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29171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4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3第6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业分层测评 (建议用时: 40 分钟) 学业达标 1“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 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根据 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驱除鞑虏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D三民主义 【解析】题干材料指出 “革命指种族主义 ”,即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 主义,故 A 项正确;材料明确说到 “政治革命 尚未达到 ”,故 B 项错误; 材料没有提到平均地权的内容,故C 项错误;题干是就革命的具体阶段进行分 析,而不是笼统地叙述三民主义,故D 项错误。 【答案】A 2(2016 福州高二检测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

2、的先行者,其一生致力于国民 革命。他领导的理论武器是“三民主义”。这一革命理论中, 最能反映 孙中山奋斗的核心目标的是() A驱除鞑虏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解析】在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是前提,民权主义 (创 立民国 )是核心,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是补充和发展。 【答案】C 3“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提倡植树造林主要体现 了孙中山的 () A民本思想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从题干中 “植树以收利, 蓄木以为薪 ”可以推出提倡植树造林主要体 现了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 【答案】D 4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

3、为公”,救国救民,三民主义曾是中国革命的指导思 想,其最主要的实践成果是()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B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C给予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解析】后建立的是中华民国,确立的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故排 除 B 项;C、D 两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答案】A 5“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 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最大的特点是() 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君主专制 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帝国主义 【解析】根据材料中 “反对帝国主义 ”并结合旧三民主义不敢明确反帝可以看 出,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

4、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故D 项符合题 意。 【答案】D 6(2016 合肥高二检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因 为它()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基本原则一致 D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提出来的 【解析】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而不是发展了三大政策, A 项错 误;B 项是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的不同,无法体现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 领的相同之处; D 项显然不是其原因,应排除。 【答案】C 能力提升 7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 民国

5、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由此可以得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政治目标是 () A结束满洲贵族的统治 B教育国民改造国民性 C实现民主政治 D平均地权解决国民生计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 “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 民所共理; 民国之权利, 为国民所共享 ”可以判断是孙中山的政治革命思想,即 实现民主政治,故选C 项。 【答案】C 8“其所恃为后盾者实为多数之民众;若知识阶级、若农夫、若工人、若商人 是已。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这表 明孙中山晚年对中国革命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是指() A革命的领导权和目标 B革命的进程和对象 C革命的

6、指导思想和道路 D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 【解析】根据材料中 “后盾实为多数之民众 ”“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等信息可以看出,孙中山对中国革命的依靠力量和对象有了新认识,故选D 项。 【答案】D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八九年前,少数同志在日本发起同盟会,定三大主义:一、民族主义; 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 义俱达到,惟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 孙中山在南京同盟会员饯别会 的演说 (1912 年) 材料二1914 年 7 月,孙中山在日本组织中华革命党,其纲领是“本党以实行 民权、民生两主义为宗旨”“以扫除专制

7、统治,建设完全民国为目的”。 中华革命党宣言 材料三1923年 1 月,孙中山说: “中国形式上是独立国家,实际比亡了国的 高丽还不如 似此,民族主义能认为满足成功否?所以,国民不特要从民权、 民生上做工夫, 同时并应该发展民族自决的能力,团结起来奋斗, 使中国在世界 上成为一独立国家。 ” 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认为“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华革命党将实行民权主义作为宗旨 之一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孙中山对民族主义的新认识,并分析这一认识对20 世纪 20 年 代中国革命的影响。 【解析】第(1)问是指推翻清王朝统治

8、,建立中华民国。第(2)问应从袁世凯篡 夺革命胜利果实,民国有名无实角度来回答。第(3)问,“新认识 ”结合材料归 纳是指实现国家独立, 这一认识的影响从孙中山与时俱进,实现国共合作, 推动 中国民主革命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若答推翻清朝统治,成立中华民国亦 可) (2)孙中山认为民权尚未实现,后,袁世凯实行“专制政治”,中华民 国有名无实。 (3)新认识:争取民族自决,实现国家独立。影响:有助于三民主义的丰富与发 展;促进国民党“一大”的召开;促成国共第一次合作;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开 展。(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

9、族主义,并非遇着不同种族的人, 便要排斥他, 是不许那不同种族的 人,来夺我民族的政权 民族革命的缘故, 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 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 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 而 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 材料二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 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群起解除专制,并非仇满,实欲 合全国人民,无分汉、满、蒙、回、藏,相与共享人类之自由。民国合五族 而成,凡五族之人,皆如兄弟,合心合力,以为民国之前途着想尽力。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演说词 (1912 年 1 月) 材料三国

10、民党之民族主义, 有两方面之意义: 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使中国 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 盖民族主义, 对于任何阶级, 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 义之侵略;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一切不平等条约, 如外人租借地、 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利侵害中国 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 大会宣言 (1924 年 1 月) 材料四这位伟大的民族解放斗争的导师,虽然在十三年前与我们诀别而去,但 他的事业和思想永存在我们的心中, 他的主义成为我们今日英勇抗战的一面光荣 旗帜。 中山先生诞辰纪念 (1938年 11 月 12

11、 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核心主张,并简要指出他是如何实践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主张的特点。 (3)综合材料一、二、三,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称孙中山是“伟大的民族解放斗 争的导师”? 【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中体现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思想进行分 析;第二小问则列举孙中山为实现民主共和、巩固民主共和的史实即可。第(2) 问从材料二中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 ”“除专制,并非仇满 ”可以看出孙中山反 对的是专制制度,并不反满。第(3)问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主张:反对满洲贵族统治。实践:领导,推翻清王朝统 治;建立中华民国。 (2)特点:将民族平

12、等团结与反对专制相结合(或强调五族共和,共同反对专制统 治)。 (3)理解:孙中山毕生致力于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其民族主义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下内容请删除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 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 课件, 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 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13、不会的忘记的, 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 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 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 ,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 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 值得记下来反 复复习, 但一

14、些理解题, 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 建议自己制作, 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 着有助于理 清思路。 如何能学好高中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 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 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 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

15、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 史实, 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在学习过程 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考、分析和评价历史 的问题思维习惯。此外, 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 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 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 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 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 重要结论、 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 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