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719738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0-2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新人教版【会员独享】(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铁一中2010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语文科试题(文理科)时量:120分钟 满分:15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第1至12小题,共36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罾鱼 (zhng)伛偻(l) 勖勉(x) 喟然长叹(ku)B窥伺(c) 渗漉(l) 踯躅(chzh)翡翠衾寒(qn)C垣墙(yun) 偃仰(yn) 修葺(q) 纵横捭阖(h)D纤尘(qian) 移徙(x) 缫丝(co) 千乘之国(shng)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雄辩 琐事 源远流长 疲蔽不堪B闲暇 斑驳 浮生若梦 珊珊可爱 C骈俪 遏制 水乳交溶 诲人不倦D谐趣 繁衍 光怪陆离 脍灸人口3、下列加线成

2、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机、潘岳等人,于诗歌形式上用力颇多,文采斐然,然内容贫乏,骨力不振,只有左思能自出机杼,独立不群。B.田园诗是陶渊明首创。代表作有归园田居桃花源记等,或表现农村恬美静穆和自己恬然自得的心境,或歌颂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建立的友谊,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天地。C.谢灵运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山水的第一人,开创了山水诗派,他的山水诗真可谓巧夺天工。D.李贺诗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构思布局不合常法,语言艳丽,环境诡谲。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代史,对于大多数中学生是比较熟悉的,重大的历史事件都能说得一清二楚。B反思母语文化

3、失语现象和母语及母语文化边缘化现状,我们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风暴的旋风下正面临传承危机,令人担忧。C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提高国民素质。D网上购物,好处很多,但是目前难以受青睐,是因为“好处”没有兑现为现实。5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适合的语序的一项是发思古之幽情 不约而同地都把长江奔流视为历史变化的象征 永恒地流动而一去不复返 苏轼和辛弃疾面对浩瀚的长江 这就是河流与历史的共同点 分别吟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和“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的著名诗句 A BC D6、李清照的一剪梅是婉约派的代表

4、作,选出下列诗句中和该词风格相同的一项是( )A.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B.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C.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柳永望海潮)D.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7、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空自许朝驰余马兮江皋(水边的高地)B.战士还家尽锦衣(穿着华丽的衣服)谁令骑马客(作客)京华C.中原北望气(豪气)如山 D.两朝开济 (开始成就)老臣心三顾频烦(连续多次)天下计 锦官城外柏森森(树木茂盛繁密)8、下列对将进酒第一段诗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

5、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老。 B“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把本来短暂的人生说得更短暂。C“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表示要及时行乐,消极避世的情绪油然而生。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高度自信的惊人之句,也流露出怀才不遇和渴望用世的积极思想感情。9、下列对阁夜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寒冷孤寂的图景。 B诗歌颔联境界浑厚,言外有深意:悲壮的鼓角声是军队提振士气的表现,星河是百姓劳顿的反映。 C诗歌颈联写百姓的哭声和渔樵的歌声,作者感伤时世、忧国忧民。 D诗歌尾联是作者面对种种家国的苦难而无能为力的自我慰藉之语。10、

6、从句式特点角度看,下列诗句中不同的一项是( )A.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B.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D.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11、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12、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 B.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C.寒树鸟初动,霜桥人未行。 D.鹤鸣楚山静,霜白秋

7、江晓。二、文言文阅读(18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6分,简答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7题。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奠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

8、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B技盖至此乎 盖:何,怎样C技经肯綮之未尝 技:技术D如土委地 委:卸落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足之所履,膝之所踦 B进乎技矣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因其固然 D善刀而藏之因利乘便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

9、一项是( )A本文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一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一是将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3分)译文:(2)虽然,

10、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3分)译文:17.庖丁解牛的故事谈到“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它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答:三、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8分)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春日偶成 程颢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这首诗开头两句描画了一幅春景图。“图”中描画的景物(意象)有 (景物用二字短语概括) (4分)试结合诗句,从内容的角度赏析这首诗。(4分)答: 19、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古来圣贤皆寂寞, 。 (李白将进酒)(2)_,斗酒十千恣欢谑。(李白将进酒)(3) ,天涯霜雪霁寒宵。 (杜甫阁夜)(4)五更鼓角声悲

11、壮,_。 (杜甫阁夜)(5)昆山玉碎凤凰叫, 。(李贺李凭箜篌引)(6)、女娲炼石补天处,_。(李贺李凭箜篌引)(7)、问君能有几多愁?_。(李煜虞美人)(8)、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周邦彦苏幕遮)(9)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 , 。(杜牧阿旁宫赋)四、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6题。我 在记得是小学三年级,偶然生病,不能去上学,于是抱膝坐在床上,心里竟有一份巨大幽沉至今犹不能忘的凄凉。为什么痛呢?只因你知道,你的好朋友都在那里,而你偏不在,于是你痴痴地想,他们此刻在操场上追追打打吗?他们在教室里挨骂吗?他们到底在干什么啊?不管是好是歹,我想跟他

12、们在一起啊!于是,开始喜欢点名,大清早,大家都坐得好好的,小脸还没有开始脏,小手还没有汗湿。老师叫:“XXX!” “在!” 正经而清脆,仿佛不是回答老师,而是回答宇宙乾坤,告诉天地,告诉历史,说,有一个孩子”在”这里。 回答”在”字,对我而言总是一种饱满的幸福。人们心中的神明,所以神明,也无非由于“昔在、今在、恒在”,以及“无所不在”的特质。而身为一个人,我对自已“只能出现于这个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感到另一种可贵,仿佛我是拼图板上扭曲奇特的一块小形状,单独看,毫无意义,及至恰恰嵌在适当的时空,却也是不可少的一块。其实人与人之间,或为亲情或为友情或为爱情,哪一种亲密的情谊不是基于我在这里、刚好,你也在这里的前题?一切的爱,不就是“同在”的缘份吗?有一年,和丈夫带着一团的年轻人到美国和欧洲去表演,我坚持选崔颢的长干曲作为开幕曲,在一站复一站的陌生城市里,舞台上碧色绸子抖出来粼粼水波,唐人乐府悠然导出:“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渺渺烟波里,只因错肩而过,只因你在清风我在明月,只因彼此皆在这地球,而地球对于个体生命来说又实在太大,所以不免停舟问一句话,问一问彼此隶属的籍贯,问一问昔日所生、他年所葬的故里,那年夏天,我们也是这样一路去问海外中国人的隶属所在的啊! 我喜欢让自己是一个”紧急待命”的人,随时能说“我在,我在这里!”那是端午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