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雨水 文档编号:147716426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1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必修3第4章第2节课时作业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础巩固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构成情况。读图,回答12 题。 1由图判断,该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是() AB CD 2按照区域发展演进的一般规律,该区域空间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B CD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判断, 阶段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最大,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小, 应该处于区域工业化程度最低的阶段。第 2 题,由图中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可判断,处于初 始阶段,处于最后阶段,处于中间发展阶段,故D 项正确。 答案: 1.C2.D 目前,我国东、南、西、北都有了自己的“特区 ”,出现了老 “特区 ”与新 “特区 ” 共 同发展的新格局。读下图,完成34 题。

2、3促使深圳迅速崛起的主要因素是() A大力推进工业化B改革开放的政策 C大量的外来民工D香港的产业转移 4上海浦东、天津滨海新区作为新“特区”,适宜重点发展() A现代服务业与物流业 B都市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 C原材料加工业和能源工业 D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 第 3 题,深圳是我国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经济特区,政策优惠有利于其发挥自身 优势,率先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第4 题,上海、天津是我国经济发达、技术先进, 且原材料、燃料短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的制造业。 答案: 3.B4.D 读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构成变化情况示意图,回答56 题。 5198020

3、05 年间,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A第一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B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 C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D第三产业比重位居第一位 6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措施有() 充分发挥珠三角地区经济基础好、产业集聚程度高的优势,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 级 调整产业结构,一方面促进现有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加基础产业的比重 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 AB CD 解析: 第 5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总趋势是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第二 产业比重始终位居第一位,第三产业发展势头迅猛。第 6 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应尽快调整产

4、业结构,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有序地转移出去。 答案: 5.A6.D 佛山市政府印发的佛山市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实现“九年大跨 跃” 工作方案中提出,至2017 年,广州、佛山两市要基本实现同城化。据此完成78 题。 7广佛同城产生的影响有()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地域结构发生变化降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 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缩小加强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B CD 8广佛同城后,其GDP 总量直逼上海,但同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 轻工业发达、 重工业薄弱人才资源不够雄厚, 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

5、成本在不断降低 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过大 AB CD 解析: 第 7 题,广佛同城会加强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 市地域结构;会提高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使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第 8 题,广佛在 技术和人才上均落后于上海,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 经济腹地小,这些都是其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近年来该地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上升。 答案: 7.C8.A 9(2016 上海理工大学附中摸底)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发展与工业化水平密切相关, 国际上常用工业化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工业化率是指一个国家当年的工业生产 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6、重。读图回答问题。 (1)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动了城市的迅速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城市 化 水 平 达 到 45% , 通 常 是 指 该 国 家 或 地 区 的 _ 人 口 占 总 人 口 的 比 重 达 到 了 _%。 (2)图示表明,工业化率与城市化水平是相互影响、同步提高的,例如工业化率达70% 时,城市化水平达 _% , 原因是工业化有利于吸纳_劳动力,促进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产生的_ 效应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3)理论模型可以指导未来的实践。2011 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达到51.27%,工业化率达 到 46.60%,根据上图判断我国城市化和工

7、业化发展所处的阶段,并就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 的发展提出建议。 解析: (1)城市化水平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2)从图中可知工业化率达70%时, 城市化水平达60%。工业化有利于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城市化发展;城市产生的集 聚效应,可以促进工业发展。(3)从描述中可知我国工业化与城市化处于中期阶段末期,建 议结合我国实际回答即可。 答案: (1)城市45 (2)60农村剩余集聚 (3)我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均处于中期阶段的末期。建议:应该进一步发展新兴工 业,通过新兴工业促进城市化发展;同时,要注意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城市经济的内涵、 品质,向城市化、工业化后期阶段过渡。 10阅读下列

8、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北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 ” 规划提出城镇化率快速提高的主要目标:到 2015 年,全省城镇化率达到51.5%,城镇人口由2010 年的 3 150 万人增加到3 800 万人。 材料二下图为 20052011 年河北省城镇化率示意图。 (1)2005 年末,河北省的城镇化率为37.7%,而同期全国城镇化率为42.99%。河北省城 镇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目前河北省正处在城镇化和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分析其面临的机遇。 (3)试分析河北省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解析: 第(1)题,结合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和城镇化的表现进行分析。第(2)题,河 北省工业化与

9、城镇化发展可结合其地理位置、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来分析。第(3)题,可从 城镇体系、城市功能、城市规划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中等城市偏少;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水平不高。 (2)地处环首都、环渤海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国家“十二五”规划将京津冀地区 经济一体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有政策支持。 (3)城镇体系不完善,城市集群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城市功能不完善,城市规划建设 和管理水平不高,城市缺乏特色;城市改造建设的任务繁重等。 能力提升 下图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 代表第二产业产 值比重的变化, 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代表第

10、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代表第一 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1 2题。 1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江苏省B河南省 C四川省D海南省 2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原因是() A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B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解析: 第 1 题,从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看,该省区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最大,其次是 第三产业, 说明该省的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结合其城市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可判断为我国 的经济发达省份,从而确定为江苏省。第2 题,该省的工农业发达,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11、 并占用了大量的耕地,使农业产值比重下降。 答案: 1.A2.A (2016 保定期中 )下表为辽宁省与广东省不同年份城市人口比重比较表,读表完成34 题。 1965 年1990 年2000 年2011 年 辽宁省34.1% 50.6% 54.2% 63.3% 广东省17.6% 23.6% 55.1% 66.2% 3.两省城市化进程差异明显,主要原因有() 辽宁省早期城市化发展主要得益于对外开放的政策在 19902000 年间辽宁省城 市化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国家优惠政策支持广东省起步晚是由于气候条件优越、 农业发达,制约了城市化的发展广东省后来居上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 AB CD

12、 4两省城市化要进一步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是() A农村剩余劳动力不足 B基础设施落后 C严格的户籍制度 D区域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升级 解析: 第 3 题,辽宁省早期城市化发展主要得益于矿产资源开发;广东省起步晚, 主要 受国家发展政策的制约。第 4 题,为促进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升 级,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答案: 3.D4.D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改革开放初期, 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和自身条件,从 实际出发,大力吸引外资,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珠三角模式。 材料二随着珠三角地区工业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 材料三长江三

13、角洲地区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 以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 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是我国最大的都市圈。 (1)在珠三角模式的形成过程中,该地区面临的国际经济背景是什么? (2)有一位深圳网民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一些跨国公司将驻华总部从深圳迁往上 海。这说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发生了什么变化? (3)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对城市化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4)与长三角相比,珠三角产业升级面临着困境,究其原因有哪些? 解析: (1)从材料一图可以看出,珠江三角洲模式形成的国际经济背景是国际产业的转 移。 (2)主要从上海和深圳对跨国公司发展所提供区位条件的差异上回答。上海位

14、于长江的 入海口,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市场条件明显优于深圳。( 3)从珠江三角洲的产业结构变化看, 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大幅上升,必然会带来城市规模的扩大。(4)把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区位 条件比较即可作出回答。 答案: (1)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 (2)由追求降低成本转变为扩大市场规模。 (3)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用 地规模扩大。 (4)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 以下内容请删除 一、文理交融,学法兼用。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 大气、 海洋、陆地等,

15、 主要属于理科内容。特别是其中的地球运动及时间计算、太阳高度角、 各种日照图以及气候、洋流、各种等值线图等内容,具有鲜明的理科特点,需要较多的逻辑 思维。学习时,应该采用偏重理科的学习方法,强调理解重于记忆,以会用为目的,侧重于 对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理解运用,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平时还应多做练习,重视解题 思路,特别要多画图,以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高中地理中的人文地理(主要是高中地 理下册和选修教材一)和区域地理 (选修教材二 ),主要属于文科内容,适合采用偏重文科的学 习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非常重要。学习时要多看书,熟悉和掌握知识要点;会看 书,把握教材的脉络和主要思想、观点

16、;还要多思多想,善于总结,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习 人文地理侧重于观点、方法的运用,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图文结合,易学好记。地理学习离不开地图,必须重视地图,识图、用图也是地理学科 最重要的基本技能。高中地理教材中有着丰富多彩的各种类型的插图,与文字配合, 使教材 内容的呈现更加直观、形象、生动。学习时,不论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要重视图的 学习和运用,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和掌握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地 理规律和原理,使地理易懂易学、好记好用。例如,“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 容,必须结合“二分二至日全球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图像来学习,才能阐述清楚,理 解透彻, 遇到相关知识的试题时才能灵活运用,顺利解答, 脱离了地图是难以弄懂和解答这 类问题的。又如,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内容,结合“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