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29348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随堂基础巩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000 000 随堂基础巩固 1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 节公”谥号。邓世昌英勇牺牲是在() A第二次鸦片战争中B黄海战役中 C威海卫战役中D淮海战役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运用能力。在1894 年的黄海战役中,邓世昌指挥军 舰与日军作战壮烈牺牲。 答案: B 2 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突出特点是() 签订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便利了列强向中国输出资本反映 了资本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侵略要求通商口岸已深入中国内地 AB C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马关条约的内容反映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对中国的危害更大了, 均

2、是马关条约不同于南京条约的特点。 答案: D 3地名的变迁往往记载着历史的变化。近代历史上,北京的东交民巷曾被改名为 Legation Street(使馆大街 ),兵部街改名为Rue Linevitch( 李尼微支路 ),台基厂街曾被改名 为 Rue Marco Polo(马可 波罗路 )东长安街曾被改名为意大利街,崇文门内大街曾被改 名为克林德街等。这一现象出现于() A鸦片战争时期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切入点是近代列强对 中国的侵略活动。注意分析题干所述历史现象是八国联军驻扎北京所出现的,即

3、可得出正 确答案。 答案: D 4 辛丑条约亦称辛丑各国和约北京议定书 ,是清政府与西方列强在北京签 订的一个不平等条约。下列有关该条约的论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该条约的签订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解析: 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1842 年签订 的中英南京条约 ,A 错误;B 项指 1895 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 。D 项是 1899 000 000 年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产生的影响。 答案: C 5图文探究题 (论从史出,用史料

4、印证认知) 材料一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谭嗣同有感 材料二 材料三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梁启超 探究主题 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 (2)能力层面:考查学生分析漫画,利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问题 (1)“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词语,谭嗣同的“春愁”来自哪一事件? (2)结合材料二分析,为什么谭嗣同发出“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怆感慨? (3)为什么梁启超认为“甲午一役”“唤醒中国四千年之大梦”? 探究思路 本题材料较丰富,既有诗词又有图片。第(1)问根据“天涯何处是神州

5、”,可判断甲午 中日战争导致作者的“春愁”;第(2)问,关键是明确材料二中的漫画的寓意:列强掀起瓜 分中国的狂潮;第(3)问,材料三表明面对民族危机,各阶层民众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尝试答题 (1)甲午中日战争。 (2)日本的“胜利”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的侵略野心,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 潮,各国纷纷在中国土地上划分势力范围。 (3)原因:面对民族的生存危机,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开始震惊,继而奋起,以不同 的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以下内容请删除 000 000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 ) 1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历史条

6、件 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选手,你应该选择() A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C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 D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资本主义弊端日益暴露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理论产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经济因素,所以 D 项最符合要求。 答案:D 2马克思、恩格斯说:“由于阶级对立的发展是同工业的发展步调一致的,所以这些 发明家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于是他们就去探求某些社会科学、社会规律, 以便创造这些条件。”“发明家”是指() A科学社会主义者B空想社会主义者 C巴黎公社领导人D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人 解析:根据材

7、料信息“也不可能看到无产阶级解放的物质条件”“ 他们就去探求某些 社会科学、社会规律”,可以判断出“发明家 ” 是 指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对理想社会提 出了合理的设想,但仍找不到实现的途径,答案为B。 答案:B 3标志着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发展到科学的里程碑是() A欧文等人提出建设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工人阶级觉醒 C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发表共产党宣言 D巴黎公社颁布一系列政治经济措施 解析: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诞生的标志是1848 年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答案:C 4 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必须() A进行罢工B进行暴力斗争 C进行合法斗争D进行 议会斗争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无产阶级要获得自己的解放,必须进行暴 力斗争。 答案:B 5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规定:“工人革命的第一点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 阶级。”第一次实践了这一观点的是() A巴黎公社B俄国二月革命 C俄国十月革命D新中国成立 解析: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 答案: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