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上传人:蜀歌 文档编号:147639482 上传时间:2020-10-11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38.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分析 作者:未知 摘要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 使得银行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 促使人们更加坚定地支 持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 发生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 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会减少金融不稳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 本文就此分析了公 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中经评论北京)一、公允价值计量:大势所趋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金融市场以及金融机构的发展变化使 得银行传统

2、会计计量模式的缺陷暴露无遗, 促使人们更加坚定地支持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首先,随着金融管制的放松以及由此引起的频繁 不断的利率波动, 利率风险日益成为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关注的重 要因素。其次,美国银行失败以及存款信用危机事件的不断涌现,使 得提供关于银行资本状况的更为准确、更为及时的信息显得尤为重 要。由于银行传统会计计量模式并没有反映银行所承受的利率风险, 并且也不能有效防止旨在虚增银行资本的滥用会计行为的发生,因 此,强烈支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呼声越来越高。另外,银行在金融 体系的角色变化也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的采用。 许多银行从传统的贷 款组合逐渐转向投资银行业务,并且像贷款这样的资产,

3、传统上银行 一般会持有至到期,但是,银行现在不断将其予以证券化,以便让其 流通转让。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 FASB,还是 IASB,在制定会计准 则时正不断地从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模式向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转变。 FASB 在 1999 年 12 月所发布的初步意见:以公允价值报告金融工 具与某些相关资产和负债 中建议, 完全按照公允价值计量金融工具。 由主要工业化国家会计准则制定者和IASC的代表所组成的金融工具 联合工作组(JWG)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这些建议引起了激烈的争 论,特别是银行界极力反对完全按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工具的建 议,他们担心广泛地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不利

4、影 响。尽管如此,IASB 和 FASB 对金融工具会计所确定的最终目标, 仍然是在资产负债表中按照公允价值全面计量所有金融工具。 为了加强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与趋同, 我国 于 2006 年 2 月 15 日发布了包括 1 项基本准则和 38 项具体准则在内 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包括四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这四项金融 工具会计准则的颁布与实施使得人们非常关注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 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 在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陆续进行股份制改造 并实施上市的大背景下, 深入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 与冲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与冲击:理论分

5、析 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 它能及时反映发生因市场风险所 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 能更加真 实公允地反映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从而会减少金融不稳 定性事件的发生及其严重性。例如,美国储蓄与贷款协会危机,如果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则美国银行监管机构能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会采 取适当措施防患于未然。其次,在传统的历史成本计量下,一种普遍 的会计滥用行为就是利得交易行为(gain trading),该行为虚增了银 行的现行收益和银行资本的账面价值,但是,公允价值计量能够有效 地消除银行的利得交易行为以及其他类似行为。 然而,自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社

6、会各界关注更多的是公允价值 计量对银行业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影响与冲击,并存在诸多争论,其 中主要是围绕着下列几个问题展开。 (一)银行收益及其资本的波动性问题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批评主要集中于银行收益及其资本波动性的 增加上。首先,批评者攻击当前公允价值计量的不对称性,即部分金 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 而部分金融工具仍采用历史成本 (摊余成本) 。 这种混合计量模式与当今商业银行的具体投资组合政策是不相适应 的。由于银行是采用有机整体的方式来管理其投资组合,而并不是采 用完全隔离的方式对其交易项目和银行项目进行管理, 并且在具体实 务中, 银行通常会采用交易账户来对其银行账户中的利率风险进行套 期

7、保值, 所以混合公允价值模式的这种不对称性会引起银行收益及其 资本的不必要人为波动。其次,银行界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所引起的 波动性增加并不一定能反映银行经营的内在经济波动性, 与银行核心 经营业务的基本目标不存在任何关系,而且还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 本,因为波动性的增加会向资本市场传递额外风险的信号,因而投资 者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进而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另外,批评 者还指责混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会导致银行投资组合的不利变化。 例 如,银行可能会减少长期债券的持有,转而增加持有波动性较小的短 期债券。最后,银行收益及其资本波动性的增加可能会使银行违反资 本监管要求的可能性增大, 从而会引起过多

8、的监管干预或者会迫使银 行做出旨在减少资本监管干预的不当行为(Yonetani,Katsuo,1998; Hodder、Hopkins、Wahlen,2003 等)。 (二)金融负债的计量问题 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种批评, 则涉及公允价 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 当银行自身的信用状况发生变化 时,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负债计量所造成的影响是违背常识和直觉 的。当发行债务的银行的信用状况恶化时,由于当初发行债务时的利 率与按照目前条件发行债务的利率相比要低, 所以银行金融负债的公 允价值会减少,其结果是银行利润及其资本会相应地增加(假设资产 保持不变)。相反,如果银行信用状况

9、好转,则银行金融负债的公允 价值会增加,银行资本的公允价值会减少。 如果只是从股权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或者在银行破产或失败时, 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自身信用风险的处理是恰当的, 因为在有限责任 下, 违约风险的增加会引起股东的看跌期权 (putoption) 价值的增加。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并没有考虑银行债权人的利益。银行作为一种金 融机构是高杠杆经营的, 而这种只考虑股权投资者的利益而忽视银行 存款人以及其他债权人利益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很难为人们所接受的。 其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也是与银行的监管要求相抵触的。 银行监管的出发点是保护存款人利益,更强调银行承担风险、吸收损 失的能力,因此,银

10、行监管机构不会接受因银行自身信誉风险下降所 引起的负债重新估价而产生的银行储备,也不会把其作为监管资本。 最后, 对自身的信用风险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也会阻碍银行自身风险管 理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因为银行信用等级的上升会导致银行利润及其 资本的下降。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问题 反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更多批评主要集中在执行公允价值计 量模式的难度和成本上,特别是全面公允价值模式。许多银行界人士 认为,尽管混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不是最合意的,但至少是可行的, 因为它只要求对那些公允价值容易确定的证券投资采用公允价值, 而 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要求对许多没有二级市场的金融工具采用公 允价值。他们认为

11、,对于没有活跃交易市场的金融工具来说,需要借 助各种估价技术才能估计公允价值, 并且在估计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主 观判断,其可靠性备受质疑。例如,在采用现值技术估计贷款公允价 值时,银行必须估计贷款的预期未来现金流量,确定恰当的折现期限 和选择适当的折现率。 这个估价过程对于某些具有约定现金流量和固 定期限的贷款和存款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对于其他项目,比如具有 提前偿付选择权的贷款,估计其公允价值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银行界及其监管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担忧,来自公 允价值本身估计的可靠性问题。当金融工具存在活跃的交易市场,具 有可观察的市场价格,则其公允价值很容易确定,不会存在争议。但 是,当

12、金融工具缺乏活跃交易市场时,由于当前估计公允价值的估价 技术和方法不够成熟,其估计所依据的假设存在大量的人为主观判 断,因而难以保证所估计出的公允价值是可靠的。公允价值估计的主 观判断过多,很容易被银行管理当局所利用,为其操纵利润及其银行 资本提供了更多的弹性空间。为此,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特别关注, 在公允价值的可靠性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之前, 能否在财务报表 中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到非流动资产(比如银行贷款),并且认为, 在把公允价值计量扩展至财务报表非流动资产项目中之前需要更多 的研究、指导和检验,现在这种扩展还为时过早。 (四)顺周期性(Procyclicality)问题 从保持金融稳定

13、的角度来看,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另一项成本就 是,助长了银行信贷的内在周期性,并且会导致经济周期更为明显。 其原因在于,在经济增长时期,银行利润及其资本的较为明显的增长 会促使银行信用的过度扩张,为以后程度更深的、更持久的经济衰退 留下祸害。 新的监管资本要求与公允价值计量的同时运行也可能会导 致累积性的顺周期性后果。许多银行及其监管机构(包括欧洲中央银 行)担心,公允价值计量在经济衰退期可能会导致资本监管要求更为 严格,对银行发放贷款 的积极性产生不利影响,进而延缓了经济的 复苏。如果信用风险 的上升与资产价格下降同时发生,则要求完全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银行会面临着双重压力, 因为一方面资本

14、监管要 求会越来越严,而另一方面,资产价格的下降会使银行利润下降。巴 塞尔监管委员会以及各国监管机构表示,商业银行应该收集有关数 据, 以便进一步评估计量模式从历史成本向公允价值的转变对银行经 营行为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影响,并调整相应的监管政策和规定。 因此, 应当深入地研究新的资本监管要求与公允价值计量两者之间的 相互作用,从而找出应对之策。 (五)商业银行的传统角色与定位问题 银行界认为, 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充当长期信用提供者的能力产 生了影响, 并且对整个银行业的财务根基造成潜在破坏性。 按照 JWG 的建议,银行来自于其核心经营业务(存贷款业务)的盈余不是按照 存贷利差以及本利是否如

15、期支付来计算的, 而是按照基于机会成本的 经济模型来计算的,这显然与银行的传统角色是有本质区别的。与这 种经济模型相适应的会计模式(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显然也不同于与 银行传统角色相适应的现行历史成本计量模式, 并且也会使银行的会 计模式与其他行业会计模式的差别越来越大。并且,要求银行会计以 理论的经济价值为基础,而不是以实际的现金流量为基础,在不进行 大量的研究和测试工作之前, 将会使银行承担大量人们所不愿看到的 风险。 商业银行传统角色的主要 目标在于, 建立能长期获取利差 的投 资组合,并形成自己的顾客群。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银行会注重信 贷质量的长期决策,培育与顾客的长期关系。同顾客的交

16、易一般都是 建立在长期基础上的,银行是在整个合同期限内获取价值的,而一般 不会涉及短期变化,尽管银行也需要对这些短期变化进行监控,并对 管理决策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然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会严重削弱银 行作为长期信贷提供者的地位,并会促使银行放弃其传统角色,其原 因在于,银行在公允价值计量下不会再对信贷扩张抱有“贷而持有 (lendand hold)”的态度,而会面临套期或证券化的刺激,或者把 风险转移给客户(比如签订浮动利率或短期贷款合同),以与负债的 构成相匹配。由于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在当期损益,因此,银行在 其信贷决策中会采取更为短视的,追求短期目标的政策,以规避利率 短期变动的风险,从而使银行更注重短期结果,而牺牲长期的客户关 系和投资需求。 三、公允价值计量对 我国银行业的预期影响 上述分析只是从理论上探讨了公允价值计量对银行业的影响与 冲击, 但是, 我国具有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经济和金融环境。 因此, 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