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教材精解素材

上传人:bao****ty 文档编号:147728865 上传时间:2020-10-1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教材精解素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2高中历史 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教材精解素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教材精解素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教材精解素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心只想做和尚的皇帝萧衍 梁武帝萧衍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负责镇守襄阳。他乘齐朝内乱,起兵夺取帝位,建立了梁朝。他看到前面宋、齐两个朝代皇族内部互相残杀,引起内乱,从而导致亡国,所以对亲属十分宽容,即使有人犯了罪也不责罚。 梁武帝还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对佛教在中国的普及做过很大的贡献。他在建康造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同泰寺,每天早晚两次,都要到寺院去烧香拜佛,声称这样做是为了积功德,替老百姓消灾。 公元年,梁武帝到寺院受菩萨戒。由于他的提倡,王侯子弟都以受戒为荣。南朝佛教在这时进入全盛期。在他的影响下,长子萧统(昭明太子)、三子萧纲(简文帝)、七子萧绎(元帝),以及许多官员,都信奉佛教。 有一次,梁武帝

2、接到当时南海(今广东广州)最高行政长官刺史萧昂的报告:从佛教发源地印度来了一位叫达摩的高僧。梁武帝不敢怠慢,马上派人专程前往,迎接达摩到都城建康。 梁武帝一见到达摩,就迫不及待地问道:“我一直致力于建寺、造塔、写经、度僧、造像等佛门的基本建设,做了这么多好事,有多少功德?”达摩不紧不慢地回答:“没有功德。” 梁武帝不解地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诚恳地说道:“因为这些都是表面文章,不是实在的功德。” 梁武帝听了很失望,这不是他所期望的答案。沉默了一会儿,他又换了个话题:“什么是佛学的真谛?” 达摩回答:“没有绝对的真理。佛在心里,心即是佛。” 又是这种不着边际的话、不冷不热的态度!梁武帝有

3、些不愉快,甚至没有了提问的热情。 达摩见话不投机,便起身告辞了。 送走达摩后,梁武帝吐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他想,自己虽然贵为天子,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达摩面前,总觉得有些压抑。 梁武帝把自己与达摩谈话的内容,告诉了师父志公禅师。 志公急切地问道:“现在达摩大师在哪里?” 梁武帝轻描淡写地说:“他走了。” 志公顿足道:“怎么能让他走呢!” “为什么?” “因为他的话说得妙极了,不是常人能说、敢说的。这位达摩大师能为我们解说佛教的真谛,皇上怎么能怠慢他呢!” 听志公禅师这么一说,梁武帝懊悔莫及,派人去追赶达摩。但已经迟了一步,达摩已去了北魏,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山祖师。 梁武帝到了老年,决定

4、舍弃皇位,出家到同泰寺去做和尚,以显示自己对佛法的虔诚。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帝出家了,朝廷大事由谁说了算?大臣们急得团团转,梁武帝才做了四天和尚,大臣们就把他接了回来,要他继续主持朝政。 梁武帝回宫后,想想不对:“普通百姓出家后,要还俗还得拿一笔钱向寺院赎身;我是堂堂一国之君,还俗怎么能不出钱呢!” 于是,梁武帝再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这次大臣们又来请他回宫,他说什么也不答应了。有个大臣忽然灵机一动,说道:“皇上既然舍身为僧,我们就要为他赎身,才能请他回宫啊!” 大臣们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化了一万万钱,去同泰寺为梁武帝“赎身”。寺院住持收到这么一大笔赎金很高兴,十分爽快地同意这位皇帝和尚还俗。 过了不久,梁武帝第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出家。而且,他为了表示自己虔诚信佛,不但“舍”了自己的身子,还把宫内的人以及全国的土地都“舍”了。 梁武帝“舍”得多,为他“赎身”的钱也要化得更多。大臣们花了一个月,凑足了二万万钱,又把他赎了回来。 过了一年,梁武帝第四次又到同泰寺出家。大臣们只得又用一万万钱为他“赎身”。 梁武帝前后四次出家当和尚,大臣们共花了四万万“赎身”钱,把国库都给折腾光了。梁武帝晚年一心只想当和尚,不管国家大事,朝政混乱,最后连自己的命也保不住了。 - 2 -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