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4764523 上传时间:2017-11-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的权力制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注重基层单位“一把手”权力的制约一、基层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这里说的基层单位“一把手 ”,主要指 乡镇和县级部门的党政主要领导、或单 位的班长。基层“一把手”多是集人、财、物权于一身,权力很大。由于权力过分集中,有的基层“一把手 ” 将权力“个人化” 、“绝对化” 、“神圣化” 、“家长化” 了,权力大得忘忽所以,仍致在他们心中没有法律政策观念、没有人民群众观念,有的只是自己的绝对权力,自己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他们可以自行扣干部工资、停干部职务、变象搜群众身子、变象限制人身自由、违法制定“ 土政策”等等。诸如此类的事并非个别事例,还是有一定比例的。谁要是得罪了单位的“ 一把手” ,那就只得

2、自认倒霉。我曾亲耳听过一个 乡镇党委书记说:“只要我跺跺脚, 这乡镇的地皮也要抖几抖”。权威是何等之大,可想而知。有这样的现象:一次市委书记到一个乡镇暗访,陪同的市委秘书长已经介绍这是市委 XXX 书记的情况下, 这个 乡镇的党委书记还拍着秘书长的肩膀说, “我只认哥们弟兄,不认书记”,对待市委书记尚这个态度,对普通群众可想而之了。 有一个单位的 “一把手”领导,长期不公布单位财务情况,群众意见很大,有的干部就在会上当面提出, “一把手” 领导确说 :“我就不公布看你把我怎么 样 ”。2010 年 3 月 5 日报刊文摘有篇文章,题目是一个基层纪检委书记的无奈,说的是现任汉中市公安局汉台区分局

3、党委委员、纪检委书记刘继全,举报该局副局长的事,由于领导控制了党委会,所提议题上不了党委会,向上级2党委及纪检部门反映又没人管,只得实名寄给中央及国务院相关部门举报信,而信根本就没有打开过,就盖了个戳子,一路批转、批转、批转,经过陕西省公安厅信防处、到汉中市公安局信访科,又到了举报人手里,无赖之下,他采用了网络方式进行了公开举报。基层单位“一把手 ”权力 过大,在官 场中说真话比较难。一些地方有这样的现象:群众不敢说真话,不愿说真话,逐渐形成了说真话是另类,大家都疏远他的情况。基层单位“一把手 ”权力 过大,一些 单位制度只是写在纸上,摆在桌上,挂在墙上,做做样子。具体工作中 “一把手 ”就是

4、制度、就是政策、就是法律。基层单位“一把手 ”权力 过大,一些 “一把手” 领导严然把自己当成了土皇帝,不正确行施权力,搞腐败、搞小圈子、任人唯亲,一些干部深有感触的说:“1970 年代和 1980 年代干部只要勤奋工作,有了政绩,晋升、调动 的事组织上自然考虑你;现在不一样,晋升、调动的事得拉关系、 “拜山头” ,不然就没有门。 ”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基层单位“一把手” 的集 权程度超过了建国来的任何一个时期。二、基层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的原因分析基层单位“一把手 ”权力 过大的原因很多,但我以 为主要有 4 种:第一是封建家长制作风影响。 “家长制作风”,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

5、改革一文中所指出的那样,就是权力结构的“权力过分集中 ”,就是权力“ 不适当地、不加分析地把一切权力集中于3党委,党委的权力又往往集中于几个书记,特别是集中于第一书记,党的一元化领导,往往因此而变成了个人领导”。“家长制”由来很久,它源于家庭、家族等血缘群体。在母权制和父权制的家庭中,权力集中于氏族首领一人手中,当社会进一步发展以后,它便成为社会群体、社会组织、甚至国家的一种管理形式,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者手中,到了封建社会成为国家管理的常规形式,封建帝王把国家视为私有的“家天下” ,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就是 这样过来的。 “家长制”的主要特点有:(1)权力高度集中,整个组织的活动完全由皇帝个人

6、意志支配。 (2)组织管理的随意性。主要依靠最高领导者个人的直觉、经验、 爱好和个性,没有一定的程序和规则。 (3)任人唯亲。选择官员以血缘关系或人身依附性的初级社会关系为准,视与最高领导者的私人关系和感情亲疏而定。 (4)终身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城市中推广“承包制” 而形成的 “权力老板化”倾向,又将具有 “绝对权力”的“家长制”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由于“ 老板”意识的强化,特权意识又再一次地膨胀了起来,什么为人民服务,什么人民的勤务员,什么人民的公仆,统统都抛到九霄云外。第二,命令式工作方法影响。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战争胜利的需要,从上到下只能有一种声音,下级绝对服从上级的命令,不允许

7、有犹郁和迟凝不决的现象出现;在计划经济时期,国家掌控着全部资源,然后一级一级的分配,上级有无限的权威,下级只要服从就对了。这种命令式工作方法,改革开放以来,也没有很好解决。长期形成的命令式工作方法,导致权威意识在领导脑子里根深蒂固,形成了领导4的话就是法、就是政策、就是制度,领导的权威神圣不可侵犯。3 月 25日新京报报到,河南睢县城郊乡农民魏克兴找乡长蒋友军反映征地补偿之事,拿起蒋乡长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乡长喝止。魏说,你这不是给人用的吗?蒋乡长大怒,冲到魏的跟前,遂发生肢体冲突,于是,蒋乡长喊来了警察,魏克兴被拘留 7 日。仅仅因为一水杯就被拘留 7 天,也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吧!我知道有

8、名干部工作之余,放松一下心情,打开网络电视看看 NBA,谁知刚打开,就被发现,罚款3000 元,记大过处份一次,待岗学习半年。 这样的处理,也未免太过随意了一点吧!第三、权力来源于上面影响。现在干部任命制的授权形式,容易形成“ 一把手 ”的独断行 为。我 们党夺取全国政权开始执政至今已经60 年了,一直在执行领导干部任命制,这种特殊历史时期的授权形式,是当时党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为了保证党组织的安全,使革命不致遭到破坏,除中央及个别地区由选举产生外,党组织的负责人基本上全由上级任命, 这是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无法进行民主选举的一种选择。况且,当时作为党 组织的负责人接受这种任命,是要随时承担杀头

9、危险的, 谁都清楚干革命一定会有牺牲。但是,岁月流转到今天,一切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和平年代当领导,首先,投入的成本没有生命代价,而且一旦任命为领导有可能就是终身制。其次,现行的干部人事制度中,对主要领导干部或“一把手”的职位,既很少公开竞争,又很少进行民主选举,领导职位的保险系数大,非常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个别领导 干部就往往不怎么珍惜先烈用鲜血换来的权力。这种授5权形式,本质决定了谁授权就向谁负责的不良倾向,形成了部分一把手眼中只有上级领导,没有人民群众的意识。对领导卑躬屈膝,对群众吆三呵四、耀武扬威。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在搭配班子时更是反复强调“一把手”是决策型的人物,是班子的“核心”

10、、 “主角”,必 须“选好配强一把手”,要求“ 一把手 ”各方面都要 强于和超过其他成 员。从组织的角度讲, “一把手” 已被推上峰 巅, 处于“超人” 地位。而坐上“ 一把手”交椅的一些人,自认为是党组织“钦定 ”的,自己理当 处在决策的核心地位,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到了忘乎所以的境地。相反,与“一把手”相比,组织在搭配班子时则要求副职最好是“执行型和服从型的” ,要求他们“甘当配角”。这样一来,在领导班子内等级分明,主从关系清晰,在 时空上, “一把手” 明显权高于众。于是,有些缺乏官德、政德的“一把手” 大权在握,自命“ 舍我其谁” ,为所欲为,完全凌驾于班子集体之上,一言定乾坤

11、,一票决胜负,个人说了算。近些年,这样的典型太多太多,无需去举例佐证。第四、工作责任过分集中于“一把手”影响。现在一些地方,有借鉴企业“承包制的老板管理模式” 进行行政管理之 趋势,工作责任书化。什么工作都时兴签责任书,什么工作都要一把手负责,什么会都要一把手亲自参加,把一个单位、一个地方的工作,都集中到一把手一人身上,过分 强调一把手的个人作用,而忽视了班子集体的作用和力量。仍致出现了,一把手就是在上面领任务,在下面给普通干部分配任务的圣人了。谁完不成任务,就是扣工资和停薪留职两招。也正因为“ 一6把手”的崛起,不是“第一责任人” 的副职们,淡化了责任意识和坚持原则、追求真理的精神,有的为了

12、与“一把手”保持一致,较少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的怕背不团结的黑锅,戴不团结帽子, “领导咋说就咋办”;还有的出于一已私利,看“一把手”眼色行事,盲目逐臭。凡此种种, 为“一把手”搞家长制、一言堂创造了条件。三、对策建议1、加强对基层单位“ 一把手”的培训教育。有的基层单位“一把手”不能够正确行施手中的权力,从思想方面看,还是公仆意识谈薄、基本的做人观念缺少。由于“ 一把手”工作相对较忙,离职培训不多,自学也有限,各种思想教育运动他们又是第一责任人,教育别人多,教育自己主要还是自律,大家常说的,领导得病干事吃药,就是这个道理。应对“一把手”加强马 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老

13、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良传统、党的革命史教育;法律致上的思想理念教育;做人的基本道理教育。增强他们的公仆意识、法律意识、和“良心” 意识。2、实行严格的分工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单位领导班子要按照权力与责任对应的原则,科学合理分工,实行班子成员责任制。要明确权力主体的职责和权限。在授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权力与责任要统一。 “一把手”要总揽全局,但不是大权独揽,权力无限,至高无上。 “一把手 ”要强化民主意识,重视发挥副职和其他成员的作用,使之责、 权、利到位,确保分管工作有职有权。副职要增强责任意识,积 极主动协助“ 一把手”搞好分管工作,扎扎实实履行工作职7责。要敢于承担责任,敢于

14、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媚上,不阿贵。班子成员要相互监督,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在责任追究上,应主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和直接责任领导,是谁的责任就追究谁,不搞“ 诛联九族”。3、实行适当的权力分割。权力是一种政治力量,具有强制性特征,如不适当限制,就可能造成绝对的权力。可考虑在基层单位把人权和财权、物权 分开, “一把手”管人权,财权、物权由副职分管,这样既分了权, “一把手” 对副职 的监督也有力。一些地方的实践表明,副职分管财权、物 权, 问题相 对少得多。 这样领导干部因经济上出问题或者会少一些。4、要在领导班子内部建立完善复议申诉制度。 “一把手”的地位和作用比较特殊,在通常情况下, “一把手

15、”提出的意见,其他成员有可能出于多种想法而不会提出不同意见。由于充分发表意见不够,民主的程度不够,最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为避免发生失误,有必要重申和进一步完善党内对重大问题进行复议和申诉制度。单位重大决策实施之后,领导们应 及时了解和反馈情况,进行一次“ 回头看”,也可以拾遗补漏。要大力发展党内民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要增强责任意识,讲真话、实话、心里 话,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不搞违心表态, 坚持真理,坚持原则。要敢于同 滥 用职权、假公济私的行为作斗争。班子成员对听不进正确意见和建议、一意孤行的“ 一把手”有权在本级班子内部要求就某一有严重失误的重大决策提出复议,如果经过复议仍

16、不能阻止或纠正其行为的,有权向上级党组织提出申诉,8请求上级党组织进行调查处理。 5、在改革政治体制方面,探索合理授权的新形式。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既然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公共的权力,就绝不能为个人拥有,甚至垄断。如果把公共权力异化为私人化、家族化、商品化、团 伙化,党和国家就有可能走向自我毁灭。要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减少任命制,加大选任制、试用制、聘任制、推行领导干部竞争上 岗、招聘选聘制。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党员有权利选择他们信任的干部,同时也有权罢免那些不称职、甚至胡作非为的干部。眼下这样做虽然不能一步到位,还需要一个过程,但是应当朝这个方向发展。6、加强对持反对意见人的保护力度。要鼓励干部说实话、讲真话,就必须保护好持反对意见的人。只要他们讲的是客观事实、符合党的政策和法律,就应该正确对待他们,而不应该批评、歧视和打击他们。尤其是要重视和保护好反映“一把手” 问题的干部,对他们反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