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147702974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3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有答案)-(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环境卫生学第一章 绪论一、填空题1环境介质是指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和_。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三类。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和_。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答案1大气;水;土壤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二、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

2、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三、选择题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E空气

3、、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B铅、镉、汞、酚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D环境破坏对地质

4、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B臭氧层破坏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D生物多样性锐减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B人群健康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B环

5、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13清洁生产是指(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C清洁的生产过程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B

6、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答案1.C2.E3.B4.D5.C6.B7. C8.B9.D10.A11.A12.E13.D14.D四、问答题: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2

7、)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一、填空题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和_;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和_;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

8、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和_。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和_。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和_三个主要阶段。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和_。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_和_。答案1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生态环境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3引发;促长;进展4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5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二、名词解释1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

9、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3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自然环境。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5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 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6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即食物网。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8生态系统健

10、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9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10易感人群: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2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13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14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

11、度或剂量。15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三、选择题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E都不是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是异养型微生物B是草食动物C是肉食动物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

12、食物关系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4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总水量的(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左右 E5.0左右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B人类改造环境C互为因果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E无特殊关系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

13、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A两头大,中间小B两头小大,中间大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金字塔形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E都一样大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A生理代偿的变化二级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一级C正常调节的变化D出现严重中毒四级,五级是死亡E生理异常的变化三级9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B后天获得的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D是不会改变的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A历来存在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C依然存在D将继续长期存在E将逐渐消失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见E夏秋季多见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E影响环境质量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包括动物毒素(神经毒素、凝血毒素、抗凝血毒素等)和植物毒素(生物碱、糖苷、毒蛋白、草酸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