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

上传人:玩*** 文档编号:147715524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孩子你长大了长春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孩子你长大了 知识与技能 1.认识 13 个生字,会写 8 个字,掌握一个多音字“ 圈” 2.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四自然段。 3.在阅读中积累 “ 投入 ”“聚精会神 ”“耐心”“猛然 ”“兴高采烈 ”“默默” 等词 语 过程与方法: 1.随文识字,归类识字等。 2.指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男孩,父亲不同的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遇到困难时自己要想办法解决,相信自己一定行。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 抓住描写男孩动作, 语言的语句, 感受男孩的自信, 了解“ 孩 子你长大了 ” 的意思 教学难点: 第 2 页 学习生字, 抓住描写男孩动作, 语言的语句, 感受男孩的自信, 了

2、解“ 孩 子你长大了 ” 的意思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动画(从婴儿到年少的过程) 师:看了这个视频,同学们发现了什么呢? 生答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是一个小朋友慢慢长大的过程。今天也有 一个小朋友, 他的爸爸认为他长大了,我们一起去认识认识他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跟老师一起来读一下题目:孩子,你长大了(两遍。 好,现在请同学们整理坐姿, 听老师给大家泛读一遍课文,眼睛盯着书, 耳朵听老师读。在听的过程中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文章中写的是谁对 谁说“ 孩子,你长大了 ” ?(师带背景音乐泛读) 师:故事读完了,那谁能回答刚才老师提出的问题呢? 生答 第 3 页 师

3、: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准确。的确是父亲对儿子说的,那咱们今天就一 起走近这对父子,看看在他们两个人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板书: 孩子,你长大了) 师:那同学们,你们愿意自己去读一读这个小故事吗? 生答 师: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出现阅读提示)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要把 自己不会的生字标出来。 (给几分钟时间学生自行朗读)-带背景音乐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已经读完了,你们把生字宝宝画出来了吗? 生答 师:既然你们都把生字宝宝画出来了,老师就带领你们一起去认识认识 它们。我已经把它们请到大屏幕上了,谁愿意做一个人吃螃蟹的人,给 大家读一读啊? 三、指导识字,分析文章 (一)识字教学: 1.带拼音读(出现生

4、字) 2 去掉拼音读(出现生字)开火车读 第 4 页 3.汇报识字方法 (1)讲故事 (2)记动作 (3)加一加 (4)找相似的字 4.多音字 “ 圈” 的讲解(出现生字) 5.指导书写:陪投 (注意陪的第一笔和投的第五笔) 师范写,学生在练习本中仿写 6.词语游戏(基本词语的练习) 师:经过一系列的了解之后,生字宝宝现在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那 就让我们的好朋友去帮助我们一起去学习文章好不好?老师之前让大 家预习了,并且要求大家把段落分好,现在老师想找同学读一读这个故 事。(在读的过程中注意自己不丢字,不落字,不重复)听的同学注意 思考一个问题: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呢? 生读 (4 名同学)

5、师:本文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 生答 第 5 页 (二)分析段落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我们一起走入文章,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情呢?把你们忽闪忽闪的眼睛往这里看(ppt 10 出示 88 页图 ) 1、图中这是什么时间,人物有谁? 2、地点是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同学们迅速读1 和 2 自然段,找到答案告诉老师 生答 时间、人物等 师:就像你们刚才所说的那样,小男孩在玩篮球,那咱们一起来看看他 是怎么玩篮球的呢?谁能读一读他的动作? 生读 师:这里面有几个动词谁能给老师找出来 生答 拍 投 师:小男孩一会拍球,一会又使劲把球投向篮圈,说明小男孩玩的怎么 样? 生答 投入 第 6 页 师:

6、这个词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它的意思是形容做事情聚精会神,全力 以赴。谁能用投入说一句话? (投入 ,试着让学生用投入造句) 师:在这里老师想说几句题外话,篮球确实是一种有魅力的运动,尤其 是男生,他们更喜欢篮球,因为在玩篮球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而且还能 够交到很多的朋友。 所以老师希望我的孩子们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去适 当的接触篮球。 师:那么话说回来,孩子是和谁一起去玩篮球的? 生答 师:那他的爸爸是怎么做的呢? 生答 师:注没注意到这里又有一个动词:“ 望” 同学们一起做一下望的动作, 一个“ 望” 字说明了什么? 生答 师: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这里面也包含了几分不放心,担心孩子磕到 碰到,又包

7、含了几分小小的骄傲,看我的儿子在玩篮球, 他是我的儿子。 师:那在父亲看儿子玩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大家迅速读一读 第三自然段,然后来勇敢地告诉老师。 第 7 页 生答 师:你们看的很仔细,也把正确答案找了出来。是的,在他玩球的过程 中大孩子来了。那面对大孩子时男孩刚开始是怎么样的呢? 生答 师:嗯,他很精准的找到了男孩当时的状态。(男孩儿只能站在一边当 观众。 “ 只能 ” 用特效 ) 师:只能一词能说明他当时心里是不愿意的,可是不愿意没有办法,因 为他们是大孩子,他又抢不过人家。他心里一定非常的无奈。 师:这个时候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一个人,那就是他的爸爸,因为爸爸正 在远处望着他的一举

8、一动。当然这一切他也都看在了眼里。作为爸爸他 看见自己的孩子受了委屈,是怎么做的呢? 生答 师:是的,父亲不忍心看见儿子难过,所以想要帮助他, 在这位父亲的 眼里,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受了委屈的小孩子。 师:面对父亲的帮助,男孩是是怎么选择的? 生答:不,我想我能行。 师:这句话能够表现出男孩什么样的心里啊? 第 8 页 生答:不服输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有道理,“ 不,我想我能行 ” 是对男孩语言的描写, 一个“ 不” 字毫不犹豫的拒绝了爸爸的帮助;为什么他拒绝了父亲的帮 助? 生答:我能行 师:所以说 “ 我想我能行 ” 是他拒绝爸爸的原因,说明了他想靠自己的能 力去解决问题,老师觉得这一想法本

9、身就是长大的表现,男孩说话简短 有力,体现了他绝对的自信。朗读的时候要读出坚定地语气,谁想试一 试? 生答 师:既然他说自己能行,那么他是怎么做的呢?同学们接着看课文。 老师找同学来给大家读一读,其他人仔细听。 生答 (p89 文章部分) 师:这段里有几个动作词,看看谁能快速的找出来 生答:看着等待 接到 传给 玩的 师: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把男孩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生动的展现了出 来,这是一个什么方法呢?那就是找到机会一起玩球,成为大孩子的一 员,这就是一种长大的一种体现。 第 9 页 师:这些动词不是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的,它们的前面都有一些修饰词, 谁能把这些修饰词填上呢? 师:这些词我们今天

10、是第一次遇到,我们需要认识认识它们,让它们成 为以后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聚精会神:形容高度集中注意力。 耐心:不急躁,不厌烦。 猛然:突然,没有心里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师:因为有了这些词,所以能够更加形象的写出男孩等球,接球,玩球 的情景。 师:看到这一幅场景,一直在旁边的爸爸是怎么做的? 生答( ppt 17) 师:正如同学们读的那样,这位父亲确实是这么说的。父亲在 说这句话的时候,眼睛注视着儿子,看上去这这句话是对儿子说的。但 是爸爸这句话是 “ 默默 ” 说的,这里老师要说一下默默的意思是:不说话, 不出声。 师:既然是默默的说,那孩子能够听到吗?他此时

11、在球场上玩篮球。 第 10 页 生答:不能 师:那这句话是跟谁说的? 生答:有可能是对他自己。 师:那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对自己说呢? 生答 师:对,是因为他的儿子。因为他的孩子现在可以独立的去解决问题, 不再依靠爸爸。这让这位父亲感觉非常的高兴,满意,欣慰。“ 长大 ” 不 仅仅意味着身体上的成长,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独立去处理问题的能力。 师:你们相不相信小男孩可以做的更好呢? 生答 师:当然,生活或是学习当中,总会遇见很多有困难的事情,对吧?就 像我们从一年级到现在,其实经历了很多事情,老师很有感触,就像你 们一年级刚来的时候,连班级是什么都不知道,数学练习册是哪本都不 认识。到今天,老师真的觉

12、得你们长大了很多。我相信,只要你们勇敢 地去面对问题,一次一次的去解决它,你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好。你们相 不相信越来越好的自己呢? 生答:相信 师:好,那我们现在一起来唱响我们班的班歌我相信 第 11 页 我讲的这一课是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的一 篇故事。故事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揭示了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以及 我们要学会慢慢长大。这节课我主要采用了集中的教学方法。 一、首先直扣主题, 把孩子带到故事情节中去。 给学生创造愉悦的氛围, 猜谜语等,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认识本课生字。 二、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 识字教学中,运用直观的图片,感受想象情境,进行识字。 三、在阅读中,采用了指读,齐读,合作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 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再反复朗读后,让孩子进行表演,激发学生兴趣, 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在这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孩子识记生字的方法不够多种多样,文中贪 婪和沉浸等重点词语没有理解。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探索。争取在 以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心得体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