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带服饰图片PPT

日度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0.10MB
约76页
文档ID:147652548
中国各朝代的服饰文化带服饰图片PPT_第1页
1/76

1,中国历代服饰概览及其特点,,2,衣人相映 包蕴文化,服饰的变化是传承发展的 要与身份、地位、年龄相协调 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要,3,上古时期人类的服饰在原始经济基础的条件下,人们以毛皮围系于下腹部,或许为了御寒、或许为了遮羞和装饰不论处于何种原因,原始服装已经开始出现由此,揭开了中国服装史的序幕一、原始服饰及其特点,4,原始社会服饰,5,二 夏商周时期服饰及其特点: 夏: 出现了君王祭祀用的冕服 商:服饰的基本形式为上衣下裳式,右衽交领,呈现出中国古代服饰的基本特点 周:宗法制的产生决定了服饰的尊卑,如冕服、弁服等,出现深衣(衣裳相连)冕服,6,,,7,夏商周时期的服饰,一般是上衣下裳的配套,或襦裤深衣下裳配套;裤为不加连裆的套裤,两只裤脚管套在胫上,也称胫衣,穿这种服装款式行动不便,尤其不能适应战争骑射赤舄(xi) 与冕服配套的鞋子,8,,西周妇女服饰,9,西周楚国贵妇服饰,西周男子服饰,10,,东周武士服饰,西周武士服饰,11,西周男子服饰,12,三 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 服饰形制的百花齐放 胡服骑射,出现合裆裤 深衣成为大众服装,胡服骑射复原图,春秋战国深衣,13,春秋战国之际,出现一种将上衣下裳合并为一体,连为一件的服装,被称为深衣。

深衣是一种上下连属的服装,制作时上下分裁,然后在腰间缝合,衣式采用短领,衣长到跟,续衽钩边随着诸侯国那时“百家争鸣”导致到列国服饰异俗胡服第一次被汉族人民所接受,是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吸收东湖族及搂烦人的军人服式,废弃传统的上衣下裳春秋战国王侯服饰,14,,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产生了用服装颜色区分尊卑的观念周代的礼乐制度确立以后颜色用以区分等级的功能日益增强,其使用范围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车马服饰服色以赤、玄二色为尊诗经曹风候人:“彼其之子,三白赤芾毛传:“大夫以上,赤芾乘轩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古时大红色为“朱”,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同属此类除赤色以外,玄色也被周人视为贵色、吉色,贵族常用黑色衣料来制作礼服,于祭祀、婚仪、冠礼等庄重场合穿着15,四、秦汉服饰文化及其特点:(中国传统服饰的定型阶段) 秦代服饰与战国时无大差别,保中国服饰持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 秦汉服装面料仍重锦绣绣纹多有山云鸟兽或植物花样,织锦有各种复杂的几何菱纹秦汉时代,将阴阳五行思想渗进服色思想中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秦代将士铠甲图,秦代兵士铠甲展示图,秦代骑兵步兵服饰,16,秦代将军服饰复原图。

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胸前、背后未缀甲片,皆绘几何形彩色花纹,似以一种质地坚硬的织锦制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后绘上图案甲衣的形状,前胸下摆呈尖角形,后背下摆呈平直形,周围留有宽边,也用织锦或皮革制成,上有几何形花纹胸部以下,背部中央和后腰等处,都缀有小型甲片全身共有甲片一百六十片,甲片形状为四方形,每边宽大处理厘米甲片的固定方法,用皮条或牛筋穿组,呈“V”字形并钉有铆钉另在两肩装有类似皮革制作的披膊,胸背及肩部等处还露出彩带结头17,秦 代 兵 士 铠 甲,18,秦 代 兵 士 铠 甲,19,秦代将官铠甲,这种铠甲为临阵指挥的将官所穿20,汉代男子的曲裾深衣(根据陕西咸阳出陶俑复原绘制)汉代的男子的服装样式,大致分为曲裾、直裾两种曲裾,即为战国时期流行的深衣汉代仍然沿用,但多见于西汉早期到东汉,男子穿深衣者已经少见,一般多为直裾之衣,但并不能作为正式礼服本图正是这种曲裾服饰汉代男子曲裾,21,汉代官吏袍服,,汉代官吏袍服陶俑,22,按汉代习俗,文冠奏事,一般都用毛笔将所奏之事写在竹简上,写完之后,即将笔杆插入耳边发际,以后形成一种制度,凡文官上朝,皆得插笔,笔尖不蘸墨汁,纯粹用作装饰,史称“簪白笔”。

汉代官服,23,,秦代妇女曲裾服饰,西汉素纱禅衣,24,汉代妇女深衣,汉代深衣俑,25,穿三重领深衣的女子(河北满城一号汉墓出土长信宫灯 ),汉代曲裾陶俑,26,秦汉妇女以深衣为尚,其礼服为曲裾绕膝式和直裾式,衣襟绕转层数比战国时的深衣有所增多,下摆部也有所增大但是凡穿深衣的妇女,腰身都裹得很紧,另缀一根绸带系扎,或系于腰间,或束在臀部,由衣襟末端的地位而定27,,,28,,,29,,,30,,,31,汉代妇女还穿襦裙襦裙一般是上襦下裙的女服样式,早在战国时代已经出现到了汉代,由于深衣的普遍流行,穿这种服式的妇女逐渐减少这个时期的襦裙样式,一般上襦极短,只到腰间,而裙子很长,下垂至地汉代妇女襦裙,32,汉代规定,百姓一律不得穿各种带颜色的服装,只能穿本色麻布直到西汉末年(公元前13年)才允许平民服青绿之衣对商人的禁令更严 然而在服装的样式上,并没有严格的制度33,汉代将官铠甲,汉代士兵铠甲,34,,秦汉时期服饰特点: 第一,服饰的种类和式样更加丰富如头衣主要有冠、巾、冕、筓、帻、胜等;体衣则有衣、裳、裙、深衣、袍、褐、中衣、小衣、衫子、裘、皮衣等胫衣有袴、裹衣、履等此外,礼服、祭服和佩饰也日趋增加。

第二,在服饰中体现出了较为严格的等级制度主要体现在服饰的样式、色彩和佩饰的规定上 第三,确立较为完备的服饰制度 第四,纺织印染业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制衣官吏褐组织机构35,魏晋 :,36,南北朝 : 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原出现了多民族杂居的生活状态他们互相学习交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单一的文化和生活习俗;汉族穿著胡服(特点是紧身、圆领、开叉)成为时尚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37,隋唐五代: 隋唐时期,唐代纹样不仅继承了传统,而且吸收了西方艺术形式加上对外开放、丝绸之路重开,中西结合,使唐朝服饰华丽清新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圆领或交领短衣,高腰拖地的长裙,腰上还系着两条飘带38,,唐朝服饰:,唐代贵族男装,唐代贵族女装,39,唐李重润墓石椁线刻官装妇女像复原图图中女子的衣着,艳丽多彩,设计大胆,充分显现盛唐气魄,唐都长安不仅是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与朝鲜、日本、波斯等国贸易、文化交流频繁唐朝服饰形成了独特的开放浪漫风格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是唐代妇女最典型着装形象40,唐朝年轻女子不受保守传统的约束,她们不仅可以穿袒露胸臂的宽领服装,甚至穿上胡服男装,在街上策马扬鞭,政府和社会还允许女性享有选择配偶和离婚的自由。

唐代的女装主要是衫、裙、帔,还有短袖半臂衫(套穿在长衫外面)最时兴的女子衣着是襦裙,即短上衣加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几乎及腋下41,,,42,,,43,,,44,,,45,隋唐女服多用披帛,又称画帛,通常以轻薄的纱罗裁成,上面印画图纹长度一般都在两米以上,用时将它披搭在肩上,并盘绕于两臂之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不时飘舞,非常美观隋代短襦长裙披帛,46,,,唐代文官,主要服饰为幞头圆领窄袖袍衫,幞头的两脚也有许多变化,到了晚唐五代,已由原来的软脚改变成左右各一的硬脚唐代文官常服,,48,,,49,,,50,,至隋朝,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服色被严格区别开,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用青色,平民用白色,而屠夫与商人只许用黑色,士兵穿黄色衣袍,任何等级都不得使用其他等级的服装颜色 到唐朝武德年间,服饰礼仪沿袭隋制,但有所创新,规定亲王及三品以上“色用紫”,四品、五品“色用朱”,六品、七品“服用绿”,八品、九品“服用青”,流外官、庶人 、部曲、奴婢“色用黄、白”51,九 宋朝服饰,男子一般着右衽襕衫,头戴巾帽、硬角幞头 女子一般着有绶环的素雅儒裙,披帛、花冠,出现缠足 宋朝的服装一改唐朝服饰旷达华贵,恢弘大气的特点,服装造型封闭,颜色严肃淡雅,色调趋于单一。

硬角幞头,阑 袍,52,袆衣,裙,53,宋代的服装趋于保守 宋代的服饰,大体沿袭唐制,但在服装式样和名称上略有差异总的来说,宋代的服饰比较拘谨保守,色彩也不及以前鲜艳,给人以质朴、洁净、淡雅之感,这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54,宋代流行一种叫褙子的外衣,男女皆可穿着其样式是:长袖、长衣身,腋下开胯,即衣服前后襟不缝合,而在腋下和背后缀有带子的样式褙子的领口和前襟,多绣上漂亮的花边55,宋代褙子,56,在这一时期,女子缠足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并一直延续到近代57,宋朝的男装大体上沿袭唐代样式,一般百姓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也有穿一种叫做襕衫的衣服,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襕的男人长衫多为学子所穿着58,当时的官员、士大夫头上多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苏轼和东坡巾,59,下图所示是什么服饰?,60,,,61,,,元朝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故元朝的服饰比较特别蒙古人多把额上的头发弄成一小绺,像个桃子,其他的就编成两条辫子,再绕成两个大环垂在耳朵后面,头上戴笠子帽元代人的衣服主要是质孙服是较短的长袍,比较紧、比较窄,在腰部有很多衣褶,这种衣服很方便骑射元代的服饰既推行其本族制度又承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

元成宗,元代贵族便服,十、元朝服饰,63,元代的贵族妇女,常戴着一顶高高长长,看起来很奇怪的帽子她们穿的袍子,宽大而且长,走起路来很不方便,常常要两个婢女在后面帮她们拉着袍角,一般的平民妇女,多是穿黑色的袍子64,明代时期,男子装束以青色与黑色宽松袍服为主,戴儒巾;官员戴乌纱帽 贵族女子讲究戴凤冠、披霞帔,民间女子穿直领对襟小袖、水田衣和比甲等明代男子宽袍儒巾服饰,明代官服和乌纱帽,65,,,66,,,67,明朝的儒生文士男子服饰,大多穿圆领或斜领的青布直身的宽袖长衣,头戴四方平定巾68,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69,,,70,清代时期(中国传统服饰的改革阶段),男子以剃发梳辫、长袍马褂的满族服饰为基本装束,官员服制以“补子”为饰 满族女子着旗装,汉族女子装束沿袭明代出现满汉服饰融合的民族服装的经典:旗袍,清代男子服饰,清代官员补服,71,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最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袖仅掩肘,短衣短袖便于骑马,所以叫“马褂”平日所戴的便帽就是瓜皮小帽,颜色是外面黑,里面红戴暖帽、穿马褂、行袍的男子清代官员补服,72,满族 旗袍,73,清朝汉族妇女服饰,,74,,,75,,,76,,,77,,,78,服饰与历史,历史是社会的镜子,它完全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兴衰存亡,毫无保留地记载着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内的生活状况;而服装,也堪称历史的镜子。

这面镜子是独特的,因为服饰本身就是历史的一部分如果你细致地观察某个时期的服装形式、风格,会发现它恰恰把历史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了服装无疑是历史美丽的、趣味的镜子我们了解了伟大祖国的服饰进化史,知道了服饰除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外,服饰还同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思想意识、风尚习俗及审美观念紧密相连服饰是体现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通过本次学习活动,让我们更爱祖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