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PPT

上传人:日度 文档编号:147660621 上传时间:2020-10-12 格式:PPTX 页数:53 大小:1.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烛之武退秦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PPT(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初读文章 1.标段落号 2.注音 3.结合初中文言知识勾出文言知识点,查字典 重点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 文言特殊句式 二、再读文章 1.用铅笔旁批段意 2.完成课后一大题(做在书上),文言文预习要求,1,文言文该学些什么?,1、认准字形字音字义。(自己利用工具书和注释完成),2、理解词语和句式: (1)掌握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2)了解常见的虚词 (3)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和用法。,2,3、正确把握句子在文中的意思,并能翻译成现代汉语。,4、能从文中了解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 和文学常识。,5、能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内容,并能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

2、的观点态度。,6、能吸收其中的思想精华,借鉴其写法,并从中得到启发,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3,一、预测式阅读 二、探究式阅读,学 会 如 何 阅 读,4,“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宋朱熹 “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 清 姚鼐尺牍。 “不动笔墨不读书。” 古语,诵读、思考、积累(圈点批注),学法指导,5,春秋时代是一个烽烟四起,群雄纷争的时代。武士们凭着一身是胆驰骋疆场;文士们凭着满腹经纶运筹帷幄;辩士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周旋于诸侯之间。历史的舞台上精彩纷呈。 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大江东去,淘尽了千古英雄。然

3、而,一位“须发尽白,佝偻其身,踌躇其步”,但能“口悬河汉,舌摇山岳”的老者的身影,却不时地闪现在历史的天幕之上。,6,烛之武退秦师,7,文学常识关于左传,第一部 编年体 左丘明 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春秋三传” 以春秋的记事为纲,8,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关于左传,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朱彝尊经文考,9,史书体例,10,预测式阅读,烛 之 武 退 秦 师,为 什 么 退?,怎 样 退?,退 的 结 果?,11,“读”不是看

4、“读”是为了读“懂” “读”和读“懂”都是要有方法的。,探 究 式 阅 读,语文考试的150分中,102分的试题是对“读懂”的检测。,阅读题中80的丢分都因“没读懂”。,抓文本信息,知识、方法在笔记本上,更要在心里。,12,无能为( )也矣,共( )其乏困,秦伯说( ),与郑人盟,夫( )晋何厌之有,微夫( )人之力不及此,佚之狐( ),若不阙( )秦,夜缒( )而出,失其所与,不知( ),使杞( )子、逢( )孙 戍( )之,预习检测,晋军氾( )南,fn,f,wi,zh,gng,yu,qu,f,zhu,q,png,y,sh,13,文 本 探 究,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 2.烛之武为

5、何要退秦师? 3.烛之武用哪些事理和事实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 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5.故事涉及几个人物?他们之间的关系? (人物关系图) 6.故事发生时秦、晋、郑三国的地理形势?战争形势? (战争形势图),14,相 关 背 景,春秋五霸,齐 桓 公 宋 襄 公 晋 文 公 秦 穆 公 楚 庄 王,15,灯谜:陕西山西结交情,秦晋之好 :两姓联姻,16,秦 晋 之 好,1.秦晋三次联姻 公元前676年,晋献公之女穆姬嫁给秦穆公为夫人。 在此后20年间,又有过两度联姻。 2.晋文公重耳即位前有过19年的逃亡,途经狄国、卫国、齐国、曹国、宋国、郑国、楚国、秦国。 秦穆公:送

6、5个女子给重耳作姬妾,并护送其回国。,17,无 礼 于 晋,重耳一行来到郑国关前,派人通报郑文公。郑国大夫叔瞻说:“重耳,是晋国的贤公子,与君侯同宗,宜当结交!”郑文公是个连父子亲情都不认得的主,哪会买这个账。文公拒绝:“每年从我们这里路过的诸侯、公子那么多,如果每个都去招待,我们哪有那么多钱?” 于是乎,郑文公催促着重耳一行赶紧赶路,不要在郑国闲呆。,18,贰 于 楚,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

7、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19,秦 晋 围 郑,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20,春 秋 时 期 形 势 图,故事背景,郑国地处中原:北临晋 国,南接楚地,西通周 王,东邻群雄。齐楚秦 晋争霸,郑国首当其冲。,2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课 文 详 析,以

8、:因为,连词,于:对,介词,引出对象,无礼于晋=于晋无礼,军:驻军。,名动,状语后置句,贰于楚=于楚贰,贰:依附于晋的同时又依附于楚,数动,状语后置句,一、秦晋围郑,22,秦 晋 围 郑 形 势 图,23,秦晋围郑形势图,国危矣,1.秦晋围郑,来势凶猛; 弱小郑国,危如累卵,为人物出场铺垫。 2.但分驻两地,暗示郑国有机可乘,为下文的成功分化秦、晋两国埋下伏笔。,交代秦晋围郑的形势有何作用?,公元前630年,24,作用题,1.内容上:点明信息; 2.结构上:为后文做铺垫对比;为下文埋伏笔。 3.手法及效果上:突出情感(主旨);突出人物形象。,25,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

9、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二、临危受命,言于郑伯=于郑伯言,若:如果,使:派,师:军队,之:代词,代这个意见,辞:推辞,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助词。,犹:尚且,为:做(什么),已:同“矣”,用:重用,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您,而:才(表承接),是:这,过:过错,然:可是,焉:语气词,表陈述语气,26,文章写烛之武在使命面前先“辞”后“受”,有什么作用?,写法探究:,这段文字看似闲笔,却有重要作用: 交代了烛之武的近况,是一个不被重用的老臣。 委婉的批评郑伯不能

10、用人,但在关键时刻,作为国君尚能接受规谏,诚恳负责,勇于自责。 点明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 这一内容粗线条地勾勒出烛之武的形象,为下文写他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作了必要的铺垫。,27,有充分洞察力和预见性 慧眼识才的伯乐 (侧面写烛之武),佚之狐: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一个“必”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分析人物:,未见其人,先知其才,28,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绵里藏针,郑伯的“软” 招 承认错误,态度诚恳,大度宽容,屈尊自责,晓之以理。,郑伯的“硬”招前后是转折关系,重在“不利”,郑 伯 形 象 分 析,善于纳谏

11、 ,勇于自责 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身利益,29,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夜:在夜里。,名状,而:连词,表修饰,夜缒(烛之武)而出,(烛之武)曰,既:已经,亡:使灭亡。,使动用法,有益于君=于君有益,敢:哪里敢,以:用、拿,介词,执事:您,敢以烦=敢以(之)烦,而:连词,表顺承,30,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越过。,以:目的连词,来,鄙:把当作边邑。,名意动,其:那,焉:疑问代词,何,用:表原因,焉用:为什么,以:而,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厚:

12、雄厚,之:取独,薄:削弱,以为:以之为,东道主:东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之:取独,共:通“供”,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所害:所(代)+动,3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名词,朝、夕:名状,在早上、在晚上,济:渡河,版:防御工事,之:取独,夫:发语词,有何厌,厌:满足,之:宾语前置的标志,东:在东边。,名状,封:把当作疆界。,意动,肆:扩张。,形动,阙:削减,使动,焉:哪里,以:来,唯:希望,而:表转折,却,之:代指土地,图

13、:考虑,32,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说:通“悦”,盟:结盟,戍:守卫,乃:于是,三、巧退秦师,33,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思考: 1、诵读课文,揣摩人物的语气、感情 。 2、烛之武劝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几层? 3、你

14、认为哪一句说辞最能打动秦王? 4 、简单品析烛之武的语言艺术。,第1层:郑既知亡。(语气沉着真挚。) 第2层:亡郑利晋。(语气平稳、严正。) 第3层:存郑利秦。(语气高亢、诚恳。) 第4层: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语气慷慨激烈) 第5层:展望未来 ,晋必将攻秦。(语气慷慨激烈),34,亡 郑 (害于秦),舍 郑 (利于秦),赐 晋 (负于秦),肆 晋 (阙于秦),晓 以 利 害,处处言秦,处处为郑,明则为秦,暗则图晋,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 (8 “君”,6 “郑” 。) 真可谓:三寸巧舌力挽狂澜息国难, 一番善言情荡衷肠罢干戈。,烛之武的语言艺术,35,古人对烛之武说辞的评论 如此辞令

15、,真无一字不妙,无一着不老靠圆密。 魏禧左传经世钞 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刘勰文心雕龙,36,烛之武说辞的思路,亡郑利晋 存郑利秦 晋言无信 晋贪无厌,地理位置,历史事实,逻辑推理,春秋无义战! 利益至上!,1.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利”)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2.运用假设、对比、举例论证,37,烛之武说辞的艺术技巧,善于揣摩心理; 善于分析利弊; 善于利用矛盾; 讲究语言艺术。,38,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四、迫晋退兵,之:代指秦军,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及:达到

16、,因:依靠,而:却,敝:损害,所与:结交的国家。,知:通“智”,明智,乱:(军队)散乱,易:替代,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其:还是。表商量或希望语气,去:离开,之:代郑国,与:结交,以:用,39,问:“不仁、不知、不武”最关键是哪一点?由此可见晋文公什么特点?,问:第四小节,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有什么作用?,1.照应上文。,2.使故事情节再掀波澜。,不知, 晋文公:虽贪得无厌,争夺霸权,但理智、冷静,随机应变,审时度势,雄才大略。,40,1、大兵压境,小国告急。 2、郑文公诚心悔前过,烛之武大义赴敌营。 3、勇士闯虎穴,巧言退秦师。 4、秦穆公度势盟郑,晋文侯审时班师。,请用简洁的语言(或一副对联)概括各段内容。,秦晋围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