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7729097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4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绿色蝈蝈月亮上的足迹教案及练习 绿色蝈蝈、 月亮上的足迹 绿色蝈蝈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 津津有味”等词语。 2. 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以及蝉的生活习性。 能力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并掌握概括要点的方法。 2. 体会文章语言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其表达 效果。 3. 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德育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献身科学的信念。 月亮上的足迹 知识目标: 1. 理解、积累“观测、畅谈、里程碑、昂首挺立、一叶孤 舟、遥遥在望”等词语。 2. 了解宇航和月球的科学知识,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

2、 意义。 能力目标: 1. 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 第 2 页 写作方法。 2. 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德育目标: 1. 感受科学技术的魅力,学习敢于探索的精神,体会作者 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新课讲解 绿色蝈蝈 1. 词语积累: (1)正音: 喧嚣( xi o)劫掠( ji )静谧( m )酷爱( k) 吮取(shn) 气氛(f n) 满载而归(zi ) 喑哑(yn) (y) (2)解词: 狩猎:打猎。 喧嚣:声音嘈杂。 静谧:安静。 弱肉强食: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 吞并。 庞然

3、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 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惊慌失措: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第 3 页 津津有味: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 -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lt;/ span 2. 简介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1823 年 12 月 22 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 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 岁 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 学位。1880 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 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 计划即

4、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 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 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 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 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 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 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 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 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 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 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的 安慰。阅尽大千世界, 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 即使能让我再获得

5、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 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第 4 页 3. 整体把握: (1)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 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 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 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 三段是对蝈蝈 食性的补充说明。11 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 从不争吵。 (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 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

6、: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 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 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 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 变换称呼, 使行文更生动, 描写更形象, 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 深入剖析: (1)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 1 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 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 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2 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 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第 5 页 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

7、欢吃什么食物的呢?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 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 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 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 的好处。 “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 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4)研读课文第9 段,归纳这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什么生 活习性,说明蝈蝈属_(A. 食肉 B. 食草 C. 杂 食)性昆虫。 课文第 9 段文字说明了蝈蝈的食性。选C ,属杂食性昆虫。 (5)“蝈蝈也存在着同类

8、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 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 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 体的机会的,就像普通的猎物一样。”本语段中运用了什么 说明方法,有何好处? 语段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写蝈蝈同类相食,拿螳螂来 作比较。这样写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 蝈蝈的习性。 第 6 页 (6)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 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 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 文字与课文比较,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笔法特点。 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

9、情色彩,亲 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呈现以下几 个特色: 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 的流露。 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 动感人。 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通过比较来写蝈蝈。比如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 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 捕蝉时, 拿鹰来作比较; 写它同类相食时, 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 的习性了如指掌。 小结: 谈到昆虫记 ,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 有趣味,更有意义。”的确如此,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

10、的,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 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 第 7 页 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的精神之树增添了一颗丰硕的智慧之 果。在我们品享的同时,就让心中的感念作为对“昆虫世界 的维吉尔”的赞誉。 月亮上的足迹 1. 词语积累: (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畅谈( chng):尽情地谈。 (3)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4)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5)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6)可望而不可即 (j ) :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即: 靠近、接触。 2. 整体把握: (

11、1)登月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 容要点。 升空前的准备(34)升空前气氛、登机 飞向月球( 5 一 9)检查、点火、升空、飞行 登月成功( 1015)登月、在月球上工作、登上飞船 返回地球( 16 一 20)起飞、归航、回到地球、畅谈登月 感受 (2)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几件事? 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第 8 页 采集月壤和月岩。 树立登月纪念碑。 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 行科学探测。 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 (3)提问: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 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 地了解登

12、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3. 深入剖析: (1)读课文的第5、11 语段,在课本上标记出含有数字的 语句,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数字的作用是什 么? 富有吸引力的数字如“阿波罗11 号”飞船的高度为2650 公 里,速度为每秒7.67 公里; 21 日上午 11 点 39 分,登月舱 打开了舱门; 1969 年 7 月 21 日 11 点 56 分 20 秒等。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 求非常高, 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 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2)结合课文第4 语段中的议论性语句,思考

13、:为什么说 人类第一次登月“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是人 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第 9 页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 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踏上月球的第一步,也是踏上太阳系各行星和最终走向 太空其他星球的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而“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 跃”,则是对未来的希望。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记录登月的过程,尽管没有过多的 议论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举出片 断说明。 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对宇航 员的赞叹。如流露在登月纪念碑文中的胜利、豪迈之情。 4. 总结: 这篇记实

14、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 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 明才智的赞叹。本文按照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来记叙,条理 十分清晰, 记叙的要素交代得一目了然,且语言平实、 准确, 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真实性、科学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 45 分钟) 一. 基础知识: 1. 给加粗的字注音。 喧嚣() 劫掠() 静谧() 酷爱() 吮取() 气氛() 满载而归() 喑哑() ( ) 第 10 页 2.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shu()猎cun()夺 ro()乱 更胜一 chu() gu()火 zhng()斯 x()s()作响w j () ( )

15、3. 请将横线处的文字表述替换成成语(或词语)。 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处四周的 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 ) 表面上很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常常成了绿色蝈蝈进攻的 目标。( ) 蝉则惊慌、害怕得不知如何是好地飞起逃窜。( ) 它们对这道菜吃得特别有兴趣。( ) 4. 给下列各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 全人类拜访了月球,迈开了人类_(探索、摸索、求 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于是,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了每秒10.5 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_(奔、飞、驶)去。 (3)它发着美丽的银光,静静地_(挂、飘、悬)

16、 在飞船的上方。 (4)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_(观看、观测、观察) 着各种仪表的读数。 5. 从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构成名人对 第 11 页 联。 (学有专长虚心求教独辟蹊径不倦求知潜心练习矢 志求成一丝不苟) 上联:孔夫子每事必问, 下联:王羲之临池学书, 6. 下边是某教学楼旁一个告示牌的内容,其用语强硬,故 效果不佳。请你根据“用语亲切诚恳,让人容易接受”的原 则,修改告示牌的内容。 原句:此处严禁堆放垃圾,违者罚扫! 改句: 7. 从连贯的角度看,填入横线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我梦里:所有被砍伐的森林重新绿叶葱茏,。梦境如此 美好,能忍心让它仅仅是个梦吗? A. 污染的所有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B.!-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 所 有受污染的河流重新清波荡漾 C. 所有河流不再受污染而清波荡漾 D. 所有清波荡漾的河 流不再受污染 8. 不超过六个字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