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721057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4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罾爱村 徭蒲 2 0 1 3 1 0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 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木 刘平青王雪史俊熙 内容提要:本文选取农民工密集度高的餐饮服务企业为样本行业, 通过对北京、上海、天津 2 0余家 餐饮企业中4 8 4 个农民工样本的调查,分析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状况以及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对其留 任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民工在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两个方面的满足程度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生活需求方面的满足程度明显低于工作需求方面。通过逐步回归法,本文还分析了农民工各层次需 求的满足程度以及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民工生理需求、 尊重需求、自 我实现需求的

2、满足程度以及月收入水平对其留任意愿有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城镇化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留任意愿 一 、引言 从 2 0 世纪 8 0 年代早期开始,大批农民被允许离开土地,在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劳动,逐渐 形成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陆学艺 ( 2 0 0 3 )回顾了农民工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在肯定他们 为中国现代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了农民工体制存在的种种弊端,无论是从政治层面的身 份认同、经济层面的工资待遇,还是社会层面的户籍制度而言,农民工都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待遇。 事实上, 农民工 “ 离土又离乡、进厂又进城” ,他们难以融入城市又回不到农村,工作和生活难以兼 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

3、有效解决,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并引起了国家的重视。在这种背景 下,国务院研究室于 2 0 0 6 年形成了 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 ,对农民工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背后的 深层次原因进行了分析。 中国的城镇化离不开农 民工的市民化,然而,农民工融入城市困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 决。他们虽然在城市工作,却并没有完全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他们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做出了巨大 的贡献,却又难以在城市 “ 落地生根”( 王春光,2 0 0 1 ) 。一方面,城市 “ 取而不予” ,在医疗卫生、 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没有给予农民工与市民相同的待遇;另一方面,企业 “ 用而不养” ,更多 地是把农民工当作一

4、种廉价劳动力来使用 ( 李培林,2 0 0 3 ;易善策,2 0 0 7 ) 。农民工既离开了原有赖 以生存的土地, 又无法扎根于所工作的城市, 年复一年往返于城乡之间, 如同一群 “ 候鸟”( 刘平青、 姜长云,2 0 0 5 ;马先标、安月梅,2 0 1 2 ) 。长此以往,不仅造成农民工缺乏对企业的归属感进而频繁 离职, 更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中国的城镇化偏离了既定的轨道而处于一种不完全的 “ 半城镇化 ” 状态。 本文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竞次背景下中小企业员工关系:数据库、形成机理及心理援助机制研究”( 项目 编号:7 1 1 7 2 1 7 3 ) 、 “ 全球价值链上中小企业劳动

5、关系:从 违规到合规的组织社会化研究”( 项目编号:7 0 8 7 2 0 1 1 ) 的阶段性成果。笔者调查过程中得到众多企业、员工和专家学者的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一 4 2 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留任意愿的影响 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往往选择到企业工作以获取收入。因此,要想改善农民工融入城市困 难的状况,除了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外,还需要企业在实际管理中加以重视。以往企业更多 地是关注农民工在工作方面的问题,例如薪酬待遇等。而事实上,农民工从农村来到城市,他们中 的许多人在承受着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压力的同时,更要面临着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长期不能在同 一 个区域得到有效

6、满足的状况,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包括身心健康、子女教育甚至分居离婚等问题。 可见,有关农民工问题的研究需要回到农民工个体需求的角度,研究如何满足他们从基本生活需求 到发展层面的工作需求等各个层次的需求上来。农民工为了寻求发展机遇来到城市工作,远离家乡 亲人,承受着简陋的居住条件和不定时的三餐,通过压缩生活需求来获取更高的工资和更多的发展 机会。有的农民工 由于家庭因素 ( 例如女1生怀孕、家里老人和孩子需要照顾等)而不得不放弃在城 市里的工作回到农村寻求发展,通过压低工作需求来满足生活需求。农民工工作需求与生活需求之 间的矛盾和冲突,是现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困扰他们的最大需求问题。如果农民工的工

7、作需求 和生活需求长期难以在同一时空得到有效满足,则他们的市民化意愿就有可能降低,从而退出市民 化进程而回流到农村,影响中国城镇化进程。 基于以上分析可知,从农民工需求尤其是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的角度来了解他们的需求满足程 度,并分析其对于农民工留任意愿的影响机理,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更有助于城镇化的推 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的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引言;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数据和方法;第四部分 是结果和分析;第五部分是结论与政策含义。 二 、 文献综述 ( 一)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问题研究 有关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以往的研究从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有价值

8、的探 讨。在理论研究方面,辜胜阻等 ( 2 0 0 6 )在总结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城镇化 过程 中农民工的生活状况与流动情况,认为城镇化与工业化问题的解决必须同农民工问题紧密联系 在一起,提出了鼓励农民工回流与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并重、发展大都市圈与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农 村城镇并行等政策建议,引导农民工在城镇化与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易善策 ( 2 0 0 7 )在分 析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工的融入障碍时,通过对计划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探讨,将农民工融入障碍的 原因归结于滞后的城镇化和政策上的城市偏 向。许经勇 ( 2 0 0 3 )认为,城镇化是解决 “ 三农”问题 的根本出路

9、,把农民工转变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是当前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许多学者也从实证研究的角度探讨了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所面l 临的问题与解决途径。唐茂华 ( 2 0 0 7 )构建了农民工城镇生活能力的基础模型,通过分析认为,农民工短期城镇生活能力不断增 强而长期城镇生活能力低下是中国 “ 两栖式” 、“ 钟摆式”劳动力转移模式的经济成因。为实现劳动 力的永久性转移,作者提出了新的劳动力转移框架,即劳动力的代际转移,认为这是未来中国劳动 力转移的必然选择。董延芳等 ( 2 O l 1 )通过对武汉市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分析了 “ 隐性户籍 墙”对两代农民工流动意愿的影响。周蕾等 ( 2 o 1

10、2 )将农民工城镇化的实现路径分解为城镇化意愿 和城镇化能力两个层面,并采用意愿与预期相匹配的方法分析了农民工城镇化意愿的预期实现率, 发现农民工在城镇化过程中呈现出强意愿和低预期的对立。 ( 二 )农民工需求研究 以往有关农民工需求问题的探讨多集中于农民工某一方面的需求。例如,丁守海 ( 2 0 0 9 )通过 4 3 城镇化背景下农 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 留任意愿 的影响 对农民工收入问题的分析,发现在提高农民工最低工资标准时,如果监管严格,农民工离职率会随 工资上升而下降;如果监管乏力,则会出现离职率随工资上升而增高的情况。王冉、盛来运 ( 2 0 0 8 ) 通过对农民工社会保障问

11、题的实证分析,发现除行业、企业所有制类型和区域等因素对其参加社会 保险有显著的影响之外,农民工的个人特征,尤其是文化程度和参与培训情况等,对其参加社会保 险也有显著的影响。钱文荣、张黎莉 ( 2 0 0 9 )探讨了以家庭形式迁移至杭州、宁波、温州三地农民 工的工作家庭关系的维度构成、现状及其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发现家庭对工作的促进和工作对 家庭的促进对工作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对工作的冲突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影 响,工作对家庭的冲突对工作满意度则没有显著影响。除此之外,以往的研究还从社会保障 ( 例如 郑功成, 2 0 0 2 ) 、子女教育 ( 例如项继权, 2 0 0 5

12、) 、城市融入 ( 例如王春光, 2 0 1 0 )和定居地选择 ( 例 如夏怡然,2 0 1 0 )等角度对农民工当前的紧迫需求展开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 三)马斯洛需求层次研究 需求理论的集大成者是马斯洛,他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 ( Ma s l o w,1 9 4 3 )将个体的需求划分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 自我实现需求 5 个层次,这 5个层次的需求像阶梯一 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一个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会向另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发展。同 一 时期可能存在多种需求,但总有一种需求 占支配地位。国内学者也从诸如培训需求、住房需求等 多个方面对农民工

13、需求的满足情况进行过探讨 ( 例如刘平青、姜长云,2 0 0 5 ;成德宁,2 0 0 8 ) 。马斯 洛的五层次需求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归类于工作需求和生活需求且各有偏重,例如生理需求更偏重 于生活需求,安全需求和尊重需求更偏重于工作需求,社交需求和 自我实现需求则既涵盖工作需求 又包含生活需求。 综上所述,以往学者单独就城镇化和农民工某方面的需求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有价值的学 术成果。在城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将工作需求与生活需求结合起来,探讨农民工需求的 满足程度与他们留任意愿的关系,分析他们是否愿意持续留在所工作的企业及企业所在的城市,对 于有效满足农民工作为主体 “ 人”的需求

14、和城镇化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三、 数据和方法 ( 一 )问卷设 计 本文研究所用调查问卷包括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量表、留任意愿量表和人 口统计学变量三部 分,各部分内容设计如下: 1 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量表。 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量表。本文研究依据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农民工访谈记录作为量表的基础内容,同时参照国外有关员工需求量表的 理论内涵和语句形式,形成适合农民工现状的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量表。量表形成的具体过程为: 首先,课题组依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计出农民工需求访谈提纲;其次,选取北京市4家具有 代表性的餐饮企业, 并依据性别、年龄等条件分层抽样

15、, 抽取 6 O 名农民工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需 求状况;最后,将访谈内容整理归纳成题项,结合 K e e S mi t h( 2 0 0 6 )和 Ma r v i n - H u ma n n( 2 0 0 8 ) 员工需求量表的内容,编制出农民工需求满足程度量表。 该量表一共包含 2 8个题项, 用来测量农民工五个需求层次中的具体问题, 具体题项见数据分析 部分中的表 2 表 6 。 为了更好地描述农民工的需求情况, 本文研究将每个题项又区分为需求满足程 度现状 ( 即现在感受到的需求满足程度 ) 、需求满足程度期望 ( 即期望达到的满足程度)和需求满足 程度的重要性 ( 即满足此项需求

16、有多重要)三个子题项进行衡量。所有题项都采用李克特 5点尺度 城镇化背景下农 民工 的需求满足程度及其对 留任意愿 的影 响 法进行测量,以衡量农民工的需求满足程度 ( “ 不满足”= 1 ,“ 比较不满足”: 2 ,“ 一般”= 3 ,“ 比较 满足”= 4 ,“ 很满足 ”= 5 ) ,或者是其满足程度的重要性 ( “ 不重要”= 1 ,“ 比较不重要”_ 2 ,“ 一般” = 3 ,“ 比较重要”= 4 ,“ 很重要”= 5 )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问卷中的部分题项来说,进行期望或重 要性测量所得到的数据并没有区分效果, 例如,访谈过程中在问及 “ 您对您的身体健康状况的期望” 时,几乎所有被访谈的员工都回答 “ 越健康越好” ;而在 问及 “ 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时,他们几乎都 回答 “ 最重要” 。因此, 对于这部分题项,课题组去掉了测量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