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703629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2.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酬乐天中考试题集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中考试题 (一)2008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 2、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

2、,说一说你的理解。(3分) 答:(1)思想感情:。(2分) (2)哲理:。(1分) 【参考答案】:1、B(正确理解是: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2、(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或“虽身经危难却不消极气馁,而是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和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意思对即可)(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如回答“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规律”亦可) (二)2008年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3、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诗的颔联中借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闻笛赋: (2)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参考答案】:1、怀念故友;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2、示例一:这两句诗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思是说,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示例二:“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发,“

4、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 示例三:原意是:沉船旁边千帆飞驶而过,病树前头万木峥嵘,春意盎然。新意是:事物在迅速向前发展,相信未来一定比现在更美好,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三)2009年连云港市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5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3分)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2分) 【答案】(1)

5、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2)示例供参考: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四)2009年沈阳市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答案】:C (五)(2010贵州省毕节市,二(),分)诗歌鉴赏:(甲)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韩愈 【唐】刘禹锡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

7、千。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甲)诗中 “左迁” 的意思是 ;请概括(甲)诗首联的意思: 。(乙)诗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两句诗运用了典故,涉及到的两个人物分别是 和。(分) ()请你简要分析(甲)(乙)诗在情感方面的异同。(4分) 【答案】 ()贬官;朝奏夕贬;向秀;王质。(4分) ()相同点:两首诗都表现了被贬官之后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不同点:(甲)诗语虽悲

8、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乙)诗表现诗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4分) (六)(2010河北省,一,5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 问题。(5 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这首诗的作者是;标题中的“乐天”是指诗人 。(2 分) 2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每句只划一处)(1 分)巴 山 楚 水 凄 凉 地,二 十 三 年 弃 置 身。 3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哲理?(2 分)答: 【答案】1.刘禹锡 白居

9、易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3蕴涵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七)(2010山东省滨州市,(一),3分)古诗词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全品中考网(1)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 。(1分)(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_ 【答案】(1)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评分:共1分。(2)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

10、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评分:共2分。只答出诗作的本意或新意,即可得满分。 (八)2006扬州市试题: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完成1112题。(4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的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遭遇?(2分) 2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豁达。请结合划线诗句,作简要分析。(2分) 【答案】1答题要点: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评分标准:2分,每点各1分,意对即可。2答题要点:“沉舟”、“

11、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1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梧州市)古诗文阅读阅读题一、诗句的理解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2、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本意和比喻义是什么?含有怎样的哲理? 二、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答问题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_,到乡翻似_。 沉舟侧畔千帆过,_。 今日

12、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这首诗的作者_字_。题目中的“乐天”指_。 5在诗中空格处填上相应词语和诗句。 6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弃置身 怀旧 翻似 7诗中写新陈代谢不可抗拒的一联是_。这一联的意思是:_。 8、诗人用闻笛赋烂柯人这二个典故,分别有什么用意?9、对这首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D)A、诗题中的乐天是大诗人白居易的字。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酒宴上白居易写了一首诗对刘禹锡被贬遭遇表示了深切同情与关怀,诗人就写了这首诗来答谢。B、首联两句尽写自已被贬遭遇之情,但诗人并不直率倾诉自已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自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来表达,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C、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战友王叔文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用典故贴切、感情深沉。D、这首诗中的千古名句是颔联,意思是: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末来肯定比现在好。它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10、简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