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上传人:五****心 文档编号:147713 上传时间:2016-11-28 格式:PPTX 页数:41 大小:45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二轮专题ppt课件(6)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6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第二部分 近代史部分600分易混 概念 &考点700分综合 考法 &考练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本专题核心是人文精神,内容包括古希腊人文主义的起源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近代的发展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及成熟 (启蒙运动 )三个阶段,人文主义思想一脉相承并不断发展。结合三个阶段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深刻理解各阶段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理解思想解放运动对社会政治、经济与科技教育等的影响。600分基础 考点 &考法考点 1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考点 20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考点 21 启蒙运动分考点 1 “人是万物的尺度 ”考法 1 古

2、希腊人文主义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考法 2 智者学派分考点 2 “美德即知识 ”考法 3 苏格拉底的思想考法 4 苏格拉底之死说明什么分考点 3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考法 5 柏拉图的思想考法 6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成就考法 7 “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考查中外思想家的思想考点 19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1 背景(1)政治: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重视公民个人价值 , 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经济:工商业发达 , 城邦经济繁荣 。(3)文化:希腊人具有思想自由 、 渴求知识 、 乐于探究的文化传播精神 。(4)地理:面向海洋 , 海外贸易发达 , 易形成开拓冒险 、 平等诚信的观念 。(5)个人:

3、 普罗泰格拉 、 苏格拉底 、 柏拉图 、 亚里士多德 等先哲们勇于探索 、 善于思辨 。2 人文主义的内涵人文主义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 , 注重维护人性尊严 , 简言之就是以人为本 。 人文主义是西方思想文化的核心 , 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探讨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 , 反对迷信和绝对权威; 强调人的价值 , 崇尚人的理性 , 追求思想自由;重视知识的作用 , 强调好学深思 , 发挥人的主体作用 。1 主要思想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研究主体 , 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 其思想为:(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 提出 “ 人是万物的尺

4、度 ” ,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 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 体现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2)反对迷信 , 强调自由 , 一切以人为尺度 。(3)不强求道德一律 。2 影响(1)积极:启蒙和解放了雅典民众的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 , 推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2)消极: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 , 否定制度 、 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 ,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 , 道德沦丧 , 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以人为中心 , 导致雅典社会世风日下 , 道德沦丧 , 为解决此问题 , 苏格拉底提出了对 “ 真善美 ” 的认识 。1 主要思想(1)

5、“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2)“ 知德合一 ” (即美德即知识 )。(3)“ 善 ” 是人的内在灵魂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2 地位: 第一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 人 ” 的学问 。1 雅典民主政治的缺陷 。 雅典的 抽签选举 、 轮番而治 等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 , 忽视人的品德和能力 , 容易导致国家权力被滥用和误用 。 例如 , “ 陶片放逐法 ” 规定只要公民投了 6000票就会被放逐 ,不管你是否真的有罪 。 公民大会的投票也不能体现公正 。2 苏格拉底以死向人们说明守法的重要意义 。 面对死亡判决 , 苏格拉底却毅然赴死 , 说明他虽然受到不公正的判决 ,

6、也不肯违反国家的法律而求生 。 为维护民主制度仍然勇敢殉道 , 坚持真理与正义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 人类社会 。 如果说苏格拉底重点在于对人 “ 真善美 ” 的认识的话 , 其学生柏拉图则是建立在假想之上的对 “ 真善美 ” 的追求 , 主要体现在代表作 理想国 中 。 其理想国是 “ 乌托邦 ” (即无法实现 )。核心思想: “ 理念论 ” (“ 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 , 哲学上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 虽然有很多错误 , 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 , 推动了人文主义发展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 其思想成就为:1 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 强调人类是最高级的 。2

7、第一次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 , 充分体现其人文精神 。1 古希腊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1)泰勒斯提出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开始关注自然而非神,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从关注神到关注自然 )(2)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提出 “人是万物的尺度”,否定以神为万物的尺度,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从以神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 )(3)苏格拉底提出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美德即知识 ”(即知德合一 )、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等, 第一次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 “人 ”的学问 ;体现其对 “真善美 ”的认识。 (对 “真善美 ”的认识 )(4)柏拉图对 “真善美 ”的追求建立在假想之上,认

8、为 “理念 ”是万物的本原。主张建立 “理想国 ”。 (对 “真善美 ”的追求;理性思考;假想之上 )(5)亚里士多德对 “真善美 ”的追求建立在现实社会之上,他成为最博学的人,第一次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这些先哲们的思想体现了古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2 苏格拉底思想与孔子思想比较孔子 苏格拉底相同点 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 , 肯定教育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 “善 ”, 追求个人品性修养不同点目的 恢复周礼,为奴隶制度服 务 挽救衰退中的城邦制度主张 核心 “仁 ”;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有教无类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 美德即知识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

9、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影响 开创儒家学派 , 奠定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基础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 , 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深远影响考点 20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分考点 1 文艺复兴考法 1 文艺复兴为何首先开始于意大利 (背景、概念、性质 )考法 2 代表人物、作品及人文主义精神内涵考法 3 文艺复兴的影响分考点 2 宗教改革考法 4 宗教改革的背景、内容考法 5 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考法 6 从卡诺莎之辱到胡格诺战争和英国国教:王权与教权的较量考法 7 )经济:十四五世纪 , 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根本原因 )。(2)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追求现世

10、享乐 , 要求摆脱教会束缚 。(3)文化:意大利保留大量古代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典籍 。2 文艺复兴借助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原因(1)当时封建神学占统治地位 , 教会势力庞大 , 不容其他思想和学说传播 。(2)封建神学的理论体系大多是依据古希腊罗马的科技思想文化成果 。(3)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 还无力与神学正面冲突 , 所以借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之名而行反对封建神学 、 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之实 。 (根本原因 )3 概念: 文艺复兴发生于 14 17世纪的欧洲 , 它是从意大利兴起 , 然后扩展到西欧各国的一场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 性质: 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11、 。1 代表人物及成就意大利“ 文学三杰 ”但丁:神曲(中世纪最后、新时代最初的诗人)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 “ 人的学问 ” 代替 “ 神的学问 ” “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传平等,主张发展个性)意大利 “ 美术三杰 ”达 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雕塑大卫拉斐 尔:圣母像英国的莎士比亚(扩展):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2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 是文艺复兴的核心与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内涵:是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 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 强调人对现世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 。 崇尚理性和

12、科学 。1 积极性(1)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为资产阶级解除了精神枷锁 。(2)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 , 民族国家开始形成 。(3)促进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如天文学 ), 促进生产力发展 。(4)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 。2 局限性: 没有彻底摒弃宗教欺骗;过分推崇人文主义 , 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 、 泛滥和社会混乱;未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 , 也没有批判封建制度 。1 背景(1)腐朽的天主教会阻碍了德意志资本主义的发展 , 激化了矛盾 。(根本原因 )(2)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 , 解放了人们思想 。(3)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 (直接原因或导火线 )2 序幕:

13、1517年 , 马丁 路德发表 “ 九十五条论纲 ” , 标志着宗教改革开始 。3 扩展: 宗教改革在欧洲许多地方兴起 , 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派 , 如路德派 、 加尔文派 、 英国国教等 。4 主张(1)“ 因信称义 ” , 只要有虔诚的信仰 , 灵魂便可以得救 。(2)每个基督徒都有直接阅读和解释 圣经 的权利 。(3)简化宗教仪式 , 神职人员可婚配 。(4)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 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1 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直接与教会教皇进行斗争 。 这一时期的斗争主要是 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 , 提倡人的解放 , 宣扬王权高于教权 。 它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 。 此阶段斗

14、争采用披着宗教外衣的形式 , 但并没有抛弃宗教神学思想 。2 宗教改革的人文主义精神内涵: 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 , 崇尚精神的自由和得救的自主 。1 1077年 , 教皇格列高利七世宣布教皇的地位高于一切世俗政权 , 甚至可以罢免皇帝 , 徳皇亨利四世反抗教皇却失利 , 被迫妥协 。 1077年 1月 , 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卡诺莎城堡向教皇 “ 负荆请罪 ” , 他和妻子与孩子赤足披毡 ,在雪地里站了三天三夜 , 才得到教皇的饶恕 , 史称 “ 卡诺莎之辱 ” 。 其实质是在同教权斗争中王权失败 。2 16世纪 40年代 , 加尔文教开始在法国传播 , 称为胡格诺教 (法国新教派

15、), 与国王支持的天主教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 , 1572年 8月 24日即天主教的圣巴托罗缪节前夜 , 天主教在巴黎大肆屠杀胡格诺教徒 , 史称 “ 圣巴托罗缪之夜 ” 。 1598年国王亨利四世宣布天主教仍为国教 , 胡格诺教徒在法国有信仰新教的自由 。3 亨利八世 (1491 1547)在英国推行宗教改革 , 宣布英国教会脱离罗马教廷 ,自己成为英格兰最高宗教领袖 , 成立脱离罗马教廷的英国国教会 。 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推动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 说明王权战胜教权 。1 影响(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 , 各国王权得到加强 , 新教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2)思想文化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 , 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 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 。(3)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 。2 性质: 在宗教外衣掩饰下的反封建反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分考点 1 理性时代的到来考法 1 启蒙运动的背景 (原因 )、内容、性质考法 2 人文主义发展 理性主义 (指导思想和核心 )分考点 2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考法 3 启蒙思想家的思想 (考查重点 )分考点 3 启蒙运动的影响考法 4 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