党的“双百”方针理解正确的是() A.艺术上“百花齐放” ,学术上“百家争鸣” B.大力提倡自由争论 C.继承传统文化,批判颓废文化 D.尽适用于文学艺术界 13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在 A.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时B. 1956 年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展开时

7、 C. 1958 年大跃进开始时D. 1960 年三年困难全面调整时 14 1958 年 4 月, 人民日报发表大规模地搜集全国民歌的社论,各地报刊纷纷开辟民歌专 页、专栏,仅半年时间,全国正式出版的民歌集就近800 种。数月内旅客们在上海列车段“旅客意 见簿”上写下的诗歌达5 300 多首。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 新中国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B. 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进步 C. 政治活动强烈影响到文化艺术D. 社会主义的文学创作空前繁荣 15诺贝尔获奖者莫言的小说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 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 历,反映新中国近60 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

8、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 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2011 年 8 月, 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 年 10 月,莫 言获得 2012 年诺贝尔文学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蛙的成功直接源于“双百“方针的提出 B 蛙的文学特点属于特定时期的“样板文学” C 蛙是反映以新中国成立后60 年代农村社会生活的“知青文学” D 蛙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161956 年,党和政府提出了“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和“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两个“八字方针”。 它们的相同点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B直接促进我国科技与文艺领域

9、的繁荣 C促进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D推动了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171957 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乘胜追击,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 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江“文化大革命”中被折 黔致残的他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 ”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A期盼祖国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B反社会主义的“右派”分子咎由自取 C文艺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181955 年植物学家胡先骕因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 年 5 月,周恩来同中科 院负责人谈话时指

10、出: “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 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骕承认错误。对一切科学,都要这样。”该讲话 () A.体现了“二为”要求 B.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C.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 D.明确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9 “双百”方针是党和政府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针,下列说法符合“双百”方针内涵 的是 ( ) A “争论会引起党内思想不一致” B “要革命派,不要流派” C “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抓辫子” D “让样板戏占领革命舞台” 20 “双百”方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还

11、很落后 周恩来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ABCD 二、选择题 21运用历史思维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的重要方法,也是高中生 不可或缺的历史素养。阅读示例,完成下列要求。 示例:双百方针 (1)背景: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在思想文化领域, 需要发扬民主,调动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2)内容: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 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 由讨论。 (3)影响: “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

12、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特别 是文学艺术界思想活跃,创作出一大批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如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柳青 的创业史等;出现了一批揭示社会主义社会内部矛盾的创作,这标志着社会主义文学开始成熟。 (4)与其它相关概念的关系: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与战国的百家争鸣有着本质不同。 前者强调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则侧重于政治主张 仿照示例,从经济史方面任选一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解析。(要求:概念的选择须从经济 史方面入手;要素分解全面、科学:对要素的解析科学、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BABBDDBAA 11

13、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ABCDADCCC 21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 12-10 分)概念解析准确,要素分解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 9 -5 分)能够结合其它相关解析对象解析、较全面;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 4-0 分)偏离概念解析对象、观点不明确;解析概念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以下内容请删除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 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 课件, 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

14、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 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忘记的, 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 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 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 ,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 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

15、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 值得记下来反 复复习, 但一些理解题, 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 建议自己制作, 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 着有助于理 清思路。 如何能学好高中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 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

16、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 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 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 史实, 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在学习过程 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 的问题思维习惯。此外, 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 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 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 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 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 重要结论、 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