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

上传人:大宝 文档编号:147644440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示范教学设计【初中历史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统编)】(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历史课程标准要求: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本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从法兰克王国到强盛的查理曼帝国和德、意、法三国的雏形,从金字塔般的封建等级制度到自给自足的西欧庄园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有着“使人自由”的空气的城市,我们看到了西欧文明前进的脚步。教学目标1.在城市的兴起和发展的层层分析中,学习掌握从图片与史料中汲取有效历史信息;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史学思想意识。2.体会中世纪市民追求人生自由、争取城市自治的勇气,感悟“走出中世纪”来自于“人”

2、本身的推动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西欧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教学难点】西欧城市的兴起对欧洲文明发展的作用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材料:剑桥大学,是位于英国剑桥市的世界顶级研究型大学。始创于1209年,亦是英语世界里第二古老的大学。为世界上最杰出的大学之一,其为书院联邦制大学,目前共有31所学院,而各个学术部门则被归入六个主要的学术学院里。它也是众多学术联盟的成员之一,也是英国的一所金三角名校。其也是诞生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高等学府,共有90名诺贝尔奖得主现在或曾经在剑桥大学学习或工作。展示图片:教师:你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大学吗?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是何时产生的?早期的大学是一种什么样的组织呢?今天让我

3、们一起来学习第9课:中世纪城市和大学的兴起。(设计意图)通过剑桥大学的相关介绍来引发学生思考大学的由来,进而导入本课内容,由今及古,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新课讲授】一、自由和自治的城市1.西欧城市的兴起展示图片:展示材料:乔治出生于中世纪意大利乡村的一个农奴家庭,从小跟着邻居学了一手剪裁的好手艺。今年20岁的他打算与自己中意的姑娘安妮结婚,却遭到庄园主詹姆斯的反对,他再也忍受不了他父辈那样的悲惨生活,他想改变。教师:同学们,从材料中我们看出乔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乔治的父辈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乔治生活在封建庄园中,他的父辈需要缴纳租税、承担杂役、无人身自由,生活极端贫

4、困。教师: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和乔治情况一样的农民开始逃往城市。那么西欧城市是如何兴起的呢?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在长达400多年的时间里,西欧的农业、工商业普遍衰落,罗马时代的很多城市变成了废墟。从10世纪起,西欧开始恢复起来,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那些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发展更快。意大利、法兰西、英格兰、德意志等,都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城市。展示图片:2.城市的特征展示图片: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说一说,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些代表性城市呢?学生回答:意大利的米兰、威尼斯、法兰西的巴黎、英格兰的伦敦等。教

5、师:这一时期兴起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相对安全、能够吸引人们聚集的地区。城市规模较小,人口较少。13世纪,英格兰最大的城市伦敦只有4万人左右,像法兰西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和威尼斯等人口超过5万的城市屈指可数。教师:“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这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一句谚语。这句谚语向我们传达出什么意思呢?3.自治的城市展示图片:意大利威尼斯教师: 10世纪开始,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西欧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城市再度兴起。由于城市一般坐落在封建领主的领地上,因此,领主对城市居民任意征税,甚至要求居民像佃农一样履行义务。所以,城市居民采取各种方式反抗,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展示材料:法

6、国琅城起义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募集金钱,向主教(也是领主)赎买了城市自治权。主教挥霍了赎金后,背信弃义,擅自取消琅城的自治权。1112年,愤怒的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杀死主教。国王派军队镇压,琅城居民坚持斗争。1128年,法国国王路易六世被迫同意琅城实行自治。教师:法兰西琅城市民起义反映了城市的兴起,使封建经济开始解体。从材料中,我们看出城市居民争取城市的自由和自治,常用的手段有哪些?学生回答: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教师: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那么国王为什么支持城市发展? 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既削弱割据势力,又获得城市的支持,增强中央集权,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城市支

7、持国王对抗地方,维护自身的利益。教师:在自由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领主不得非法剥夺市民的财产,不得向市民任意征税。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成为自治城市。【合作探究】展示图片和材料:十四世纪中西城市人口对比法国巴黎:6万;英国伦敦:4万中国开封:100万教师:关于中西方城市,有下面两种观点:甲:我国宋代的城市比西欧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市民阶层也庞大得多,所以更为先进。 乙: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西欧市民阶级力量强大得多,而且从中产生了后来的资产阶级,孕育了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和资产阶级文化。教师:上述哪种观点更有道理?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乙

8、的观点更有道理。虽然宋代的城市比欧洲同时期的城市规模大得多,热闹得多,也有市民阶层。但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市民阶级,而且它还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欧城市兴起原因和城市类型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和方式。最后再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对十四世纪中西方城市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中世纪城市的理解。过渡:重新兴起的西欧城市,居民都由哪些构成的呢?二、城市居民的身份1.城市居民的构成展示图片:教师:我们回到上课之前的那个材料,如果乔治成功逃往城市,他要想永久

9、生活在城市中,按照惯例,需要在自治的城市里住满一年零一日,他就是自由民(市民)了。并且逐渐成为手工工匠和商人,他们是城市的基本居民。那么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手工业者主要从事小商品生产,拥有简单的生产资料,自己和家属都参加劳动,靠出卖产品换取其他生活用品以维持生活。家庭既是生产的作坊,也是店铺。商人专事商业和贸易。2.市民阶层形成展示图片:教师: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城市手工业者和商人不断分化,出现了富裕的大手工业作坊主、商人和银行家等。他们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展示图片:教师:这些城市的兴起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想一想】乔治打算开一家裁缝店,

10、你觉得初来乍到的他能立即开起来吗?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他不能随意开店,需要加入一个叫“行会”的组织。行会内部的首脑称“行头”,基本成员即作坊主称“行东”,行东以下为“帮工”和“学徒”。乔治需要从学徒做起,在学艺期间要向行东缴纳学费,并为其做家务劳动,期满后可升为帮工。帮工要在行东作坊里帮助工作数年,领取少量工资,经行会考核后才能独立开设作坊。【合作探究】领主的庄园与市民的城市对比展示表格:(设计意图)通过对西欧城市居民身份的讲解,使学生明确西欧城市居民的构成以及城市居民的特点。再以想一想的形式来引出行会这一概念,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最后以知识拓展的形式来比较庄园与城市,加深学生对庄园和城市的理

11、解。过渡:西欧城市的兴起促进了西欧经济文化的发展,大学应运而生。三、大学的兴起1.大学兴起的背景展示图片和材料:教师: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希腊、罗马的古典著作开始在西欧传播,阿拉伯文化也不断传入西欧。12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2.大学兴起的概况教师:12世纪,巴黎出现了许多教会学校和教师私人办的学校。为了维护自身的权利和经济利益,教师组成教师行会,选举会长管理学校。13世纪,教师行会得到了罗马教皇和国王的支持,自治权利得到保证。那么大学的自治地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大学的教育自主权表现在哪里?学生回答略。教师总结:免赋税

12、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在不违反正统教义的情况下,大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展示图片:教师:国王希望大学成为教育和文化中心,一般都尊重大学自治;教皇支持大学,但不允许异端言论。展示图片;巴黎大学3.大学的课程展示图片和材料:文法是“七艺”之首。这个课目主要教学生如何正确地写作和演讲,如何理解比喻,用一种比较专业的角度来理解诗人和历史学家的作品。当然更重要的是理解圣经中的修辞、比喻和寓言故事。天文这个科目主要是教授学生理解基本的天文常识,并因此能够推算宗教节日,或者根据天文记录,能推算过去发生的事情的年代。修辞的功用就是教人如何对大众讲话,如何书写一个文案,还有如何渲染自己的诗歌

13、。这个科目衍生出来的就是雄辩术。雄辩术的主要目的是教人如何在公众场所说话,表达自己的观念,并试图说服听众.雄辩术是人文学科中最为困难,而且也是最为综合的科目。逻辑又称为“辩证法”,可以教学生如何去思考,辨析概念的正确与否,准确定义一个事物。这个科目跟我们今天的逻辑学科目基本差不多,主要是训练学生如何运用自己的理性独立思考问题。那时候的音乐课并不是教人演奏什么乐器,而是主要教人学唱格里高利圣咏、赞美诗一类的教会音乐。世俗的流行歌曲可不在教授范围。中世纪大学一般有四个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和艺学院。神学、法学和医学都是专科院系,以专门职业为取向。完成艺学院学习后,才能进入到自己选择的专业领域

14、去进修。教师:中世纪大学的基础课程包括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和音乐。学生学完基础课程之后进入专业课程,包括法学、医学和神学。这说明了大学的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设计意图)本目主要讲解了中世纪大学兴起的背景、概况和学习的课程。通过图片和教材的展示,使学生了解中世纪大学的基本情况。【课堂小结】西欧城市兴起以后,促进了欧洲手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市民阶级,与世俗文化,形成了早期资产阶级。增加了欧洲的财富积累,改善了欧洲人民的生活水平。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近代科学的兴起,以及文学艺术的繁荣。大学活跃了当时的思想文化活动,大学培养了人才,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繁荣,在一定意义上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作了准备。 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