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47705300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word练习题 .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才之路】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 4.2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基础夯实一、非选择题1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渗透了研究问题的多种科学方法:(1)实验环境的等效法:_;(2)实验条件设计的科学方法:_;(3)实验原理的简化:_,即当小车质量M车m沙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沙及桶的总重力m沙g;(4)实验数据处理的科学方法:_;(5)由aM车图象转化为a图象,所用的科学方法:_。(以上各题均选填“理想实验法”、“图象法”、“平衡摩擦力法”、“化曲为直法”、“控制变量法”或“近似法”)答案:(1)平衡摩擦力法(2)控制变量法(3)近似

2、法(4)图象法(5)化曲为直法解析:(1)由于小车运动受到摩擦阻力,所以要进行平衡摩擦力,以减小实验误差,称为平衡摩擦力法;(2)在探究加速度、力与质量三者关系时,先保持其中一个量不变,来探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称为控制变量法;(3)当小车质量M车m沙时,细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近似等于沙及桶的总重力m沙g,称为近似法;(4)通过图象研究实验的结果,称为图象法;(5)在作图时,由aM车图象转化为a图象,使图线由曲线转化为直线,称为化曲为直法。2(重庆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关系的实验,图甲为实验装置简图。他想用钩码的重力表示

3、小车受到的合外力,为了减小这种做法带来的实验误差,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要平衡摩擦力B实验时不需要平衡摩擦力C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D实验进行时应先释放小车再接通电源(2)如图乙所示是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其中A、B、C、D、E是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距离如图所示。则打C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为_;该同学计算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为_。答案:C或解析:(1)只有保证钩码的重力要远小于小车的总重力,钩码的重力才能近似等于小车受到的合外力。(2)C点的瞬时速度等于AE或者BD的平均速度,即vC求加速度,使用逐差法,得a3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

4、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表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1)图(b)所示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保持沙和沙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实验次数12345678小车加速度a/ms21.901.721.491.251.000.750.500.30小车质量m/kg0.250.290.330.400.500.711.001.67kg14.003.453.032.502.001.411.000.60请在下图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图线,并由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

5、关系式是_。答案:(1)3.2m/s2(2)a解析:(1)由逐差法得a102m/s23.2m/s2(2)如图所示由图知斜率k0.5,即保持拉力 F0.5N,所以a4(天津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五校期末联考)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研究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小车的加速度与小车受到力的关系。(1)图2是实验中获取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其中0、1、2、3、4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图中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打“3”计数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m/s,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_m/s2。(计算结果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2)

6、下列措施中不正确的是_。A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B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在塑料小桶中添加砝码,使小车能匀速滑动C每次改变拉小车的拉力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3)某组同学由实验得出数据,画出的a的关系图线,如图3所示,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作用在小车上的恒力F_N。当小车的质量为5kg时,它的加速度为_m/s2。答案:(1)0.260.50(2)BC(3)51解析:(1)v3m/s0.26m/sam/s20.50m/s2。(2)实验首先要平衡摩擦力,使小车受到的合力就是细绳对小车的拉力,故A正确;平衡摩擦力的方法就是,小

7、车与纸带相连,小车前面不挂小桶,把小车放在斜面上给小车一个初速度,看小车能否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改变小车拉力,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错误;实验中通过在塑料桶中增加砝码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故D正确,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B、C。(3)由图可知a的关系图线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说明物体所受的合力是定值,a图象的斜率:kF5N,当M5N时,a1m/s2能力提升一、非选择题1(东北育才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带滑轮的长木板和弹簧测力计均水平固定。(1)实验时,一定要进行的操作是_。A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选接通电源,再释放小车,打出一

8、条纸带,同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B改变砂和砂桶质量,打出几条纸带C用天平测出砂和砂桶的质量D为减小误差,实验中一定要保证砂和砂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的质量(2)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横坐标,以加速度a为纵坐标,画出的aF图象可能正确的是_。(3)若测出的aF图象的斜率为K后,则小车的质量为_。答案:(1)AB(2)A(3)解析:(1)根据实验原理不难选出A、B;(2)当质量一定,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所以A正确;(3)由实验装置图可知拉小车的力等于2倍的弹簧测力计示数,故M。2在做“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保持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不变,测得小车的加速度a和拉力F的数据如下表所示F(N)

9、0.200.300.400.500.60a(m/s2)0.110.190.290.400.51(1)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上作出aF图象;(2)图象斜率的物理意义是_。(3)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为_kg。(4)图线(或延长线)与F轴截距的物理意义是_。答案:(1)见解析(2)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3)1(4)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解析:(1)根据所给数据在所给坐标系中准确描点,作出的aF图象如图所示。(2)图象斜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3)由(1)中图象可得:,解得M1kg。(4)由aF图象可知,当力F0.1N时,小车开始运动,说明此时小车受到的阻力为0.1N。3(云南楚雄市2014

10、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在“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的纸带打上的点计算出。(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_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检查出加速度a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做a与_的图象。(3)如图(a)是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_。(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

11、的aF图线,如图(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答:_。(5)已知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频率为50Hz,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利用下图给出的数据可求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_。(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1)M远大于m(2)(3)摩擦力平衡过度或倾角过大(4)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M(5)1.58m/s2解析:(1)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2)a与成正比,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应作a图象;(3)图中没有拉力时就产生了加速度,说明平衡摩擦力时木板倾角过大;(4)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乙a丙,根据FMa可得M,所以M乙M丙,故两人的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同;(5)每两点之间还有4个点没有标出,所以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逐差法得:a1.58m/s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