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

上传人:凹** 文档编号:147700521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17届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及答案-高三语文试卷河北省邯郸市一中2017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三、四题选一题作答)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自先秦以来,我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与白话保持着严格的距离。散文发展史,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就是文言文发展史。其间虽然偶有白话的渗透,但大局不改。然而,文言这种不言而喻的至尊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挑战。黄遵宪以及谭嗣同、陈荣衮等都曾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裘廷梁更是以白话为维新之本,甚至主张“崇白话而废文言”。梁启超

2、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将文言撕开了一道难以弥合的裂口。随着科举制度的消亡,民国代兴,白话文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席卷南北,所向披靡。到新青年创立,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更是接连发表文章,像精心设计的组合拳一般,对已经摇摇欲坠的古文施以致命打击。中华民国时期,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明确提出要对今日之文学改良,主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烂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八事,文字虽然还较温和,但里面分明隐藏着要用“活文学”也就是白话文学替代古文的用心。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更将胡适的“改良”升级为“革命”,毫不隐晦地

3、说:“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而笔锋所向,尤在“明之前后七子及八家文派之归、方、刘、姚”,将他们戴上“十八妖魔”的高帽,而“桐城派”等“今日吾国文学”,因为“悉承前代之敝”,也同样在宣战打击之列。新青年同期还刊载了钱玄同致陈独秀的信,该信一边大力赞赏胡适白话体文学主张,一边又以挑衅的口吻指出:“唯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虽然,得此辈多咒骂一声,更是价值增加一分也。”在陈独秀“

4、妖魔”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谬种”的骂辞,所骂对象也更加接近当代,火药味又浓三分。按说,面对这种公然挑战,与传统文学有瓜葛的文人学者,特别是无端遭到辱骂的桐城派,应该挺身而出,群起反攻。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或许是经过长期的白话文思想冲击,人们已经真切感受到古文确实已经日薄西山,白话文的世纪就要到来,真切地感受到胡适、陈独秀所言是大势所趋,当时并没有多少人出来应战。他们有的徒兴哀叹,有的静观其变,有的干脆改弦易辙。严复以为:“此事全属天演,革命时代,学说万千,然而施之人间,优者自存,劣者自败,虽千陈独秀,万胡适、钱玄同,岂能劫持其柄?则亦如春鸟秋虫,听其自鸣自止可耳。”不过,事情总有些例外,林纾

5、就是这例外中最为突出的一个。还在胡适、陈独秀们在新青年上高声叫阵时,林纾很快在上海坚定予以回击。遗憾的是,历史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林纾挺立中流,以身作闸,挽狂澜于既倒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无论如何还是无法以一己之躯阻挡大江东去。(节选自罗书华古文最后的守夜人)1下列各项对文中改良古文论战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启超在文言中掺入俚语与外国语法的新文体与文界革命,给予了地位至尊的文言难以恢复元气的一击。B新青年的创立,为改良古文的论战提供了主阵地,胡适、陈独秀、钱玄同等人是冲锋陷阵的主将。C文言的地位在晚清时期受到严重挑战,其表现之一就是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提出“八事”,主张文学改良。D同为白

6、话文运动的倡导者,陈独秀的言辞比胡适的更为犀利、一针见血。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自先秦以来,中国散文就一直以文言作为基本工具或媒介,从这个角度来说,散文的发展史也就是文言文的发展史。B晚清时期的黄遵宪等人提出“言文合一”的主张,挑战文言的地位,之后的白话文运动更加速了文言隐退的步伐。C陈独秀在文学革命论中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军的三大主义,并把笔锋指向了明前七子、后七子,指向了八家文派的代表人物。D一些传统的文人学者已真切地感受到了古文已经走到末路,因此面对胡适等人的挑战,只有林纾等极少数的人进行反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晚清白话文运动开启了“五四”白

7、话文运动的先声,但其性质不同于“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它仍然属于古代白话文的范畴。B钱玄同在陈独秀“妖魔说”的基础之上,把“谬种”骂辞的矛头指向古文,对古文的批判更加具有火药味。C严复站在一个更高点,认为白话文替代古文是自然的进化,人类必须顺其自然。D就人类文化发展的总体趋势而言,白话文替代古文有着历史的必然性,而且是进步的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玚,字德琏,吴郡吴人也。少倜傥,好谋略,博涉经史,尤便书翰。王僧辩之讨侯景也,王琳为前军,琳与玚同门,乃表荐为戎昭将军、宜都太守,仍从僧辩救徐文盛于武昌。会郢州陷,乃留军镇巴陵,修战守之

8、备。俄而侯景兵至,日夜攻围,玚督所部兵悉力拒战,贼众奔退。高祖受禅,王琳立梁永嘉王萧庄于郢州,征玚为太府卿,加通直散骑常侍。及王琳入寇,周遣大将史宁率众四万,乘虚奄至,玚助防张世贵举外城以应之,所失军民男女三千馀口。周军又起土山高梯,日夜攻逼,因风纵火,烧其内城南面五十馀楼。时玚兵不满千人,乘城拒守,玚亲自抚巡,行酒赋食,士卒皆为之用命。周人苦攻不能克,乃矫授玚柱国、郢州刺史,封万户郡公。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及闻大军败王琳,乘胜而进,周兵乃解。玚于是尽有中流之地,集其将士而谓之曰:“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遂遣使奉表诣

9、阙。高宗即位,以玚功名素著,深委任焉。太建四年,授都督荆、信二州诸军事、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出镇公安。玚增修城池,怀服边远,为邻境所惮。后主嗣位,复除通直散骑常侍,兼起部尚书。后主频幸其第,及著诗赋述勋德之美,展君臣之意焉。又为五兵尚书,领右军将军,侍中如故。玚事亲以孝闻,于诸弟甚笃睦。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时兴皇寺朗法师该通释典,玚每造讲筵,时有抗论,法侣莫不倾心。以年老累乞骸骨,优诏不许。祯明元年卒官,时年七十二。(节选自陈书)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

10、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B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C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D性通泰/有财物散之/亲友常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为学者所称而处/己率易/不以名位骄物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禅也叫禅让,如尧让位于舜。后指帝王把帝位让给别人。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B阙是皇宫门前两边的望楼,可借指宫廷;“诣阙”既可指前往朝廷,又可指前往京都。C“陈”和“周”是南北朝时的两个

11、朝代,陈在宋、齐、梁之后,周在梁、唐、晋、汉之后。D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一种说法: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意为回老家安度晚年。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A孙玚通晓谋略,战功卓著。侯景围攻,他率部下全力抵抗,顺利解围;与大将史宁作战时,在兵力悬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仍让周兵吃尽了苦头。B孙玚审时度势,能屈能伸。他先前跟随王琳做梁永嘉王的太傅卿、通直散骑常侍,当王琳兵败之后,他召集将士分析形势,假意归顺,保留实力,伺机而动。C孙玚劳苦功高,深受恩宠,高宗即位后,非常信任和重用他,派他都督军事,把守重镇;后主继位后,常常亲自拜访他,并写诗称赞他的功绩。D孙玚博学多才,被

12、人钦慕。他自幼涉猎广泛,博览群书,后又造访讲经之处,经常和高僧谈论佛经,并时有论辩,让僧侣们心悦诚服。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玚伪许以缓之,而潜修战具,楼雉器械,一朝严设,周人甚惮焉。(5分)(2)吾与王公陈力协义,同奖梁室,亦已勤矣。今时事如此,天可违乎!(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度浮桥至南台陆游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注浮桥:今福州市闽江旧大桥,宋时是由船只连成的浮桥。九轨:轨,指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九轨”意指浮桥桥面

13、宽广。8.颔联写出了浮桥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写出浮桥的特点的?(5分)9.颈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赏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1)屈原在离骚书写了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里“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相似的境遇的诗句是“_,_。”(2)李商隐锦瑟一诗由思忆青春年华起笔,写得如梦如幻,最后以 “_?_”表示追梦已醒,只是当时不甚分明的慨叹。(3)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描写水面月光美丽、湖中明月如玉的句子是:“_,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天火阿

14、来多吉跃上那块巨大的岩石,口中发出一声长啸,立即,山与树,还有冰下的溪流立刻就肃静了。岩石就矗立在这座山南坡与北坡之间的峡谷里。多吉站在岩石平坦的顶部。背后,是高大的乔木,松、杉、桦、栎组成的森林,墨绿色的森林下面,苔藓上覆盖着晶莹的积雪。岩石跟前,是一道冰封的溪流。溪水封冻后,下泄不畅,在沟谷中四处漫流,然后又凝结为冰,把一道宽阔平坦的沟谷严严实实地覆盖了。沟谷对面,向阳的山坡上没有大树,枯黄的草甸上长满枝条黝黑的灌丛。草坡上方,逶迤在蓝天下的是积着厚雪的山梁。多吉手中一红一绿的两面小旗举起来,风立即把旗面展开,同时也标识出自身吹拂的方向。他挥动旗子的身姿像一个英武的将军。他口诵祷词。多吉是

15、在呼唤火之神和风之神的名字。呼唤本尊山神的名字。他感觉到神灵们都听到了他的呼唤,来到了他头顶的天空,他的眉宇间掠过浅浅的一点笑意。他在心里默念:“都说是新的世道,新的世道迎来了新的神,新的神教我们开会,新的神教我们读报纸,但是,所有护佑机村的旧的神啊,我晓得你们没有离开,你们看见,放牧的草坡因为这些疯长的灌木已经荒芜,你们知道,是到放一把火,烧掉这些灌木的时候了。”神们好像有些抱怨之声。多吉说:“新的神只管教我们晓得不懂的东西,却不管这些灌木疯长让牧草无处生长,让我们的牛羊无草可吃。”他叹息了一声,好像听见天上也有回应他叹息的神秘声音,于是,他又深深叹息了一声,“所以,我这是代表乡亲们第二次求你们护佑。”他侧耳倾听了一阵,好像听见了回答,至少,围在岩石下向上仰望的乡亲们从他的表情上看到,他好像是得到了神的回答。在机村,也只有他才能得到神的回答。因为,多吉一家,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