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28927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三第7单元第20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课时跟踪训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 25 分钟满分: 50 分) 一、选择题 (每小题 4 分,共 32 分) 1 (2012 苏州学业水平检测)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下列表述正确的有() 是在三大改造的背景下提出的 强调艺术上的“百花齐放”,学术上的“百家争鸣” 促进了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领域的繁荣 涌现出定军山 渔光曲等优秀电影作品 AB CD 解析: 定军山拍摄于1905 年,是我国第一部电影。渔光曲于1934 年 6 月在 上海公映。 答案: A 2(2012 日照期末 )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不同的学术思想和 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

2、那就是()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错误 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D不能宣传资产阶级倾向观点 解析: “双百 ”方针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前提是 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C 31957 年 2 月,中央实验歌剧院在北京上演了古典歌剧茶花女,这是第一次将 西方古典名剧全本在新中国公演。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 D“双百”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中的时间“1957 年”,然 后依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文

3、艺繁荣,其原因是1956 年“双百 ”方针的提出与实施。 答案: D 4关于1956 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不符合史实的是() A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 B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 C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 D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的教训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956 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 出,吸取了我国历史上学术、文化发展的经验;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科学文化事业 的教训;纠正了科学文化领域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B、C、D 三项符合史实。由于反 右派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 ”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

4、当成政治问题,甚至学 术争论被说成是阶级斗争。所以说“确保了学术文化事业此后十多年的繁荣是”不正 确的。 答案: A 5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从争论 内容上讲最主要的不同点是() A前者侧重于文学艺术,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 B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文学艺术 C前者侧重于政治运动,后者侧重于思想文化 D前者侧重于科学研究的自由争论和发展,后者侧重于政治主张的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百家争鸣 ” 指 学术问题上自由争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侧重于政治主张的争鸣。 答案: D 61965

5、 年 4 月,中国科学院有两人撰文说,爱因斯坦不是一位超越了阶级和政治的 科学家,正是爱因斯坦建议美国制造原子弹,使之成为美帝国主义手中一个威胁社会 主义国家和其他热爱和平国家和人民的砝码。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这是对爱因斯坦贡献的错误理解这反映了当时的“左”倾错误观点科学是 把双刃剑,要好好把握这是违背“双百”方针的错误言论 AB CD 解析: 本题考查 “双百 ”方针。材料中的两人错误理解了爱因斯坦的贡献,这是当时 阶级斗争逐渐高涨的体现,是逐渐偏离了“双百 ”方针的错误言论。说法正确。 答案: A 720 世纪50 年代,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长的陆定一曾强调:“我们所主张的 是提倡在文学艺

6、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 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由此可知他是在阐释() A“双百”方针B阶级斗争学说 C过渡时期总路线D人民公社化运动 解析: 由材料中 “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 自由 ”可知在阐释 “双百 ” 方针。 答案: A 8近两年以来,有关孔子题材的影片被广泛的拍摄、上映。如果时光倒流40 年,这 种情形是不可能出现的。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性原因是() A国家忙于建设,无暇于此B“双百”方针遭到破坏 C题材太多,无法被选上D中国电影没有任何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40 年前正是 “文革 ” 时期,当时 “双百 ”方针遭到破 坏

7、,电影也要以样板戏拍摄成的戏曲艺术片为内容,故选B。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18 分)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 材料 2: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史学界就中国社会发展动力问题开展 广泛讨论,出现了诸如“生产力说 ”“ 让步政策说 ”“ 阶级斗争说 ”等多种史学观点。 材料 3:1965 年光明日报发表青年学者孙达人应该怎样估计“ 让步政策 ”的 文章。毛泽东十分赞赏:“ 现在出了个小将孙达人,写文章反对翦伯赞所谓封建地主 阶级对农民实行让步政策 。”“ 文革 ”中,林彪、 “四人帮 ”的御用文人借 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伯赞等著名史学家进行迫害批判。 请回答: (

8、1)材料 1 中毛泽东的题词发表于何时?其内涵是什么?(2 分) (2)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史学界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的研究上出现了多种学术观点, 你如何认识当时的这种学术氛围?(6 分) (3)“文化大革命”期间,“四人帮”的御用文人借孙达人的学术观点,对范文澜、翦 伯赞等人的批判,实质上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思潮?造成了怎样的危害?(6 分 ) (4)“文革”结束后,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请举两例说明。(4 分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及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第(1)问属基础知 识的再认再现,难度较小。第(2)问可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第(3)问要抓住限定语: “文

9、化大革命 ”期间回答社会思潮;危害结合所学作答。第(4)问要注意所举的例子应 是新时期的。 答案 :(1)1956 年春。艺术问题上要“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要“百家争鸣”。 (2)党和国家以“双百”方针作为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它开阔了 人们的视野,活跃了思想,这种思想有利于形成学术气氛相对宽松的局面,有利于知 识分子学术研究的深入。 (3)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极“左”思潮。危害:“双百”方针遭到冲击和破坏;知识分子 遭到歧视和压迫;学术空气窒息,学术研究停顿。 (4)出现了以反映“文化大革命”为主题的“反思文学”“伤痕文学”;出现了反映丰 富社会生活的戏剧、电影,如许茂和他的女

10、儿们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等。 以下内容请删除 怎么学习高中文科历史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 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 课件, 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 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 不会的忘记的, 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 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

11、感觉。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 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 ,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 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一律。 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 值得记下来反 复复习, 但一些理解题, 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 建议自己制

12、作, 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 着有助于理 清思路。 如何能学好高中历史 1.以史为论据,理清线索历史都是存在的,即使有些误差也在所难免,但是我们要以我们书 本上讲述的为依据,虽然有的时候会出现错误,但是这种情况不是很多,应该是少之又少。 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以史为论据,不要片面的去理解和批判,理清我们需要的线索,不 要断章取义。 2.唯物的历史观, 辩证的思维方式首先以史实为依据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我们更加应该掌握 史实, 尊重史实,这些才是我们解答历史学科问题、提高自己作答的能力前提。在学习过程 中,我们应当养成从具体的历史背景去出发,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思

13、考、分析和评价历史 的问题思维习惯。此外, 历史也是一门内容比较丰富的社会学科,涉及我们人类的各个时期 的政治、经济、外交等重大活动和科技、思想、文化等相关内容,所以在学习中我们还需要 注意中西的结合比较,以及注意它和其他学科的结合比较,看待任何事件都不能脱离具体历 史背景和世界历史大背景的前提下去思考问题。小编推荐: 高中历史大题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3、加强训练,注重总结历史学习注重理解和记忆,更注重看待和分析历史问题的综合能力 的提升,所以通过适当的练习强化对基本史实、概念和观点的掌握,提高概括、比较、分析 问题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我们的练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对重点知识、重点内容、 重要结论、 重要线索、典型题目、解题规律方法以及小专题的总结和掌握,以及注意对知识 的理解和概括,进而得到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